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 上海市奉賢區育秀聯合學校
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不斷滿足老百姓對品質教育的需求,近幾年我區創新緊密型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模式,選取兩所及以上或相鄰學區、或同學段、或跨學段的學校組建聯合學校,推行一體化辦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一體化運作”。“兩塊牌子”指兩所學校仍是獨立法人單位;“一套班子”指聯合學校校長由一人擔任,成立聯合黨總支部,書記由一人擔任;“一體化運作”指聯合學校的學校管理、教育教學、隊伍建設和評價考核實現“四個一體化”。
育秀實驗學校創辦于1997 年7 月,地處南橋城區,是一所公建配套的九年一貫制學校。2023年9月,學校在教育局部署下進行辦學體制調整,將小學部與江山小學合并為育秀小學,中學部更名為育秀中學,并與育秀小學聯合辦學,成立育秀聯合學校,分東、南、北三個校區,成為區內首個跨學段聯合辦學的學校。如何實施跨學段聯合辦學,如何真正實現聯合學校的一體化運作,成為擺在作為校長的我面前的新命題。
站在學校辦學體制華麗轉身的新起點、新要求,我們覺得首先要建章立制,為實現一體化管理奠定基礎。
理念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和命脈,是成功辦學的關鍵所在,是校長基于“辦怎么樣的學校”和“怎樣辦好學校”的深層次思考的結晶,是學校成員共同持有的價值認同、道德情感、信念信仰、思維模式,是教師和學生成長的精神支柱。
原有的兩所學校都有其獨特的辦學理念文化,但隨著辦學體制的調整,重塑聯合學校的辦學理念顯得尤為重要。在傳承和弘揚原先兩所學校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注重時代精神體現,重塑了育秀聯合學校的辦學理念文化:確立了“為成長賦能,讓生命飛揚”的辦學理念;凝練了“責任擔當、求真務實、協同合作、開拓創新”的學校精神;傳承了原育秀實驗學校的“誠·恒”校訓,確定了“尚真、尚善、尚美”的校風,“善教、善研、善育”的教風,“問學、問思、問行”的學風等理念文化。
制度是學校各級管理者和師生員工在執行教育方針和達成學校整體工作中所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與準則、標準。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管理制度應與時俱進,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與現代社會需求相適應、與學校辦學體制相符合。為此,我們以聯合辦學為契機,組織各部門、各條線的分管領導,結合新時代義務教育學校工作新要求,立足育秀聯合學校實際,融合原先兩所學校的管理制度,制定育秀聯合學校的章程和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時還制定了育秀聯合學校深化全員崗位聘任工作實施方案,育秀聯合學校中層行政管理崗位,各類組室長、干事、輔導員競聘方案,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
“聯合”不僅指向“聯系、合并”,更指向“凝聚、融合”,要使兩所學校真正融合,必定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期。如何縮短磨合期呢?
