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筱 孫 珺 張志建
(江蘇師范大學,江蘇徐州 221116)
長征時期,毛澤東滿腔熱忱地創作了大量詩詞,集中贊揚了紅軍不怕犧牲、頑強斗爭的革命精神,是英勇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克服困難、走向勝利的真實寫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化用、妙用毛澤東詩詞,為毛澤東詩詞賦予了新的時代價值。將毛澤東長征詩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和思想價值取向,必將增強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和頑強意志,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毛澤東長征詩詞,展現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的精神,展現出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不畏犧牲、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精神,充分表達出了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走在路上的決心和行動。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理想信念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性,對人道德修養的提升十分關鍵。毛澤東在《七律·長征》寫道:“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痹谄D苦漫長的長征中,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支撐紅軍邁出果斷每一步、不拋棄不放棄的重要動力來源?!拔鍘X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寫盡紅軍在長征途中所經受的千重艱難險阻,正是因為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紅軍戰士沒有向惡劣的條件屈服,而是用鋼鐵的意志一步步地踏在長征途中,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一個又一個腳印凝聚著紅軍戰士排除萬難的勇氣和毅力,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奇跡,譜寫出氣壯山河的光輝詩篇。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寫出了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道路及其未來走向深刻思考,寫出了黨和紅軍歷經困難、艱險、轉折之后,勇敢踏上了新征程?!凹t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紅軍在艱難的長征途中艱苦奮斗,不畏犧牲的精神。高山峻嶺,在紅軍眼中,只是前進道路上的小波浪。從中可見紅軍的樂觀,這種樂觀正是來源于紅軍在長征途中不畏苦難艱險的精神、敢于迎難而上的決心。
艱難的長征途中,必然要面對許多困難。長征初期,由于部分領導同志對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的錯誤判斷,出現了決策上的重大失誤。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成了轉折點,對于長征的勝利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得到確立,并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偉大探索。毛澤東同志寫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表明了紅軍在經過生死攸關轉折后,開啟了全新的局面。
融入教材和課堂。毛澤東長征詩詞已經成為部編版、蘇教版等多種版本中小學教材中的必背內容,其中《七律·長征》和《憶秦娥·婁山關》出現頻率最高。經過中小學時期的背誦理解,學生對紅軍長征的歷史場景及故事已經有了基礎的了解,這為進入大學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近年來,詩詞融入思政課堂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高校思政課內容以理論為主,易出現枯燥局面,而詩詞作為一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化表達,很好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如今的高校思政課堂上,很多教師通過帶領學生誦讀詩詞、欣賞詩詞改編歌曲等方式,傳授毛澤東長征詩詞的精神內涵。將毛澤東長征詩詞融入高校思政課堂不僅營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更有趣味地引導學生理解和學習長征精神,加深他們對那段崢嶸歲月的印象。
打造“立體課堂”。為促進思想外化和提高教育質量,各高校著手打造第二課堂,讓思政課在毛澤東長征詩詞的支撐下“活”起來。各地高校帶學生參觀周邊紅色革命紀念館,以“歷史立體化”的方式讓學生近距離感受紅軍長征的艱苦歷程,緬懷革命先輩,促使他們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實現知與行相統一,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的紀念碑,東側鑲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手跡,西側鑲毛澤東《七律·長征》手跡,學生在參觀過程中能夠結合詩詞穿越漫漫歷史長河,與革命先烈靈對話。更有部分高校聯合建立紀念館,如2020年中央財經大學與蘭州財經大學共同籌劃建立了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鼓勵學生親身參與實踐。
1.毛澤東長征詩詞的豐富意蘊與大學生理解不足之間的矛盾。毛澤東長征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是幫助大學生理解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的生動教材。當代大學生沒有經歷過浴血奮戰和艱苦探索,無法感受到彼時饑寒交迫的困難生活,不能感悟身處和平時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同時,信息化時代創造機遇,也帶來挑戰,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沖擊著大學生的心靈,使得部分大學生對毛澤東長征詩詞、長征精神的價值與內涵的認知和理解不足,缺乏積極主動學習和踐行長征精神的動力,仍停留在中學課本的表層理解。此外,部分學生熱愛詩詞,愿意主動鉆研毛澤東詩詞,但專業課程安排偏緊,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將詩詞與思政課理論融合在一起,導致毛澤東長征詩詞的育人作用難以最大化。
2.毛澤東長征詩詞融入高校思政課堂的形式多樣化與思政課內容學理化之間的矛盾[1]。當前,高校思政教師在將詩詞融入課堂的實踐中,大多采用影視鑒賞、集體誦讀、播放詩詞改編歌曲等方式,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聽課效率。但不容忽視的是,這些形式只是輔助我們達到目的途徑和手段,手段是種子,而目的就是樹。近年來的思政課為保證“學生抬頭率”追求“求新”,教學方式出現“泛娛樂化”趨向,學習過程足夠多彩趣味。但是,吸引人的形式是必要的,但并不一定會產生最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研究形式多樣化,更重要的是達到成功育人、樹人的目的。另一方面,思政課內容學理化的過程具有嚴謹性和邏輯性,過度的教學形式娛樂化會導致這一特性的弱化和消解,致使教學內容“空心化”,漠視了根本教學任務,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發展。
