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源 邱慶蘭 龍藝紅
(1.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都勻 558000;2.貴州民族大學附屬學校,貴州貴陽 550025;3.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貴陽 550025)
“子不教,父之過”,這句古老的中國諺語明確指出了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角色。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生命之源,更是他們人生旅途中的指引者和啟蒙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而父母則是執筆者,他們的每一個筆觸都會影響孩子的人生色彩。
當前家庭教育研究中,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競爭的日益激烈,許多家長都面臨著沉重的工作壓力和生活節奏。為了應對這種快節奏的生活,很多家長不得不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工作中,從而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和教育。有的家庭選擇讓祖父母來照顧孩子,這種由祖父母承擔主要教育責任的現象被稱為“隔代教育”。然而,這種教育方式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由于祖父母的教育觀念可能與時代有所脫節,他們可能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正確的引導。這可能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行為問題、心理問題或者學業困難。俞國良指出對學習困難兒童的社會性發展研究,首推的選題是其社會化問題研究[1]。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家長雖然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缺乏科學的教育知識和方法,他們往往過分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品德、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培養。他們可能認為,只要孩子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就能在未來有好的發展。然而,這種觀念是片面的。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學術知識的積累,更是人格、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全面發展。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行為出現偏差時,部分家長可能會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糾正,而不是深入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和感受。這種教育方式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引發更多的矛盾和沖突,影響親子關系的和諧。呂慧在文中指出在人類社會早期,社會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形態[2]。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教育核心內容主要圍繞著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展開,這些教育活動具有鮮明的學校教育特點。進入21世紀,我國的社會教育逐漸轉向終身學習的理念,涵蓋了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公民教育、環境教育以及數字教育等多個領域。展望未來,社會教育內容的拓展與深化應當注重幾個關鍵方面。首先,確保內容的全面性,以覆蓋更廣泛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其次,確保內容的健康性,避免傳播不健康或有害的信息。再者,內容需要合理化,確保其既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又能滿足不同群體的學習需求。此外,我們還應尊重和弘揚傳統,使內容既有現代感,又不失對傳統的尊重和繼承。最后,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的社會教育內容應更加注重數字化,利用數字平臺和工具來傳播知識和技能。通過這樣的發展方向,我國的社會教育將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學習需求,推動社會的持續發展。
胡樉在文中以上海市初中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家庭教養方式對其社會情感能力的影響。并指出家長應努力創設支持性的家庭氛圍,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安全、充滿激勵的成長環境[3]。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知識技能、文化修養、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不僅涉及青少年的生理健康,也涉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性格發展、社會適應等方面。
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養青少年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個充滿關愛和支持的家庭環境,能夠讓青少年感受到溫暖和安全,從而建立起自信和自尊。這樣的青少年在面對人生的挑戰時,會更加樂觀、積極和勇敢。相反,缺乏家庭關愛的青少年可能會產生自卑、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其未來的發展[2]。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增進親子關系,滿足青少年對愛、關懷和情感的需求,提升青少年的自信、自尊和自愛,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彈性和幸福感。不良的家庭教育可能導致親子沖突、親子關系質量下降,使青少年感受到壓力、孤獨和無助,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增加青少年出現情緒問題的風險;
其次,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個注重培養青少年自主學習和思考的家庭,會讓青少年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這樣的青少年在學習上會更加主動、積極,學習成績也會相對較好。而缺乏正確引導的青少年則可能對學習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影響其學業發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學習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知識技能和文化修養,增強青少年的競爭力和適應力。不良的家庭教育可能抑制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限制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降低青少年的學習效果和成就感,影響青少年的知識技能和文化修養。
此外,家庭教育還對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性格產生重要影響。一個注重培養青少年社交技巧和情感表達的家庭,會讓青少年從小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溝通能力。這樣的青少年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會更加成功和幸福。反之,缺乏家庭教育和關愛的青少年可能會在人際交往中遇到困難,難以適應社會生活。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給予青少年正確的道德引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青少年的責任感、正義感和創新精神,為青少年的未來成長指明方向。不良的家庭教育可能給予青少年錯誤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使青少年缺乏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難以建立完整的自我價值感,影響青少年的性格發展和社會適應。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為了培養出健康、快樂、有擔當的青少年,家長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給予青少年足夠的關愛和支持。同時,家長也要不斷學習和更新教育知識,以更好地引導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成長環境。
董歡歡在文指出:一個好的家長是半個教育學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4]。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家長的自身素質對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關乎孩子的個體發展,還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首先,家長的自身素質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石,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一個具備良好素質的家長能夠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充滿關愛、支持和引導的家庭環境,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養青少年積極向上的心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為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家長的自身素質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青少年的成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家庭環境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一個具備良好素質的家長能夠關注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和真實需求,理解并尊重青少年的個性發展,從而培養青少年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青少年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會更加自信、自立和自強,能夠應對各種挑戰和機遇。
此外,家長的自身素質還對社會和諧產生著影響。一個具備良好素質的家長能夠注重培養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引導青少年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這樣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的公民,推動社會的和諧與進步[5]。
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和引導者。家長的教育方法、教育觀念、教育知識、教育能力、教育品德和教育心理等方面,都會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6]。因此,家長應該具有高度的教育義務感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科學地運用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具備豐富的教育知識,培養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為孩子提供一個和諧、幸福、健康的家庭環境[7-8]。
綜上所述,家長自身素質在家庭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培養出健康、快樂、有擔當的青少年,家長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給予青少年足夠的關愛和支持。同時,家長也要不斷學習和更新教育知識,以更好地引導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成長環境,共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尊重是家庭教育的基石,是培養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先決條件。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認識到每個青少年都是獨特的個體,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天賦。為了呵護青少年的心靈,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個性,理解他們的需求,并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支持。
在日常教育中,家長應該避免因小事責罵青少年,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相反,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眼光看待青少年,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我們也要關注青少年的內心需求,與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這樣有助于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傾聽是溝通的關鍵,是了解青少年真實想法的途徑。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放下成人的架子,耐心地傾聽青少年的聲音,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通過傾聽,我們可以發現青少年的興趣所在,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為了更好地傾聽青少年的心聲,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尊重青少年的意見和想法。當青少年向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我們要認真傾聽并給予積極的回應。這樣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關系,還能幫助青少年建立起自信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讀懂青少年是培養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一環。為了真正了解青少年,我們需要將心比心,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感受。通過換位思考,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需求和困惑,從而給予他們更加貼心、細致的關愛和支持。
在教育青少年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及時與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當青少年遇到困難時,我們要給予鼓勵和支持;當青少年取得進步時,我們要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的教育方式能夠使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得到足夠的關愛和尊重,從而建立起健康、正確的價值觀。
總之,父母在培養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中,需要尊重青少年、傾聽青少年、讀懂青少年。通過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了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關注青少年的感受和需求,我們可以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助力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青少年是未來的希望,是國家和社會事業的重要接班人。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發展的基石,它決定了青少年未來的方向和高度。家庭教育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響青少年的行為發展、學習發展及社會發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提供溫暖、愛和支持,幫助青少年建立自信、自尊和自愛,培養積極的情緒和心態,增強應對逆境的能力,促進心理平衡和成熟。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父母應該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和諧、幸福、健康的家庭環境,促進青少年的全面和良好的發展。
為了給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家長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確保給予青少年足夠的關注和陪伴,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其次,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不以成績論英雄,關注青少年的全面素質培養;最后,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為青少年樹立一個好榜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助力青少年走向成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