一是育秀小學的內部融合。根據學段把相同的年級放在一個校區,讓年級組教師在同一個校區辦公,便于交流、互動,使得這兩個年級組融合為一個整體。每個年級設一位年級組長,每個學科設一位教研組長,兩周一次的教師集中學習、年級組會、教研組長、年級組長、聯合教研等,加強兩校區教師間的溝通與聯系,促進兩校區教育教學工作的融合。
二是聯合學校的校間融合。通過每月一次的聯合學校黨政聯席會議、全體教職工大會、小初銜接研討、跨學段教研活動等,促進育秀小學和育秀中學的融合。
教育教學是學校的核心工作,也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作為校長要常思質量提升。育秀小學教育質量將直接影響育秀中學的教育質量,我校以“質量互進、優質發展”為目標導向,堅持“一體兩翼、共建共研”的發展戰略,從課程建設入手,深化教學改革,推進聯合學校的教育教學一體化。
學校不僅是一個師生聚集在一起上課讀書的地方,更應是一個有靈魂的地方,是能讓學生個性閃亮的地方。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有效載體,是綜合辦學實力的根本體現,是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我們圍繞培育“五秀”學子的育人目標,充分發揮各校優勢,堅持五育并舉,構建聯合學校一體化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多元成長。
我們開發了:(1)德育類課程:秀雅育德堂——讓學生在生活中童善永恒;(2)智育類課程:秀慧啟智社——讓學生在學習中三問永久;(3)體育類課程:秀敏運動場——讓學生在運動中身心永健;(4)美育類課程:秀美藝術館——讓學生在展示中童美永駐;(5)勞動類課程:秀行實踐園——讓學生在勞動中技能永展。五類課程涵蓋了多個領域,既有學科拓展,又有跨學科的綜合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鍛煉技能,有儀式感地感受成長。
充分發揮跨學段聯合學校的延續性培養優勢,循序漸進地設置課程,進一步彰顯聯合學校的特色課程。例如,“‘飛翔’科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源于育秀實驗學校的特色課程“校園觀鳥”,聯合辦學后,我們以提升學生科學創新素養為導向,以科學和技術應用為核心,由鳥的“飛”衍生到飛行器的“飛”,以“折紙飛機、風箏探秘、航模制作、智能航模”四個模塊為橫軸、以年級為縱軸,循序漸進地架構課程內容。
聯合辦學豐富了學校的特色課程資源,拓寬了特色課程實施的時空,我們堅持優質資源共享,放大特色課程的功效。目前,聯合學校共有9 門課程評為區級校本特色課程,已列為區特色品牌培育項目,我們或通過特色教師跨校區流動,利用課后服務時段增設特色課程教學班,或擴大特色課程教學班的學額數,讓更多學生享有特色課程資源,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雙減”“雙新”背景下,智慧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顯得尤為重要。我區基于新成長教育理念提出構建“高效學習型、互動生成型、活力成長型”新成長課堂教學范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如何將新成長“三型”課堂校本化實施,構建體現學校特色的新成長課堂范式呢?
首先,我們對接聯合辦學特點,健全教研網絡,適時改變部分教研組結構,成立聯合學科組、大備課組,及時更新“學校—聯合學科組—教研組—大備課組—備課組”五個層次的教研網絡組織架構;加強對聯合學科組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領導和專業培訓,提升組長的指導力和管理力;定期召開學科組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及時提出各階段的工作要求,定時反饋日常教學情況及教學質量,助力組長扎實、有效開展組室活動;統一活動時間,強化跨校區、跨學段的聯動教研、聯合備課組活動,促進聯合學校課程教研的一體化。
其次,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夯實課堂教學研究,基于學校原有閱讀指導教學特色,構建“四YUE 五步”課堂教學新范式。“四YUE”,即閱讀、簡約、愉悅、卓越,借用“閱”的諧音,旨在基于學校原有閱讀指導特色,構建簡約的課堂,讓學生愉悅地學習,最后師生共同走向卓越。“五步”,即以學生為中心,聚焦“導—學—練”,實施“聚焦問題,明確任務→調用舊知,激發興趣→多元互動,建構新知→拓展延伸,實踐遷移→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五個課堂教學步驟,突出順應新課程改革“六化”特征,即:主題情境化、目標素養化、內容結構化、活動任務化、方式多樣化、評價增值化。
美國教育家古德萊德認為:“一個學校的辦學質量,不可能超越它的教師隊伍的水平。”教師隊伍是學校最具生長性的力量,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激發點多半還是要落到教師隊伍建設上。為此,我們創新聯合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機制,統籌編制、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實施一體化聘用引進、培訓晉升、表彰激勵。
