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艷
安陸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湖北安陸 432600
綠色健康生活的一條重要標準在于空氣、水源、土壤等自然生態不被污染,創設一個天藍、水清、山青、土凈的生存環境,可見,良好的生態是綠色健康生活的先決,而傳統畜牧養殖模式正是容易導致生態污染的因素之一。生態畜牧養殖技術的推廣運用,一來可以有效改善畜牧養殖所引發的污染問題,二來可大大提升畜牧產品的質量,降低其中的藥劑殘余與有害成分占比,為大眾提供更為綠色、安全、優質的畜牧產品。
長期以來,在傳統農耕文化以及現代快餐經濟等的浸染下,不少養殖戶依然受到落后養殖理念的影響,對于生態畜牧養殖技術的接受程度有限,在日常養殖中,濫用抗生素、亂丟污染物等問題仍舊存在,嚴重妨礙到畜牧產品的安全性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對此,各相關部門及人員必須進一步擴大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覆蓋面,使得更多養殖戶熟悉、認可、運用這一技術,扭轉落伍于時代的養殖理念,致力于畜牧養殖安全性、生態性的切實提升。具體要點如下。
一方面,要利用好新、舊媒體手段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擴展宣傳推廣度,統籌線下與線上,既要致力于線下推廣的針對性、直觀性,又要兼顧線上推廣的全覆蓋、趣味性,讓更多養殖人員認識到應用生態畜牧養殖技術的重要性。在具體執行中,除了利用傳統的分發科普資料、利用電視節目宣傳、張貼宣傳海報等常規推廣方式之外,還要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手段,借助于抖音、微信、快手等網絡平臺做好技術宣傳。另一方面,考慮基層養殖人員的知識水平相對有限,在做推廣工作時,還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設立專門的技術推廣小組,為養殖戶供以更具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掌握生態畜牧養殖技術的要點,在手把手、面對面的交流與學習中熟練應用這些技術。此外,還要定期組織養殖人員深入那些技術、設施比較先進的大型養殖場參觀、考察,讓他們親眼看到應用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所獲得的效果與收益,方能自愿投身于技術的培訓學習與應用實踐中,繼而達到事倍功半的推廣效果。
畜牧業發展本身便是一項長期性工程,生態畜牧養殖技術涉及諸多方面、囊括諸多細節,也并非朝夕之間便可達成的,而市場經濟背景下,市場行情是關乎畜牧養殖業發展趨向的主因所在。因而,要想加快技術推廣運用進程,必須做好基本的市場調研工作:一是要明確綠色畜牧產品現階段的市場銷售行情以及日后的利潤空間,將調研結果匯整為清晰明確的數據,養殖戶透過這些數據便可知曉生態畜牧養殖的廣闊前景,激起學習運用相應技術手段的主動性。通常而言,有別于常規畜牧養殖技術,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學習更具難度,加之這一技術的運用本身起步晚、發展時間短、見效時間長,且還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在推廣運用的初期階段離不開相關部門的支持。從政策優惠與經濟補助兩方面著手,助力養殖戶順利從市場培育期過渡到收益期,然后再以見效好、收益高的養殖場為示范榜樣,激勵其他養殖場學習借鑒其經驗,逐步將生態畜牧養殖技術推廣到方方面面;二是要強化對同生態畜牧養殖技術相關的多元市場的全面調研,除去畜牧業本身之外,農業、林業、再生資源等產業皆需做好協調,吸引多方人員、單位加入到生態畜牧產業的發展中來,籌備更多發展經費??傊ㄓ忻鞔_把握好市場需求,養殖場方能獲得更高的養殖收益,在做市場定位的過程中,一定要精益求精,深入市場進行細致的實地考察,就市場行情、發展現狀做綜合調研,還可以面向消費者發放問卷調查,將前期考察事宜一一落實好。
