唐詩影



立足拼布,探索世界
拼布在中國自古有之,百衲便是很好的印證。而在歐洲,拼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11到13世紀。到了19世紀初,拼布手工藝開始在歐洲興起,尤其是在英國和法國,女性開始將多塊小布片拼接成大塊布料,并加以裝飾和刺繡,制作成被子、窗簾和枕套等家居用品。這種技術最早被稱為“破布拼貼(Patchwork)”,后來延展出了更加精致和復雜的形式,并向各地廣為傳播,成為了歐洲乃至全球的一種手工藝。
隨著經濟的發展,拼布已經逐步脫離了廢物利用的實用目的,轉而追求由拼布材料、工藝、肌理帶來的藝術價值。近30年來,包括歐洲幾乎所有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韓國等國家及地區,都有眾多藝術家投身于拼布的創作,使拼布藝術的形式及內涵與時代的藝術潮流相結合,開創了各種新穎的形式和類型。
例如歐洲拼布大多以做大型被子為主,也有迷你拼布、畫報拼布、機器拼布、手工拼布、傳統和當代拼布等多種形式;在加拿大東海岸的福戈島上,當地人繼承著悠久的拼布傳統,展示了裝飾性人字形針跡;法國普羅旺斯的白玉拼布則像一塊塊華麗的白玉浮雕,擁有獨特的立體感和三維效果;巴杰羅拼布將布條縫制在一起,產生運動的錯覺,雖然它以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座宮殿命名,但使用偏置垂直針跡制作彩色幾何圖案的技術被認為起源于匈牙利。
除此之外,還有巴爾的摩拼布(Baltimore Quilt)、阿米什拼布(Amish Quilt)、紀念拼布(Album Quilt)、意大利拼布(Italian Quilt)、英國拼布(English Paper Patchwork)、聲波拼布(Echo Quilt)、嬰兒拼布(Baby Quilt)、瘋狂拼布(Crazy Quilt)、樣式拼布(Simple Quilt)、夏威夷拼布(Hawaiian Quilt)、白色拼布(WhiteQuilt)等,因為技法、種類和用途的不同,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稱呼。
總地說來,世界各地的拼布藝術作品大概可以分為純欣賞類的藝術作品以及具有實用功能的小物作品。小小的拼布桌墊或者精致的拼布裝飾品,都可以代表一種個人或地區的審美傾向,手作的柔軟通過拼布觸動每個人的心靈。
在美國,拼布無處不在
說起拼布,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美國拼布。的確,在美國,拼布無處不在,被大眾認為是美國民間藝術的精髓。拼布最早從英國傳人美國,并在美國漸漸盛行。如今,美國有著成熟的當代拼布體系,有當今世界上最大規模和最多數量的拼布展,還有專業的人員專門進行拼布的設計、制作、研究和收藏。毋庸置疑,美國是全球拼布入學習、交流的重要場合。
美國的拼布氛圍十分濃郁,不僅拍攝了呈現美式拼布傳統技藝的電影《戀愛編織夢》(How to make an American quilt),還有多本以拼布為主題的雜志。1969年,《拼布人的時事》(Quilter's Newsletter Magazine)正式創立,是美國第—本拼布主題的雜志,其他雜志也很快跟進,包括《女士拼布圈》(Lady's Circle Patchwork Quilts)、《拼布世界》(Quilt World)等。
如今,隨著美國拼布藝術研究組織的成立、拼布博物館的設置、拼布藝術展覽的推廣、大學拼布學科的開設等,美國拼布藝術在學術研究、藝術創作和功能使用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目前包括制作者、研究者、收藏者、策展人、布料制造商在內,已有上千萬美國人在接觸拼布藝術。
同時,拼布也成為了美國一種重要的文化表達和社區活動。美國各地都會舉辦拼布展覽和比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拼布愛好者參與。“親愛的,如果你想要拼布,你必須去德克薩斯州。”( Honey,If you want quilts,you' ve got to go to Texas.)這句在美國為人熟知的諺語,直截了當地點明了德克薩斯州在美國拼布界的重要地位,而這離不開當地已舉辦近50年的“美國休斯頓國際拼布展”。
“美國休斯頓國際拼布展”創辦于1975年,最初是由凱莉·帕特森·布雷森恩(Karey Patterson Bresenhan)在她的古董店Great Expectations舉辦的拼布博覽會,1980年改名為拼布節,并以該形式舉辦了6年時間。1987年,拼布節正式更名為“美國休斯頓國際拼布展”(下稱“休斯頓拼布展”)并延續至今。目前,休斯頓拼布展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拼布藝術展之_,每年秋天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舉行,吸引了來自全球超過25個國家的40000多人參加。每年休斯頓拼布展都會有700多個拼布、布料、用品和工藝品攤位,還有近400個適合各種經驗水平的課程和講座,適合全球各種風格、審美和不同技術水平的拼布愛好者參加。
