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忍鋒
(西昌學院,四川西昌 615000)
敦煌藝術被譽為“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藝術遺存規模巨大、種類豐富,藝術審美價值極高。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在敦煌考察時對敦煌藝術的傳承和創新指出: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后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1]。推動敦煌藝術影視化,通過視聽相結合的藝術形式來展現敦煌藝術的魅力,傳播敦煌藝術。影視化傳播下的敦煌藝術日益豐富,敦煌藝術元素與影視藝術的高度融合,對敦煌藝術的創新發展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探索意義。
影視藝術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早已深深地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它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一種思想交流的平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影視藝術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創新。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影視藝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從最初的黑白無聲電影到今天的AR,影視技術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特效技術、攝像技術、后期制作技術等等,都在不斷地更新和完善。這些技術的進步為影視藝術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空間,讓影視作品更加真實感、震撼力。
其中,敦煌藝術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起源于敦煌石窟。敦煌石窟是保存最完好的中國古代藝術實例的所在地,包括壁畫、雕塑和手稿。近年來,敦煌藝術已然成為影視藝術的一個新的突破點,敦煌藝術之所以能夠成為影視作品中越來越受歡迎的藝術元素。是由于敦煌藝術中存在的獨特藝術風格和民族象征意義。隨著國家對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視,許多影視制片人和導演也逐漸將敦煌藝術元素融入其作品的創作,這能為其作品增添真實感和文化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藝術受眾群體不斷年輕化,相比傳統電視傳播手段,網絡傳播更具影響性,受眾面更廣,輻射周期也更長。對歷史追求也不再拘束于文字與圖像,開始趨于立體化、具體化和影視化,因此歷史古裝劇便應運而生,雖然歷史古裝劇發展較早,發展也趨于成熟,但是由于同質化嚴重問題,所以并不能引起當下年輕受眾群體的共鳴和喜愛。但是從2005年的《仙劍奇俠傳》系列上映后,此類仙俠古裝劇便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和追捧。直至今年4月上映的《長月燼明》,它融入的傳統藝術符號與現代年輕人的國潮追求相契合,仙俠古裝劇推至高潮。這部電視劇為神魔相互救贖的故事為主體,拋開原著和明星的影響和地位,其本身把視線聚焦在服化道和特效制作,通過精良的制作和融入諸多敦煌傳統藝術元素,也是為數不多被敦煌官方認證和推薦的仙俠古裝劇,使得《長月燼明》未播先火。據阿里云大數據分析統計的結果來看,《長月燼明》4月6日上線首日播放率高達22.76%,成為近幾年來仙俠古裝劇首日播放率最高影視劇,上線僅僅1小時就登上當日網劇排名第一,斷層式領跑第二名兩倍愈多。《長月燼明》已然成為一款現象級的作品。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鏈接中亞與中原的要塞,也是四大文明體系(中印希臘伊斯蘭)的交匯處。敦煌藝術宏偉壯麗,在中國藝術史乃至世界藝術史上都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它融古匯今,汲取了佛教思想跟佛教藝術,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又經過了近千年的不斷改造和創新,逐漸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脈絡清晰的,中國式的敦煌藝術,不管從藝術風格、色彩運用、服飾元素等各個方面,它都是無與倫比的存在,創造了獨特形象,從而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的奇葩。
敦煌藝術風格。從地域特色區分的話,敦煌藝術風格可分為犍陀羅藝術風格、印度藝術風格、伊斯蘭藝術風格四種。從藝術創作區分的話,敦煌藝術風格可分為對稱與和諧、崇高與優雅、莊嚴與浪漫、悲壯與英勇、陰柔與陽剛等的顯著美學風格[2]。
敦煌藝術服飾。敦煌藝術美學擺脫了傳統儒禮教的約束,融合眾多文化資源造就其獨特的藝術想象。又歷經各個朝代,融合了各個朝代的服飾藝術特色,總體上以圍繞人物為中心,敦煌藝術服飾著重于體現一種輕盈的韻律,例如:人物瓔珞帔巾環繞在身,帔巾體量小、質地輕盈,在舉手投足之間,帔巾隨著身體的律動在空間中飄蕩,在服飾線條設計中也是彰顯輕盈飛動、飄逸飛舞,形成了自然而然的流動韻律[3]。展現出“飛”的藝術美學。