在積極推廣生態畜牧養殖技術之余,相關部門也需加大對畜牧養殖業的日常監管力度,通常需注意以下幾點:其一,明令禁止所有可能導致畜牧養殖區域內的空氣、水源、土壤等自然資源受到污染的行為,諸如焚燒物品、噴施藥劑、建造廠房等,自然資源是影響畜禽養殖的關鍵因素,一旦其遭到污染,勢必不利于整個生態畜牧養殖的正常運轉;其二,緊抓飼料的日常監管事宜,以行業標準為主要參照,明確飼料加工制造的生態要求,確保各種添加劑的使用劑量嚴格控制在規定限度內,在此之余,還要擬定完善細致地監管細則,將監管職責細分到具體的個人身上。督促相關責任人一毫不茍地踐行好監管職責,嚴格查處不達標飼料,對于那些有違生產規定的飼料生產商,除了給以嚴懲外,還要將其納入黑名單,以此促使廣大飼料生產商自省自查,生產出更為優質、安全的綠色飼料;其三,進一步完善對疫苗、獸藥的監督審核機制,要以行業規定為基準,提出更為細致的疫苗、獸藥質量要求,進行嚴格審批,達標的疫苗、獸藥方可進入市場流通,廣泛施行預接疫苗機制,提高疫苗的接種率,降低各類疾病的發病概率;其四,重視對肉、蛋、奶等畜牧相關產品的監管,一旦檢查出不達標的產品,嚴格加以處理,以防其流入市場,增強基層養殖人員的責任感,多多運用生態養殖技術、配備先進養殖設備、產出優質畜牧產品,在讓消費者放心之余也有助于整個畜牧養殖的長效發展。
步入21世紀,市場競爭本質上也就是人才的競爭,從這一視角來看,導致生態畜牧養殖技術推廣難度大、成效難達預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于推廣人員本身業務能力有待提升,缺乏一支能力過硬的技術推廣隊伍。推廣人員所具備的業務能力、知識儲備、職責意識是直接關乎技術推廣成效的重要因素,如果推廣人員在技術把握上不夠深入、系統知識儲備不夠扎實、職責意識不夠強烈,皆會妨礙到技術的后續推廣與運用。配備一支能力過硬、職責意識強、從上到下協同參與的優質推廣隊伍是關鍵所在,這一點必須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應加大對技術人員、推廣人員的管理、監督和培訓力度。首先要完善人員聘用制度,依托于多元渠道公開聘用更多有相關從業經驗、教育背景的專業技術人才加入到生態養殖技術的推廣中,同時確保聘用流程的公開性、透明性、嚴謹性,選聘一批可以直接上崗的優秀人才;其次要強化日常的業務培訓,每一季度或者每隔半年便要組織一次業務培訓與上崗培訓活動,并定期進行考核,使得各個推廣人員可以及時熟悉本地畜牧養殖情況,掌握最新的生態畜牧養殖技術,以高度負責的姿態投身于推廣工作中;最后要優化獎懲機制,并一絲不茍地落實,確保工作職責與權利的統一,充分激發推廣人員的工作熱情,確保推廣措施可以有條不紊地推進,助推推廣工作質量與效率的協同提升。
生態畜牧養殖技術的全面推廣是助推畜牧養殖業獲得長效化發展的有力渠道,在做好基本的推廣工作之后,還需借助于多元措施來促進技術要點的順利落實,讓養殖場少一些后顧之憂。其一,為確保養殖場可以享受技術推廣后的服務,應在基層養殖前線設置更多的技術服務站點,配備專業技術人員輪崗,為廣大養殖人員提供專業化的技術科普、咨詢、指導服務,及時給他們解疑釋惑,繼而更好地運用生態畜牧養殖技術;其二,致力于管理機制的繼續優化,給廣大養殖場、散戶提供針對性的養殖管理建議,可以分發養殖手冊、建議書等資料,也可以定期下鄉給以面對面的指導、召開座談會、組織專題技術講座等技術指導活動。讓養殖人員可以在手把手、面對面的交流與指導中熟練應用這些技術,讓他們親眼看到、親自感受運用生態畜牧養殖技術的效果與收益,同時還要重視生態養殖技術的研發創新,不斷填補現有技術漏洞,提高整體技術水平。
生態養殖的前提在于創設良好的生態養殖環境,使得畜禽可以在兼具適宜性、安全性、環保性的環境中實現生態養殖,在養殖場的設計建造方面,需秉持農牧結合、循環利用的原則明確養殖場的規劃布局及技術要點。盡量達到科學分區、安全牢固、整齊統一等要求,為后續的生態養殖做足準備,平時的清潔、消毒事宜要有條不紊地推進,注意選用那些生態環保、少殘余、低毒副性的綠色藥劑,消完毒之后將各處門窗一一打開,確保空氣的流通。注意養殖密度的科學控制,確保養殖污染物可以被及時消納,以生豬養殖為例,通??梢姥缦轮笖祦碚{控:如果生豬體重為20kg左右需給每頭生豬留出0.7m2的養殖空間,如果生豬體重為50kg左右需給每頭生豬留出1.8m2的養殖空間,如果生豬體重為70kg左右需給每頭生豬留出2m2的養殖空間。
