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 魏露萍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項目化學習是一種新穎且高效的方法。項目化學習是以項目為核心,以任務為平臺,聚焦學生學習體驗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注重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可以在項目完成時有足夠的參與感、體驗感,從而培養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
現階段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并取得顯著效果。相較于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項目化學習具體表現為提高學生整體學習質量,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與發展。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框架中,數學是一門難度系數較大的學科,數學學科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且對學生要求較高,包括思維能力、計算能力、抽象能力、解題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等等。為此,全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項目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以項目為前提,以任務做引領,使得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學習更深入,數學學習的體驗感將得到強化。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項目化學習的基本特點,靈活篩選和安排項目化學習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使得學生參與項目化學習中有新的收獲與體驗。
與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全新的項目化學習模式的構建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具體而言,項目化學習是以項目為核心,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感的強化。項目化學習的搭建重視項目的生成,圍繞項目逐步滲透知識要點,使得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得到進一步的強化。由于項目的搭建并非以知識點為主,而是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前提,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更強,自然對于學生的體驗感也有積極影響,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調動,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實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更多是圍繞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的強化,使得學生可以活學活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由于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枯燥,呈現方式單一,導致小學數學本身存在一定的難度。基于此,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目前被廣泛運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將展現出顯著效果,推動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轉型與升級,適應新課標對小學數學學科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項目化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首先要考慮如何通過選擇來達成問題驅動的目標。即小學數學教師要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基本情況有充分、全面的了解,獲得學生的學習需求狀況,結合小學數學教材內容進行主題篩選,確保項目化學習得以實施和展開,完成項目主題的搭建。
具體原則如下:第一,提煉元素。以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為例,在選擇與該課相關的項目化學習主題時,筆者先列出所有相關元素:什么是面積,面積單位有哪些,為什么要統一面積單位,如何感悟面積單位的大小,長方形面積的測量,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面積和周長的比較,在長方形紙上剪出最大正方形的問題,鐵絲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問題,圍欄問題,剪紙問題,鋪地磚問題,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問題,等等。第二,確定目標。在完成對于數學元素的提煉之后,要確定項目化學習的本質,即通過探究的方式讓小學生對面積求解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利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具體目標包括理解面積的本質,會用面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第三,創設情境。對于面積求解的相關知識點,可以搭建問題情境,以情境引領知識的主動探究。當然,問題本身要具備足夠的探究價值,如以“如何劃分勞動區域”作為項目化學習的主要選題,為后續的項目深化服務。
項目化學習以學生的學情為起點,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情況,做好對內容的理性安排。教師要通過探究項目的表現形式,圍繞知識盲區進行數學知識的重新安排,讓學生可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展示成果。項目化學習的設計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篩選項目內容。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基本情況,在前期的選題方面選擇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課,確定了該項目的核心本質與內容,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引導學生通過“估一估”“擺一擺”“數一數”“算一算”等方式,讓學生建立對于“面”的觀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提高估算能力,達成動手實操的具體目標,做到有條理地分析問題。
第二步,問題驅動。在確定基本的項目化內容之后,進入問題的驅動階段,以新穎的呈現方式將數學知識生動呈現出來,從而展現出項目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問題驅動要結合實際情況精準設置,從而達成驅動目標,助力項目展開。
第三步,搭建任務。在驅動問題的引領下,嘗試將“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項目實踐成果。
對項目化學習內容的設置與安排,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喚起學生的學習自覺,讓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再是以枯燥的方式呈現。
在確定前期的基本選題方向后,進入到項目的實施和推進階段。該階段圍繞的重點是以項目化學習的推進為抓手,確定基本的教學策略和方向,深化具體細節。具體實施流程安排如下:
任務一,收集資料,制作信息表。由于圍繞的重點是以“勞動區域劃分”為主,以面積計算為核心點,提出該任務之后,引導學生對校園內需要勞動的區域進行測量,包括班級內區域范圍、校園內區域范圍等等,并考慮到每一個班級的人數情況,以此來獲得具體信息資料。前期的信息表的統計一定要準確,所以采取小組的方式展開,對勞動區域進行測量與計算,得出具體信息,以便于后續任務的持續深入和展開。
任務二,繪出勞動區域劃分方案。在完成前期對信息資料的統計和整理之后,對具體資料進行搜集與分析,獲得相關信息要素,得出具體的信息表。而后,學生要對繪制出的信息進行整理,完成對面積的求解,并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完成勞動區域的劃分。該過程要求學生以繪圖的方式進行整理,并明確哪一個班級負責的區域,采取“畫一畫”“算一算”“擺一擺”等方式,讓勞動區域的劃分更加合理。
任務三,確定班級勞動區域范圍。在完成前期的項目化的內容探究之后,進入到具體信息的整理階段。由于本次的項目化學習是以小組的方式展開,以小組探究的方式得到內容的持續深化方案,從實踐結果看,效果良好。在確定了基本的面積劃分之后,小組采取實操方法完成了勞動區域的合理劃分,而后安排小組成員進行項目成果的匯報,即將小組成員計算得出的勞動區域的劃分方法進行公布,以便于項目成果的生動展示。由于小組成員選擇的計算方式存在差異,得出的結果也各有不同,但計算情況要考慮到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得出科學的評價依據和評價結果,完成對項目的檢驗。
從實踐結果看,推進項目化學習的實踐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特點,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篩選具體內容,從而實現理性思考與探究,要持續深化具體內容做出分析,得出真實的結果與數據信息,完成項目化學習的實踐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中項目化學習的實踐,要考慮到項目化學習的具體效果,以增效提質為前提,做好項目的科學篩選。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要結合項目化學習的基本情況做出理性的思考與分析,得出科學的評價結果,真實地反映出小學生項目化學習的基本情況。
其一,關注教學素材情況。項目的素材篩選要考慮到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基本情況,考慮到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感興趣程度,以此來保證數學素材的應用能夠推動項目化學習的持續深入。對教學素材開展評價,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后續的項目深入情況,從而得出真實的信息反饋與具體結果。其二,關注教學方式。項目化學習的持續深入,要堅持以“學生成長”為前提,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體驗的持續深入,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項目實踐中來,被項目化學習的內容吸引。其三,建立健全教學評價機制。對項目化學習實施全過程開展針對性的評價,及時調整項目的實施方案,落實好具體細節,為學生數學學習體驗的強化服務。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項目化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發現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展現出顯著效果。相較于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全新的課堂方案的搭建具有廣闊前景?;诖耍瑢椖炕瘜W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全過程進行剖析,生成具有可實踐性的全新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