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梓晴, 柴誠誠, 符文彬,2,3, 羅丁,2,3
(1.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2.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廣東廣州 510120;3.符文彬廣東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廣東廣州 510120)
圍絕經期抑郁障礙(perimenopausal depressive disorder,PDD)是與性激素變化密切相關的一種精神疾病,臨床表現為持續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等,但圍絕經期女性特殊的生理病理變化使抑郁癥狀易與圍絕經期癥狀重疊,從而使PDD 的臨床癥狀比一般抑郁障礙更復雜多樣,極易共病軀體化、睡眠、強迫等障礙,治療難度較大[1]。目前,抗抑郁藥物是PDD 重度抑郁發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s,MDE)的首選治療手段之一,針對血管舒縮癥狀的激素療法(hormone therapy,HT)也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但藥物起效延遲、不良反應等局限性依然是不可忽視的臨床問題[2-3]。針刺療法在輕中度抑郁障礙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具有顯著效果,該治療方法能夠有效調整患者身心狀態,且無副作用,不良反應風險較低[4]。本研究采用疏肝調神針法治療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取得顯著療效,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
選取2021 年6 月至2022 年10 月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收治的66 例明確診斷為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 例。本研究經廣東省中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倫理批件號為YF2021-095-01。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ICD-10 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5]中有關輕、中度抑郁障礙的診斷標準,以及生殖衰老分期系統STRAW+10中關于圍絕經期的分期標準[6]。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新世紀第二版《中醫內科學》中郁證(肝氣郁結型)的辨證分型標準[7]。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臨床癥狀持續在2周以上;②初診時為首次發生抑郁,以抑郁心境為主訴;③年齡40 ~60 歲;④近1 個月內未接受激素替代療法或抗抑郁藥治療;⑤8 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評分≤23 分;⑥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4 排除標準
①既往存在躁狂或輕躁狂表現,且被診斷為雙向情感障礙的患者;②既往有抑郁、焦慮病史及其他精神疾病史,精神活性物質依賴史及非軀體疾病伴發的抑郁癥的患者;③患有皮膚疾病、高血壓病、糖尿病、腎病、心臟病、凝血功能障礙等嚴重軀體疾病史的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⑤不能排除自殺風險的患者;⑥進行子宮或卵巢切除術的患者;⑦意識不清或存在理解障礙的患者;⑧依從性較差或畏懼針灸的患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西藥治療。鹽酸舍曲林片(浙江新東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批號: 國藥準字H20 052202;規格:50 mg)口服,每次50 mg,每日1次,連續治療8周。
1.5.2 觀察組
給予疏肝調神針法治療。(1)穴位選取:參照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符文彬針灸醫道精微》[8]中有關郁證的穴位處方擬定。取穴:百會、印堂、水溝、引氣歸元(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內關、合谷、太沖(均為雙側)。(2)具體針刺操作方法如下:采用華佗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產品,規格:0.30 mm×40 mm)。患者取仰臥位,醫者站立于患者右側,酒精棉簽常規消毒穴位局部皮膚,以三指持針快速進針。先針四肢穴位:太沖直刺0.5 ~0.8寸,合谷、內關直刺0.5~1 寸;再刺頭面部穴位:百會進針時,針與頭皮呈30°夾角快速刺入頭皮下,進針約0.5 寸,針印堂穴時提捏局部皮膚平刺0.3 ~0.5寸,水溝向上斜刺0.2 ~0.3寸;最后針刺腹部穴位,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直刺0.5 ~1寸。每個穴位采取均勻捻轉至得氣為止,留針30 min,每隔10 min 行針1 次,共3 次,配合導氣法,囑患者行鼻深呼吸,直至出針。出針時以壓手將消毒干棉球壓在針尖旁,右手緩慢地將針拔出,待針尖將要脫出時,急以干棉球按壓針孔,防止出血。每周治療2 次,共治療8周,總計治療16次。
1.6 觀察指標
1.6.1 抑郁程度評估
分別于治療前后觀察2組患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評分的變化情況。該量表是目前臨床使用較為廣泛的抑郁評估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與效度,能直觀地反映抗抑郁治療的效果。本研究采用HAMD-17 項版本,包含焦慮/軀體化、遲滯、體質量、睡眠障礙和認識障礙5個因子,其總分能較好地反映抑郁的嚴重程度,其嚴重程度的劃分為:24 分以上為嚴重抑郁,17 ~23 分為中度抑郁,7 ~16 分為輕度抑郁,7 分以下為無抑郁癥狀。分數越高,代表抑郁越嚴重。
1.6.2 生存質量評定
分別于治療前后觀察2組患者絕經期生存質量量表(MENQOL)評分的變化情況。該量表是衡量過去1個月絕經期女性生存質量的專用量表,包括血管舒縮癥狀、心理狀態、生理狀態和性生活四個維度,由29 個條目組成。每項條目由“完全不受影響”至“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分別賦值0 ~6分。總分越高,代表生存質量越差。
1.6.3 性激素水平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晨起空腹抽取2組患者靜脈血,立刻置入含1 g/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常規離心處理后,使用美國BECKMAN 公司Access Immunoassay Systems 及配套試劑盒,采用化學發光法進行血清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檢測。觀察2 組患者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的變化情況。