無論是展覽風格還是作品內容,休斯頓拼布展清晰地向全世界傳達出了這樣一個理念:拼布設計是開放的,制作思維是開闊的。這一點通過展覽的獎項設置可見一斑,展覽根據呈現形式、制作方式、藝術風格等多個維度設置了不同獎項,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拼布愛好者們的創作自由。包括抽象藝術拼布、藝術迷你拼布、自然風景拼布、繪畫藝術拼布、人物動物寫實拼布、藝術圖案寫實拼布、夸張藝術拼布和裝飾拼布等不同藝術風格的拼布獎項,也包括集體拼布、手工拼布、現代貼花藝術拼布、現代拼縫藝術拼布、手工壓線拼布、長臂壓線拼布、家用機器壓線拼布、綜合拼布藝術、電腦打印拼布、傳統貼花拼布、傳統拼接拼布等不同制作技藝的拼布獎項。繁多的獎項內容,映射出的是美國拼布文化的豐富內涵。
亞洲拼布,自成風格
二戰后,拼布從歐洲流傳到日本,發展成為系統化和制度化的教學課程,并誕生了一大批負有盛名的拼布藝術家和拼布專業講師。拼布藝術借由這種方式,在日本迅速蔓延開來,且與書道、茶道等項目—起被日本人視為修身養性的—種手工藝術。
最初,拼布在日本被視為一種實用工藝,例如用來修補和再利用廢棄的布料、舊衣物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發展,拼布融入了日本傳統文化和美學觀念,逐漸演變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和其他手工藝一樣,日本的拼布藝術也具有地域特征,不同地區的拼布風格各有特色。例如江戶時代的關東地區出現了一種被稱為“谷中浮世繪”的拼布風格,它將浮世繪的圖案和技巧融入到拼布作品中,使用了絲綢、繡線和刺繡技法,形成了獨特的谷中風格。除此之外,日本還發展出了一種“刺繡拼布”技術,這種技術將繡花和刺繡與拼布相結合通過不同的刺繡線和圖案來裝飾拼布作品。
如今,日本的拼布手工藝依然保持著活力和創新。許多拼布展覽和市集在日本各地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拼布愛好者和藝術家參與。日本的拼布作品在設計、材料選取和創意上展現出獨特的美感,“齊藤風”則是其中有代表性的風格之一。
“齊藤風”指日本拼布藝術家齊藤謠子的創作風格,她的作品和她設計的布料花色圖案都有著極其鮮明的風格,多數使用典雅沉穩的灰藍色系,配色沉穩,塑造出雅致素樸的淡淡和風。先染布和格紋布為作品的最大亮點,齊藤謠子結合精致的刺繡工藝,運用一種或多種圖譜,用創新的手法創作出一件件大師級的精美作品。不論是具象的樹木花草、還是抽象的幾何形拼縫,都透露著一種生動靈秀的美感。
在亞洲,拼布藝術不僅在日本得到了極大發展,還逐漸流傳到韓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老撾等國家及地區。
拼布在韓國被稱為Pojagi或Bojagi,常被用于禮物包裝和韓服制作,如今還被廣泛運用到壁掛、桌布以及被子的制作中。隨著時代變遷,韓式拼布又發展出Jogakbo這一拼布類型,具有精妙的技術、復雜的圖案布局以及精致的顏色紋理。韓國現代拼布設計品牌Design Meem創造出Jogakbo的現代演繹,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了Jogakbo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設計出遮陽板、掛毯、分層卷簾、折疊屏風、托特包、手提袋等兼具實用性和觀賞性的韓式拼布作品,讓拼布走進人們生活。
除此之外,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老撾等其他亞洲國家也可以看到拼布藝術的身影:孟加拉國特有一種展現當地傳統的“kantha”拼布,由破舊的紗麗或紗籠整片重新利用而制成,并用平針縫合在一起,產生波紋效果;生活在老撾的苗族則用復雜的針線活,制作出名為“paj ntaub”的反向貼花拼布,或是描繪生活事件的故事拼布;巴基斯坦的拼布藝術則是將舊披肩等碎布料縫合在一起,以在對角放置類似的染色布塊而聞名……
縱觀全球,隨著現代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世界各地的拼布藝術或多或少都經歷了變革、創新。拼布手工藝逐漸向工業化生產轉變,數字化和科技的進步使得拼布手工藝更加多樣化和便捷,例如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數碼打印等技術,這些新技術的應用為拼布藝術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新空間。
但與此同時,一些拼布藝術家和愛好者也努力保持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并通過創新和實驗將拼布技術與當代藝術相結合。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對新技術的接納和對傳統內涵的堅守這二者始終并存,才讓世界各地的拼布藝術歷久彌新,在各個角落都發散著各具特色的藝術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