敦煌藝術色彩。敦煌色彩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豐富的色彩運用是敦煌藝術其獨特之處,它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色彩體系融合各地域特色,又在此基礎上結合暈染法進行了創新。其色彩鮮艷、明快、富有變化,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隨著時代的更迭和各地域文化的流入,敦煌藝術的色彩也呈現不同風格,總體來說敦煌藝術色彩基本以五方色為主。何為五方色,孔《疏》曰:“正謂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也?!敝袊兰艺J為五色源于五行,由金、木、水、火、土而形成青、赤、黃、白、黑五方正色。敦煌色彩有紅、黑、白、綠、藍、黃六大色系,有其獨特失誤色彩體系。在敦煌藝術壁畫中,以黑白為主,將畫面的補色和冷暖對比色有機統一,使呈現出的效果在和諧統一的基礎上,又富有變化。
敦煌藝術色彩具有其鮮明的特點,色彩飽和度非常高,色彩鮮艷明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色調非常豐富,從深沉的暗色調到明亮的亮色調,都有涵蓋。色彩變化非常多樣,從單一的顏色到多種顏色的組合,都有涵蓋。色彩對比非常強烈,黑白對比、冷暖對比、互補色對比等都有運用。敦煌藝術通過各種不同顏色、不同性格的線條與不同形狀組成的色塊相結合,呈現出靈動、滄桑之美,形成了一種極具民族氣息的裝飾感。
《長月燼明》是一部由熱門網絡小說改編而來,在企劃之初,制作團隊便多次赴敦煌采風,學習敦煌文化,同時在制作過程中融入了大量的敦煌藝術元素。敦煌藝術以其博大精深、形式多樣、風格獨特等特點而享譽海內外。而在《長月燼明》中,通過對敦煌藝術的融入,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敦煌藝術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此外,敦煌藝術還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而著稱。在《長月燼明》中,通過服化道和背景特效就以敦煌服飾文化和圖案裝飾文化為基點,對敦煌壁畫中的色彩、線條、構圖進行提煉,將火焰紋、水紋和云紋等傳統繪畫線條和色彩融入至演員服飾和背景特效中,來彰顯出人物復雜的狀態和人物形象地位。
《長月燼明》的宣發海報從形象設計、服飾、色彩、特效、道具均有借鑒敦煌壁畫元素。在人體姿態形態方面,彈指、雙手合掌、蓮花手等,表現出形體姿態為大幅度的、夸張的扭腰出胯造型,伸臂仰掌,動作舒展,極具濃郁的敦煌壁畫舞蹈特征。海報人物形象總體呈現出翻掌、扭腰、折指、出胯、身體呈“S”形的輕巧、靈動、自由的“飛”狀經典敦煌壁畫形象。
在服飾方面,劇中人物服飾采用最為輕盈的雪紡,同時混入銀絲織,在服飾色系上,主選精白色調,輔之紅色點綴,同時采用敦煌壁畫中大量使用的湛藍、鈷藍、丹色、銀朱、密合等,最大程度上還原敦煌壁畫中所呈現的“輕”“飛”等服飾特點。服飾設計上,借鑒了唐第329窟中的菩薩服飾,瓔珞帔帛繞在身的模樣,大量運用在人物服飾中,由于帔巾體量小、質地輕盈,在舉手投足之間,帔帛隨著身體的動態在空間中飄蕩,自然地形成了流動的韻律。帔帛、臂釧配之紅藍配色寬腰帶,莊嚴之余,不失典雅,還有藏于袖口下若隱若現的金色鱗片護袖,彰顯人物服飾的大氣飛鴻。
在特效方面,劇中也是盡可能地挖掘敦煌壁畫中的裝飾性圖案,并通過現在發達的特效技術對這些裝飾性圖案進行高度還原和模擬。劇中人物出現的頭光和背光元素是敦煌壁畫裝飾性藝術的典型元素。主要是以北涼莫高窟第268窟就出現了以圓圈型的連續火焰紋來表現光芒的頭光和背光圖案和隋莫高窟第398窟更是在龕楣裝飾大面積使用了火焰紋來表現壯麗佛光。劇中大婚六龍馭車之儀式場面,就是按照敦煌壁畫中“帝釋天妃”進行還原復刻,同時還借用敦煌壁畫中的云紋,形成更具有整體感的藝術空間。在道具法器的設計和構思中借鑒敦煌壁畫中元素,形成獨特的道具元素,如箜篌、過去鏡、水晶宮等。
總之,《長月燼明》中的敦煌藝術元素,不僅豐富其文化內涵,更是對敦煌藝術的一種傳承和弘揚。推動了敦煌傳統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影視創作過程中汲取敦煌藝術元素的美學特征,積極利用敦煌壁畫藝術中神話傳說的文化意象,建構豐富的影視藝術風格。《長月燼明》的成功,不僅僅為仙俠古裝劇的藝術性開拓出了更為寬廣的道路,同時也讓更多人看到了敦煌傳統藝術美學進入大眾視野的不同方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影視藝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影視藝術也對地域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影視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影視作品的拍攝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這些投入都會促進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電影拍攝需要大量的器材和道具,這些器材和道具的制造、銷售、租賃等產業都可以獲得發展機會。此外,電影拍攝還需要大量的演員、工作人員等人力資源,這些人力資源也可以在當地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其次,影視產業可以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優秀的影視作品是可以吸引大量觀眾的關注,這些觀眾可能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全球各地。這些觀眾會因該影視作品而對當地產生興趣,從而會前往當地旅游或者在當地消費。這些觀眾的到來可以帶動當地旅游、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當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第三,影視產業可以提高當地文化軟實力。