1.6.4 不良反應
觀察2 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記錄相關不良反應并及時處理。
1.7 療效判定標準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傳統的實踐教學強調專項技能或單學科訓練,學生往往被動參與實踐訓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創新思維的訓練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有些高校在實踐教學改革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實踐條件尚不夠完善,實踐平臺數量少,實踐教學與工程實踐聯系較少,學生缺少實際訓練和創新實踐的機會,實踐教學效果不佳。實踐環節涉及大量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部分學生缺乏科學嚴謹、細致認真的態度,不能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操作,不重視實驗結果的準確可靠性,影響了工匠精神的養成。
參照《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9]以HAMD-17量表評分進行判定。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 100%。痊愈:75% ≤療效指數≤100%,或HAMD 得分≤7 分,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顯效:50%≤療效指數<75%;患者抑郁情緒明顯好轉,低動力癥狀基本消失;有效:25%≤療效指數<50%,抑郁核心癥狀有改善,低動力癥狀好轉但仍存在;無效:療效指數<25%,抑郁癥狀及情緒基本無改善。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1.8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觀察組33 例患者中,年齡42 ~58 歲,平均(51.14 ± 2.32)歲;圍絕經期輕度抑郁障礙19 例、圍絕經期中度抑郁障礙14 例;病程7 ~16 個月,平均(12.01 ± 1.43)個月。對照組33 例患者中,年齡41 ~57 歲,平均(51.35± 2.18)歲;圍絕經期輕度抑郁障礙19 例、圍絕經期中度抑郁障礙14 例;病程8 ~15 個月,平均(12.07±1.39)個月。2 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2 組患者的基線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組患者失訪情況比較
研究過程中,觀察組失訪3 例,對照組失訪2 例。最終觀察組30 例、對照組31 例納入療效統計。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17評分比較
表1 2組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患者治療前后HAMD-17評分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HAMD-17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perimenopausal depressive disorder(PDD)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分)

表1 2組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患者治療前后HAMD-17評分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HAMD-17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perimenopausal depressive disorder(PDD)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分)
注:①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MENQOL評分比較
表2結果顯示:治療前,2 組患者MENQOL 總分及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患者MENQOL 總分及血管維度、生理維度、性生活維度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在改善HAMD-17 總分及血管維度、生理維度評分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患者治療前后MENQOL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MENQOL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PD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分)

表2 2組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患者治療前后MENQOL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MENQOL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PD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分)
注:①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
2.5 2組患者治療前后LH、FSH及E2水平比較
表3結果顯示:治療前,2 組患者LH、FSH 及E2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患者LH、FSH 及E2 水平均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在改善LH、FSH 及E2 水平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患者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sex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PD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

表3 2組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患者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sex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PD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s)
