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源 程 月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雙師型”教師的概念最早來源于1995 年原國家教委印發的《關于開展建設示范性職業大學工作的原則意見》,文件對“雙師型”教師概念進行了簡要的概述[1]。此后,眾多學者對“雙師型”教師進行了長期研究。
而“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中,專職教師是特指人事關系隸屬于學校并與學校建立聘用關系(包含編制、人事代理等用工形式)的教師,是相對于兼職教師而言的不同教師類型。“雙師型”專職教師可以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學校專任教師轉型發展而來;二是由學校從社會招聘而來。
事物發展是指在現有事物雛形的基礎上、事物的進一步變化趨勢[2]。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著的,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在其發展、變化過程中,總是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各種規律。“雙師型”教師的出現、發展也同樣不可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必將經歷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
“雙師型”教師自1990 年在《中國教育報》提出至今已歷經三十余年的發展,“雙師型”教師經歷著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雙師型”教師于1995 年提出相應的概念,此時“雙師型”教師處于事物發展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雙師型”教師正迸發著蓬勃的生機和活力,推動著“雙師型”教師朝著多方面、多維度的方向試探、延伸,發展過程中夾著多種思潮和多變因素。在對“雙師型”教師的發展研究中形成了初步的共識,主要有“雙證說”“雙能說”等幾類學說。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矛盾的普遍性揭示著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隨著“雙師型”教師內外矛盾的不斷凸顯,當矛盾的界限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無法解決時,必將推動形成新的事物。2022 年10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中明確了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的標準和準入門檻,“雙師型”教師的發展速度逐步加快。同時,隨著中國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健康中國理念的不斷深入,必將促使“雙師型”教師的體制機制更加的健全、內涵更加的豐富,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時事物發展規律將推動“雙師型”教師發展進入發展高級階段(發達階段),各要素將處于高度協同、穩健、快速的發展時期。
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我們在研究、加快“雙師型”教師建設的進程中,只有堅持遵循發展規律、科學利用發展規律,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推動事物向著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等一切現象都是作為一個過程而不斷向前發展的。事物發展的過程可以依次分為五個階段:起始形成、上升發展、鼎盛發達、衰微退化和消亡取代。根據事物發展規律,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專職教師的發展也必將歷經這五個階段,從起始形成階段到上升發展階段再到鼎盛發達階段,最后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從衰微退化階段到消亡取代階段。
起始形成階段指事物發生的開始狀態,亦稱源頭、根本、存在的根據等等初始樣態。其特征為:啟動、誕生、新始、起點等。這個階段“雙師型”教師的發展尚處于雛形階段,是“雙師型”教師發展的開端,也可以稱為“準雙師型”教師階段。處于起始形成階段的“雙師型”教師大都是正處于轉型發展中的校內專任教師或者由學校通過社會剛招聘而來,雖有“雙師型”教師之名,但缺少“雙師型”教師之實,尚不具備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能力。這個階段重點應開展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建立準入和選拔體制,加強教學技能、教學素養以及醫學類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和融合。
起始形成階段的“雙師型”教師具有如下特點。
1.處于“雙師型”教師起步階段,入職不到2 年(由校內專任教師轉型而來的“雙師型”教師自轉型之日起算)。
2.校內轉型而來的“雙師型”教師,缺少相關崗位實踐工作的經歷,不能熟練掌握各項實驗操作技能,對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認識不足,缺乏將實踐素養融入理論教學的能力。
3.社會招聘而來的“雙師型”教師,缺少高等教育理論教學培訓和學習,沒有掌握科學的教學理論方法和授課技巧,缺乏將專業理論實踐運用到理論教學中,無法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
