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蘭英 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明強小學
當前,信息技術使學校教學中的課程、教育學方式、評價方式等發生顯著變化。智慧課堂學習模式是基于多模平臺支持,通過高效信息技術為學生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智能化、實踐化的,開放、民主高效的課堂學習模式,將智慧課堂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有助于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選擇,拓寬其學習途徑,還有助于教師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打破學科藩籬,更好地實現課程整合,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優化,有助于學校課程協同育人。
跨學科主題實踐學習可以根據主導學科的數量劃分為單學科主導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和多學科融合共同主導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在落實2022 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初步階段,我們先選擇單學科主導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嘗試在小學低段英語教學中,進行英語學科主導的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我們立足英語學科來主動跨界,設計以英語為主,從本學科往外“跨”。不論是活動設計還是實施過程,主要是從本學科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出發來確定主題和目標;也要從本學科的立場和目標出發主動去“跨”、去“關聯”其他學科。這就要求一線教師以跨學科視野來重新思考本學科的基本內容和結果。
本研究結合雙師跨學科教育實踐,以Tidy up my room為例,探究雙師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要關注如何兼顧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等。教師就要思考通過什么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這項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那是要求教師智慧思考,創設包涵英語學科內容、對學生有探究意義的問題情境。同時依托智慧教育的手段,巧妙地展現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
例如,牛津英語上海版2A M3 U2In my room的單元是有關房間物品整理的相關內容。這一單元內容,創設了Kitty 在媽媽的指導下整理自己的房間,符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跨數學學科知識分類,設置了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分類的知識整理房間,設置了媽媽為什么看見Kitty 的房間不高興了?怎樣正確整理房間?有效利用希沃白板、智慧教室設備,通過視頻和圖片將學生代入整理收納這一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中。對課程內容進行應用情境分析,即先從課程內容要求入手來尋找方向,確定和課程內容相關的較為籠統的應用情境,再結合學生的經驗基礎和探索興趣去聚焦所要使用的問題情境,能夠使問題情境的創設同時兼顧課程內容和學生學習興趣。
仔細觀察小學低段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態,包括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交圈,發現有許多現象或問題可以為任務設計提供設計靈感,最終可以轉化為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問題情境。一線教師可以從學科的視角出發對某些真實現象或問題進行深入審視和思考,想一想這些真實的現象或問題與本學科中的哪些知識和能力相關,還可能與哪些學科相關聯。
例如,Tidy up my home是本校二年級開展的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時,教師選取了Kitty 在媽媽幫助下,有序整理房間的情境,首先借助智慧教室多媒體視頻展示Kitty 房間亂糟糟的樣子:書桌上、地上、床上到處散落著她的衣服、文具、玩具……同時伴隨著媽媽“唉”的一聲嘆氣,媽媽露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然后教師啟發學生討論為什么媽媽不高興了,引導學生學習這些物品的名稱:T-shirts、closet、toys、box,在整理過程中學習運用句型:Put...in.../ Put...on...最終達成語用輸出:—Put the shirts in the closet.Put the toys in the box.Put the books in the bag.—OK.
“怎樣整理房間”這一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與興趣,因為教師從英語學科的視角去分析這一情境,思考與這一主題所關聯的數學學科知識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英語教師依托希沃白板的強大功能,邀請學生主動上前進行拖拽、圈畫、分組等功能,從數學學科視角出發,引導學生嘗試將物品分類,激發學生思考分類的不同依據,凸顯數學學科的嚴謹、科學性。
有智慧設備、多媒體資源的協助,接下來英語教師和數學教師都要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科學習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提出包涵本學科和相關學科核心內容且學生感興趣去探索的驅動性問題。
本質問題是包涵學科核心素養或跨學科大概念的問題,教師可以先從學科內容中提取相關的本質問題,然后將其轉化為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性的驅動問題,通過教學活動的推進逐步聚焦和調整更為貼切的小問題。
在此次小學英語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操作中,英語殷老師基于學科本質提出“How to tidy up the room?”然后通過探討、質疑細化為更貼切的小問題支撐:How to classify?Where can Kitty put the things back?同時數學朱老師配合殷老師的活動要求,提出怎樣分類和為什么這樣分類的驅動小問題,在數學領域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由此可見,這樣的操作首先可以關聯學生,在貼合實際的情境中發現沖突和困惑:媽媽看見Kitty 亂糟糟的房間不開心,怎樣整理房間,有效地激發了低年級學生積極思考探索的動機。其次這樣的綜合活動問題有效地打破學科壁壘,主動“跨”出去,尋求學科間的協同教學。
教師可以通過提出開放問題的形式,激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過程中收集符合學習目標的小問題,因為自己提出的都是他們愿意努力去解決的問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老師問學生“How to classify?”我們可以怎樣分類呢?同學們通過討論,提出“可以按種類分嗎”“可以按顏色分嗎”“可以按用途分嗎”。教師收集了所有疑問后,讓學生上前在白板實踐操作,每種方式都試一試,主動尋求解決方案。
在整理房間的主題活動中,教師為引導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解決方案,需要在提出問題或預設前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實際經驗,對可能發生的學生活動做好預設,并為預設的問題做好準備,比如要考慮到小學低段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少、缺乏收納的生活經驗。在這個時候,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所需學習資源,包括為學生補充所需的知識,和學生討論相關的方法、學習觀察等,以保證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順利進行。這些資源,可以通過推送視頻、有關整理的英語兒歌,補充有關房間中各類物品的英語名稱詞匯,了解物品可以有多種分類方法。
在教學過程的知識遷移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就學習過程及學習成果進行實際操作,并將成果進行展示交流或小結,促進深度理解,提升學科育人價值。在此項綜合活動的最后,教師設計了一個可愛的房間背景,做了許多房間里可能出現的小物品:玩具熊、鉛筆、橡皮、小汽車、T 恤、書本、書包……在和伙伴合作中,先將物品分類,再放置到房間里正確的位置,同時用英語表達:“Put the shirts in the closet.Put the toys in the box.Put the books in the bag.”當白板上呈現一個整潔的房間景象時,老師提問學生:“Is the room clean?”學生都不由自主地回答“How clean!”通過交流和討論,讓學生有機會對自己的活動過程和學習收獲進行反思與總結。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立足基礎學科的主動跨界,通過此次英語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教師通過運用智慧教育,逐漸學會了用智慧教育平臺提升教育效果。教師學習到要以英語學科學習目標為引領,以學生學科學習和生活實際經驗為依據,從新課標、牛津教材和學生生活環境中積極挖掘和利用所需的學習資源,并根據實踐活動的不同類型設計不同的問題。但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選取和設計是一門藝術,在設計過程中需要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和創設性。
英語跨學科融合的課堂通過利用智慧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多學科的視角來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在跨學科主題綜合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困難,但到底遇到多少困難,有多難,如何解決都有很多不確定性,但也無法回避。所以跨學科活動的本質是在教師引導下解決一系列困難的過程,學生在過程中克服困難,習得技能,最終實現學科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