優秀的影視作品不僅可以吸引觀眾的關注,還可以主動傳播當地文化和價值觀。這種傳播可以提高當地文化軟實力,增強當地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文化影響力。這種文化影響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企業等資源來到當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最后,影視產業也可以促進當地創意產業的發展。電影、電視劇等作品需要大量的創意和創新,這些創意和創新可以促進當地創意產業的發展。例如,優秀的電影或電視劇可能需要大量的音樂、美術、服裝等創意元素,這些元素都可以促進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
例如,《長月燼明》在海內外未播先熱,該劇已從網絡社交媒體“火”程度延伸至線下文旅產業?!堕L月燼明》憑借劇中形式內容與現實社會的聯動帶火了多地文旅產業。《長月燼明》的人物形象造型設計的靈感來源于敦煌壁畫,劇集中也加入諸多敦煌藝術元素,而在該劇播出之后,又以熱度反哺敦煌旅游。與此同時,蚌埠、宣城等地也積極借助《長月燼明》的社會影響力和動員力,對當地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和文旅潛力進行深入挖掘,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綜上所述,影視藝術會對地域經濟產生較為深遠的長期性的影響。通過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提高當地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當地文化軟實力以及促進當地創意產業的發展等多種方式,影視藝術為地域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因此,政府和企業應該加強對影視產業的支持和投資,推動影視產業在地域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隨著影視藝術的不斷發展,它對于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也日益顯現。其中,敦煌藝術作為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影視藝術的影響。
首先,影視藝術對于敦煌藝術的傳承和推廣起到了積極的影響。通過電影、電視劇等傳播形式,許多人年輕人首次接觸到了敦煌藝術。例如,《敦煌》《大敦煌》等影視作品,讓更多人了解了敦煌藝術的魅力,從而促進了其文化傳承和推廣。
其次,影視藝術對于敦煌藝術的創作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許多電影、電視劇等作品中,都融入了敦煌藝術元素,從而為敦煌藝術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靈感。例如,《長月燼明》《大唐玄奘》中,通過對敦煌壁畫藝術的再現和創新,展現了敦煌藝術的博大精深,為后期影視作品創作對敦煌藝術運用提供了啟示。
此外,影視藝術還對于敦煌藝術的保護和修復起到了一定的促進影響。例如,電影《敦煌》和紀錄片《敦煌守護人常書鴻》中,對于敦煌莫高窟的修復過程進行了真實再現和歷史講述,讓更多人了解到了敦煌藝術的珍貴性和保護重要性。
最后,影視藝術對于敦煌藝術的影響不可忽視。同時也為敦煌藝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通過傳承和推廣、創作、保護和修復以及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影視藝術為敦煌藝術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積極貢獻。例如,電視劇《長月燼明》中,對傳統藝術元素的提煉和文化內涵的再現,也使《長月燼明》與敦煌成為影視藝術與傳統文化雙向奔赴的典范之作。為敦煌藝術發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敦煌藝術的藝術價值貫穿古今,對當今藝術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敦煌藝術對當代影視作品的創新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將敦煌藝術與影視藝術的創作優化整合,才有可能有效地推動傳統藝術的傳承和創新,敦煌藝術其自身的影響力才足以支撐敦煌藝術的進一步擴大提升。
隨著國家和政府對民族文化藝術的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要發揮其獨特的文化魅力[4]。相比之下先,當下年輕人對于傳統故事題材的影視作品的熱情表現度并不高,但《長月燼明》在魔幻題材的故事背景下,積極融入傳統敦煌藝術元素,推動了今后在非敦煌題材影視作品中對敦煌藝術的創新性探索和應用。對于在非敦煌題材的影視作品中融入敦煌藝術元素,還推動了敦煌藝術的傳播內容的多元化和傳播載體的多樣化。同時,也能促使敦煌藝術能不斷被年青一代所接受和傳承,提升其自身的文化自信,對加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和牢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敦煌藝術已經成為影視界越來越受歡迎的特色。敦煌藝術的獨特風格和象征意義使其成為許多作品的寶貴補充,為作品增加了真實感和文化意義。隨著影視制作人和導演繼續探索敦煌藝術的世界,期待在未來看到對這種古老的中國藝術形式的更多創造性和創新性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