3.毛澤東長征詩詞的教育功能有余與部分高校教師詩詞素養不足之間的矛盾[2]。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學校思政工作,毛澤東長征詩詞具有銘記歷史、勉勵鞭策、審美教育等方面的教化功能,融入高校思政課堂將有力推動高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而這些功能的充分發揮需要思政教師具有較高的詩詞素養,要求教師精通毛澤東詩詞并熟稔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但是當前的高校思政教師對毛澤東長征詩詞的解讀和闡釋的能力存在著差異,有能力從事毛澤東詩詞教學的思政教師年齡普遍偏大,已經退休或面臨退休,而青年教師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難以最大程度發揮毛澤東長征詩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思政隊伍的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毛澤東詩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1.飛速發展的社會和各類思想文化的沖擊。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發展,各類消息層出,網絡中的思想觀、價值觀冗雜,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充斥著整個社會,對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特別是對一些思想薄弱、信仰不夠牢固的學生而言,極易受到這些觀念的動搖,進而影響他們的價值判斷。與此同時,一些外來思想也帶有負面的滲透性,不符合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使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偏差。
2.大學生的重視程度不足[3]。一方面,大學生在校學習安排較滿,大多還是會選擇將時間和精力花在本專業課程上,導致思政課被忽視。另一方面,1982年計劃生育政策正式寫入憲法,國家提倡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子女,雖然在2016年開放“二胎”,但當前大學生群體中依然獨生子女居多。獨生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與同齡人的交流,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缺少生活的磨煉,責任意識淡漠對他人和社會缺乏主動的關懷。
3.師資力量不穩定。縱觀高校思政教育,我們可以發現教師崗位新舊交替快、流動性大,有許多經驗不夠豐富的青年教師。當今的大學生群體中,“00后”占絕大多數,自我意識較強,想法活躍,不易管理。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基于事實合理轉變工作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并且需要具備較高的詩詞素養和專業能力,這并不容易。形形色色的問題和難以把控的因素無疑加大了師資力量建設的難度。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已經無法完全適應和滿足大學生的需要,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新事物的結合已然是大勢。如今,以微博、微信、抖音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越來越貼近青少年學生生活,而青少年對信息的攝取也偏向于碎片化、快捷化。詩歌以其短小精悍、感染力強等特點,與快節奏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相適應,成為在新媒體平臺傳播紅色精神的優秀載體之一。因此,將毛澤東長征詩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與思政課教學的目標和任務有效對接的基礎上,應加強毛澤東詩詞與其他媒體的融合,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毛澤東長征詩詞進頭腦,使其所蘊含的偉大精神深入人心;運用更適應時代發展的形式和手段對詩詞本身及其所蘊含的歷史意義、精神力量等進行立體化的展示和傳播,將課堂進一步做大做寬。對高校而言,可在微信、微博、QQ等互動平臺上建立起一個互相連通的文化檔案庫,方便學生、教師學習思考并進行討論分享,為學生自主學習毛澤東詩詞掃清障礙。同時,通過在網絡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教育,如微信公眾號推送相關文章或制作短視頻、微課等方式,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接受精神熏陶。先以“點”的形式使毛澤東長征詩詞在高校視域內鋪開,隨后連點成線,連線成面,有效利用碎片化閱讀時間的同時,加強對教育內容的選擇,使淺閱讀變為深度學習,最終達成使學生深度理解毛澤東長征詩詞中蘊藏的偉大歷史和精神力量的目的,完成紅色基因的內化過程。
詩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能夠生動地展現歷史背景,而且能夠將其獨特的精神力量傳遞給讀者。毛澤東長征詩詞不僅勾畫出長征的歷史脈絡,也為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賦予了生機活力。為了更好地展示毛澤東長征詩詞中的音韻美、意境美、人格美等審美素質及精神價值,需要從視、聽、說角度以多樣組合形成多渠道傳播,使毛澤東詩詞教育不再拘泥于理論講解。課堂教學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將毛澤東長征詩詞融入課堂教學,需要教師能夠深入發掘其中的政治思想理論,并結合對應的軍事情況和策略選擇的實際背景,使學生對革命先烈艱苦奮戰的過程更有實感,發揮革命教育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加入多媒體的輔助,如配合富有感染力的語音朗誦及詩詞對應的長征階段的紀錄短片,更能調動起學生的愛國熱情,或是運用網絡技術,讓學生通過毛澤東長征詩詞“重走長征路”,厘清長征歷史脈絡,從聽覺、視覺等方面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從而深切感受毛澤東詩詞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感。更可以結合短視頻、電視臺移植、電臺節目等形式,對于詩詞進行進一步的詮釋。例如,《紅色詩詞里的黨史故事》系列音頻在江蘇廣播10套頻率進行播出的同時,還制作了相應的圖文推送,并同系列產品推出創意H5產品,實現了視覺形式上的多維度,獲得聽眾和用戶的廣泛好評,總傳播量過億[4]。視聽說多渠道的共同作用,是毛澤東長征詩詞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煥發新的生機的必然前提。
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更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5]。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通過詩詞這一媒介,幫助改善學生傾向于被動學習的狀況,不斷提高學生將紅色精神學好學精的積極性。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時,可以更多地以小組作業的形式鼓勵學生針對毛澤東長征詩詞建立學習小組,或是舉辦毛澤東長征詩詞朗誦比賽、毛澤東長征詩詞宣講比賽等活動,通過給予正向反饋,促使學生主動了解學習、認真領悟貫徹毛澤東詩詞中蘊含的長征精神。同時,高校社團組織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紅色基因的優秀苗床,建立健全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歷史研究會等相關社團。運用社團組織的力量和高校師資的協助,集結一群對于毛澤東詩詞和紅色精神有著深刻理解和熱忱愛好的學生,把對于毛澤東長征詩詞的主動學習具象化為各種充滿創意、有內涵、有思想的學習活動和文藝作品,既能起到引領高校精神文化的作用,又有助于擴大毛澤東詩詞及其精神的影響,在廣大的學生群體中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達到讓毛澤東詩詞在高校通過各種別開生面的學習宣傳活動入腦入心,讓紅色精神文化扎根于校園,扎根于學生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