聯合辦學盤活了教師資源,我們以聯合辦學為契機,積極推動干部輪崗、骨干教師柔性流動、全員崗位聘任、特需教師配送等一體化聘用,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讓教師發展的“一池春水”自主流淌,釋放活力。
1.重塑管理隊伍
由于原先學校的中小學行政領導不均衡,我們通過引進、提拔、聯合校內流動、輪崗等,重塑管理隊伍。對于新上崗的管理人員,開展“基于問題解決”的系列干部培訓:如何制定工作計劃?管理制度如何解讀與執行?如何與教師溝通?如何解讀評估指標?如何解決管理中的問題?……通過培訓不斷提升管理團隊的指導、管理與決策能力。
2.教師柔性流動
全員崗位聘任、教師流動是我區激活教師隊伍活力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區域資源優質均衡的重要支點。鑒于我校跨學段聯合,所以很難做到中學、小學教師的流動,故重點做好小學教師的流動。如打破原育秀實驗學校小學部和江山小學的教師編制壁壘,統籌聘用;又如每個年級設定一個年級組長、一個備課組長,每個學科設定一個教研組長,讓組長們流動起來,帶動整個備課組、教研組、年級組的整體水平。
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情感、社會責任感不斷成熟、提升、創新的過程。聯合辦學以來,我們堅持“以師德建設為核心、以專業提升為主線、以校本研修為載體、以精細管理為保障”,開展一體化的教師研訓活動,培養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業務精湛、求實創新”的教師隊伍。
1.分層分類有針對性。學校注重分層分類培訓,形成了“教師全員培訓、專項特色研修、團隊自主研修”的三級研修模式,對全體教師進行分層分類研訓。如見習教師通過規范化培訓使其成為合格教師;職初教師開展“苗圃行動”,采用“師徒結對、同伴互助”使其快速成熟;青年教師通過“教學評比、展示活動”使其成為骨干;骨干教師通過“專家引領、參與科研”使其形成特色;成熟型教師采取“任務驅動、考核激勵”使其繼續發展。
2.形式多樣有成效。聯合學校開展多形式的研訓活動,以激發教師的研訓興趣,為提升研訓質效奠基。如專家講座式、校際聯動式、專題研討式、特色帶教式、自主學習式、展示反思式、課題研究式等,激發教師通過主動學習、深度反思、實踐重構,從而提升專業素養。
3.課題引領有深度。堅持“教—研—訓”三位一體的原則,以課題為引領,在聯合學校內開展基于問題解決的深度研訓活動。例如,以市級項目“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新教研”為引領,以教研組為基地,開展了學科核心素養解讀、核心素養培育、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新成長課堂教學等研訓活動。
聯合辦學是以提升每所學校的發展水平,提升每位教師的職業幸福,提升每個學生的學習品質為目標,因此聯合學校內部要建立一體化考核評價機制,全面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要求,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放大評價的導向與激勵功能。
以培養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導向,關注素養培育的延續性,推進跨學段聯合學校學生評價的一體化。
我們樹立科學的質量觀,健全學生綜合評價機制,借力“奉賢區‘小賢徽章’小學生新成長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和“上海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對學生進行基于學業證據的過程性評價。在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與評價方式上,體現中小學一體化。如關于學業成績的評價,強化考試評價與課程標準、教學的一致性,保證各年級段的有機銜接和延續性。
學校建立了“統一領導、校際協同、分線分塊、條塊結合、全程評價、多級反饋”的評價網絡,重新修訂聯合學校的績效工資實施方案、教職工績效獎勵考核實施辦法。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式、結果運用體現聯合校的一體化推進。各部門、各條線制定了包括師德表現、德育工作、教學常規、教學質量、教育科研五個維度的評價指標,并每學期對聯合學校每位教師工作績效進行評價與考核。同時將評價結果作為績效獎勵、評優評先、職稱晉升、后備干部培養、工作崗位調整、研訓項目研發等的重要依據。對于考核評價中涌現的先進班組和先進個人,加大宣傳與表彰力度,學校微信公眾號增設“榜樣來了”欄目,定期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
學校管理是一門科學,需要求真務實與管理智慧;聯合辦學是一種創新,需要勇于探索與銳意革新。聯合辦學以來,我們思考著、忙碌著、探索著、實踐著,有迷茫也有收獲,有失敗也有成功,基本實現了學校的華麗轉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