現階段,各類疾病的發病形勢日愈復雜,而疾病防治也正是生態畜牧養殖中需要注意的要點環節,若是未能以妥善手段加以防治,必然會影響到整個畜牧養殖業,因而養殖場必須配備全面性、生態性的疾病防治方案,定期對豬群做健康檢查,并注意留意豬只的日常狀態。疫苗接種是預防疾病的有力手段,養殖場方面應基于本地疾病流行趨勢、養殖實際擬定好針對性的疫苗接種規劃,同時還要擬定嚴謹完善的操作流程,以防由于操作失誤亦或劑量偏差影響到最終的免疫效果。此外,還要自源頭處著手緊抓選種工作,對于畜禽的選購必須格外嚴謹,推行“自繁自養”模式,在日常養殖中做到“全進全出”,盡可能地降低對外引種頻次,如果一定要引種,務必要提高引種的嚴格性和規范性。
飲食管理是生態養殖中最為基礎也最為關鍵的環節,所選飼料的品種、質量是關乎畜牧產品質量的直接因素,唯有選用綠色生態、營養價值高、無公害的綠色飼料,才能生產出更為優質、健康的綠色畜牧產品。重視平時的飼喂管理,基于畜禽的發育狀態適當調整飼喂方案,最好參照畜禽的體重大小、生長階段的差異將其分群,按群體、按階段精準飼喂,多多投喂那些以麥麩、豆粕、紅苕為原料的生物營養飼料,定時、定量投喂飼料。除此之外,還要確保營養供應的充裕性和均衡性,適應畜禽機體發育的基本訴求,每日需嚴格定人、定時、定量給豬群投喂飼料,投喂前注意檢查,霉變飼料對畜禽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一旦發現霉變問題,必須馬上加以清理。
在當前大力提倡生態養殖的大環境下,畜禽養殖的立體化已勢不可擋,立體化養殖模式很好地繼承了以往養殖模式的優勢,同時還能立足于原有養殖條件之上進一步拓展養殖寬度,實現對現有養殖條件的充分應用,獲得更大的養殖收益。諸如“雞-豬-魚(沼氣-有機肥)”養殖模式便是立體化養殖的有效實踐,在這一模式中,雞只排泄的糞便可以在處理之后成為可供豬只食用的飼料,而豬只排泄的糞便亦可在處理之后成為養魚的餌料或者果蔬肥料。立體化養殖模式同生態文明理念的相關要求相呼應,一方面有助于畜禽養殖質量與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又頗具生態價值,有助于畜牧養殖的長效發展,現階段這一養殖模式已經得到一定推廣,未來其應用將更為普遍。
現代信息技術的崛起與普及給各個領域的發展與創新帶來極大的便利,畜禽養殖業同樣如此,盡管信息化養殖現下還沒有全面普及應用,但可以預見的是,信息化養殖是日后畜禽養殖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依托于畜禽養殖數據庫的搭建,對畜禽養殖的信息做動態化收集,并加以比較剖析,可由此做到對畜禽健康狀態以及養殖隱患的有效監管,與此同時,養殖場還可以根據信息化系統提供的信息繼續優化生態養殖方案。在實際操作中,只需要在養殖場內配備相應信息化設備,便可及時察看畜禽的狀態表現及圈舍內的環境指數,并借助于遠程系統加以及時調控,一來可以為畜禽供以更適宜的養殖環境,二來可以為養殖人員供以諸多便利。
生態養殖需要將養殖場選址于那些有一定地勢且通風、排水、光照等條件皆較好的地段,日常養殖中產生的養殖廢物可以經由沼澤系統實現能源化處理,繼而變廢為寶,變成那些可滿足一定生產、生活需要的能源與物質。比如說,經由沼氣池得到的沼氣便可成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剩余的沼渣則可用于水產養殖,發展循環農業。此外,畜禽糞便還可經由嚴格的腐熟發酵處理,成為農作物種植所需的有機肥料。
畜牧養殖發展進程中一直致力于品種的引入與培育工作,近年來,抗病水平高、生長發育快、生產性能好的畜禽品種愈發成為各地引進的主流,但是此類品種同樣有其不可忽視的缺點所在。雖然此類品種瘦肉量占比普遍較高,然而在食用口感及養分結構方面卻難以適應我國居民的需求,在日后的生態養殖中,借助于遺傳改良技術對引入新品種加以改良,以期培育出既具備原有優勢又能適應我國居民需求的優質畜禽品種。
總而言之,當前形勢下生態畜牧養殖技術有了更多突破和發展,其推廣與運用的重要性愈發彰顯,立足于對技術要點的分析,探尋高效推廣之策迫在眉睫,需要各相關部門及人員的協同努力。在實際推廣運用工作中,唯有基于實際、直面挑戰,從多方面切入、以多措施推廣,推廣、運用好生態畜牧養殖技術,方能為畜牧養殖業的長效化發展打好根基、掃清障礙、做好準備,并以此斬獲更高的養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