注:①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
2.6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4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28/30),對照組為74.19%(23/31)。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2組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患者臨床療效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PDD [例(%)]
2.7 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發生惡心1 例、頭痛頭暈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3/30);對照組發生頭痛頭暈2 例、皮疹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90%(4/31);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圍絕經期是女性生育能力逐漸減弱的時期,伴隨著激素水平的變化,在這一時期,卵巢逐漸停止排卵,雌激素水平下降,這可能導致情緒波動、情感不穩定等癥狀[10]。這些生理變化可能使女性更容易出現肝氣郁結,抑郁癥狀通常與肝氣郁結有關。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患者常常表現出情感低落、焦慮、易怒等抑郁癥狀,這與肝氣郁結相符,因此,中醫治療通常采用疏肝解郁的方法,以平衡肝氣、緩解情緒問題,改善患者的精神和身體健康[11]。
本研究采用疏肝調神針法治療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取穴:百會、印堂、水溝、引氣歸元(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內關、合谷、太沖。首先,百會位于頭部,在頭頂正中央,發際正中,約在前發際正中的1/3 處。針刺百會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有助于改善認知功能和情緒調控。百會被認為是調節情緒、緩解焦慮和改善睡眠的重要穴位。針刺百會、印堂和水溝穴有助于調和情緒,緩解焦慮、抑郁等情感問題,通過疏通沖任之氣和平衡心神的作用來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其次,引氣歸元穴群(包括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穴)的針刺有助于調和臟腑之氣,提高體內能量,減輕情感低落,特別是對于圍絕經期女性,可以滋養腎氣、增強體質,緩解抑郁情緒[12-13]。此外,針刺內關、合谷和太沖穴可平緩情感,調和胸腹,疏通手足之氣,從而改善情感問題。百會、印堂、水溝為督脈之要穴,故針刺百會、印堂等穴位可使腎腦相濟,調治被拂郁肝氣擾動的“神”。水溝通調任督二脈,具有醒腦開竅、交通陰陽之功。合谷、太沖是陽經、陰經的代表性原穴,二穴相配可調整氣機、開通關竅;輔以任脈中脘、下脘、氣海、關元養護先后天之本、養血安神。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引氣歸元穴組均源于腹針療法。現代研究[14]表明,基于神闕系統的腹針療法對腸道菌群具有調節作用,并通過腦腸軸對身體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狀態等均具有正向影響。疏肝調神針法治療圍絕經期抑郁障礙可能通過內分泌調節機制產生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 組患者HAMD-17 總分及各因子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在改善HAMD-17總分及焦慮/軀體化因子、睡眠因子評分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MENQOL總分及血管維度、生理維度、性生活維度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在改善HAMD-17 總分及血管維度、生理維度評分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明顯下降,包括LH、FSH 和E2。這些性激素水平的改變可能反映了疏肝調神針法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疏肝調神針法可能通過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活動,減少促卵泡刺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雌激素水平。性激素水平的改變可能與抑郁癥狀的減輕有關,因為性激素與情緒、焦慮和抑郁之間存在復雜的相互關系。此外,快速進針和均勻捻轉等操作有助于促進氣血循環,加強針刺的療效。總的來說,疏肝調神針法及穴位的綜合作用可能有助于改善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患者的癥狀和生活質量。
PDD 臨床癥狀是多維度結構,具有高度異質性,除典型的情緒癥狀外,還涉及軀體癥狀、認知癥狀、睡眠癥狀等[15]。這些復雜的癥狀維度體現了PDD 的中醫病因病機演變過程。研究[16]認為,癥狀維度在抑郁癥癥狀學描述上更具有代表性。從癥狀維度評估抗抑郁療效,不僅能全面、準確、清晰地反映患者整體特征,更有助于抗抑郁方案的調整,從而提高療效[17]。本研究結果顯示,疏肝調神針法可以更好地改善PDD 共病軀體化或/和睡眠障礙患者的癥狀,矯形調神,身心同治,減少潛在風險的發生。
研究[18]發現,睡眠質量和抑郁情緒在圍絕經期癥狀和生活質量之間起著鏈式中介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除選用HAMD-17 量表評估抑郁癥狀以外,還輔以MENQOL 量表,全面觀察PDD 患者整體的身心狀態。本研究結果表明,疏肝調神針法更能兼顧圍絕經期的特異性癥狀,在改善抑郁狀態的同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療效評估方面,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28/30),對照組為74.19%(23/31),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患者LH、FSH 及E2 水平均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在改善LH、FSH 及E2 水平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性激素水平的改善反映了患者情緒和心理狀態的改善,這與中醫理論中肝臟與情緒之間的密切關系相符。
綜上所述,疏肝調神針法治療圍絕經期輕中度抑郁障礙患者療效確切,能夠減輕患者相關臨床癥狀,改善心理狀態,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調節性激素水平,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