上升發展階段指事物向更高形態發展(或成長)時期。雖然弱小,卻生機盎然。這個階段“雙師型”教師的發展已由起始形成階段發展為上升發展階段,各要素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是“雙師型”教師成長發展的關鍵期,決定著能否躍升至更高級別的階段。處于上升發展階段的“雙師型”教師經過起始形成階段教學規律的學習、教學理論與方法的培訓、相關專業實踐理論的積累和專業實踐的崗位鍛煉等,專業實踐和教學能力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當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圍超過了關節點或臨界點,超出度的范圍,一物就轉化為他物。“雙師型”教師階段正是由“準雙師型”教師階段不斷地量變積累引起質的改變。此時“雙師型”教師階段已具有“雙師型”教師之實,具備承擔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能力。這個階段重點應把握“雙師型”教師內涵建設,建立激勵和考核機制,繪制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藍圖。科學規劃成長階段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為躍升至下一個更高級的“雙師型”教師發展階段做好量變準備。
上升發展階段的“雙師型”專職教師具有如下特點。
1.“雙師型”教師上升發展階段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是成長期更是關鍵期,這個階段的“雙師型”教師與行業專家和教學名師還有一定的距離,對相關專業實踐理論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當前“雙師型”教師在這個階段至少需經歷20 年。
2.上升發展階段的初期(學習積累期)。這個階段處于上升發展階段的1 ~5 年,是“雙師型”教師學習積累期。這個時期也是打好基礎的關鍵,將決定后期成長的速度。學習積累期應重點提升專業實踐技能,定期(每年累計開展不少于2 個月)開展實踐崗位的工作鍛煉,關注學科建設、專業應用性,及時更新實踐理論知識。對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專業應用性問題,能通過實踐崗位工作得到及時解決,發揮專業理論實踐教學的優勢。
3.上升發展階段的中期(快速發展期)。這個階段處于上升發展階段的6 ~15 年,是“雙師型”教師快速發展期。這個時期的“雙師型”教師經過前期的學習積累,已能全面理解教育教學發展的規律、科學運用理論和實踐教學方法、具備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和創新能力等。處于這個階段的“雙師型”教師應重點加強理論與實踐專業化的深度建設,統籌教育教學和實踐的統一。將課程設計與學科建設結合,教學模塊與實驗技能結合,專業見習、實習與醫學職業要求結合,培養學生專業創新意識和能力。
4.上升發展階段的后期(成熟穩定期)。這個階段處于上升發展階段的16 ~20 年,是“雙師型”教師成熟穩定期,更是能否躍升至“雙師型”高級教師階段的決定期。這個時期的“雙師型”教師經初期的積累和中期的快速發展,已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的深度,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逐漸起到骨干或核心作用。能夠根據專業發展和社會需要,編寫與職業崗位和發展相適應的理論教材、實踐教材。此外,能夠帶領團隊、指導學生開展科研項目,具有較高的創新和研發能力,在專業技術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
鼎盛發達階段指事物發展所達到最強盛的時期。結構穩固,功能達到極限,運行持續正常。經過上升發展階段的快速成長,“雙師型”教師已成功躍升至“雙師型”教師高級階段。這個階段將是“雙師型”教師追求的目標,也是加快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和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建設的目標。
鼎盛發達階段的“雙師型”教師具有如下特點。
1.“雙師型”教師鼎盛發達階段將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是“雙師型”教師長期建設的目標。
2.能夠“精準施策”。科學掌握和利用學生的教育教學和成長發展規律,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深度、較強的實踐育人能力、綜合管理能力以及科研成果轉化能力。
3.能夠發揮“傳幫帶”和充當智囊的能力。帶領教師團隊進行新專業的申報、教材建設和開發、專業實踐大綱的撰寫、實訓和實習基地的拓展、延伸以及管理等。
4.能夠實現價值最大化。對現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開創最新的理論成果,指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向,引領“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
衰微退化階段指事物發展呈現逐漸衰退的時期。結構開始松動,功能依次遞減,動力每況愈下。這個階段的“雙師型”教師已漸漸呈現出衰退狀態。隨著教育現代化規模層級的不斷躍升、辦學理念的調整和發展,逐步衍生出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變革帶來的改變與現有“雙師型”教師人才培養的理念不協調、不適應間的矛盾,而矛盾是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的內在依據。當矛盾越來越大直至兩者矛盾無法協調時,必將導致新事物的出現。隨著新事物的興起,處于鼎盛發達階段的“雙師型”教師逐步向后“雙師型”階段過渡。“雙師型”教師的舊事物將日漸衰微、發展的動力漸漸衰竭。
消亡取代階段指事物發展停止歸于消亡的時期。從有化為無,從動轉為靜,從生轉為死。這時“雙師型”教師已退出歷史舞臺,無法再承擔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任務,被新的教師發展模式所取代,例如,衍生出“多維型”教師或者其他類型的高端人才。
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專職教師的發展,應科學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運用發展規律,加快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建設,推動“雙師型”教師的發展,縮短上升階段到鼎盛階段層級的躍升期,突破上升階段到鼎盛階段發展階段的邊界。在“雙師型”教師出現衰微端倪,應及時進行振興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