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小琳 石權 田姝紅 許曉昕
近年來,唐山市農廣校推動農民培訓與農民中等職業教育、學歷教育有效銜接,融合發展,努力培養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農業技術人才和產業帶頭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一、穩定中職教育辦學根基,探尋中職教育辦學方向與定位
唐山市農廣校秉承“以農為根、以教為本、育才強農、服務三農”的辦學方針,把抓好農民中職學歷教育作為發展的立校之本。結合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探索學校招生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實施下沉招生、辦學“兩個轉變”,既滿足農民學習需求,又有效解決了農民學習生產的矛盾。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圍繞鄉村產業振興,培養產業振興帶頭人,推動落實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擴大農民學歷教育覆蓋面等方法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爭取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特別是根據農民需求,引導農民干中學、學中干,就地培養了一批鄉土人才,彰顯了農廣校是高素質農民培訓的專門教育機構。招生工作深入農村各個鄉鎮,教職工廣泛宣傳發動,介紹學校教育資源優勢、送教上門的教學形式和實踐教學的模式,得到了招生學員的認可。近三年來,共計招生2014人次,其中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842人次,工商行政管理事務359人次,設施農業生產技術171人次,家庭農場生產經營107人次,植物保護166人次。中職學歷教育招生的擴大,提升了農廣校辦學的影響力,也通過實踐回應了農村“誰來種地”的現實問題。
二是堅持因材施教,創造條件讓農民接受職業教育。堅持因材施教,實踐育人,通過開辦中職學歷教學班和農藥經營人員培訓班,滿足了學員接受職業教育的心愿和有意向從事農藥經營人員的培訓需求。兩年制的學習,讓學員接受了正規的專業教育學習,激發了他們當現代農民的職業自豪感,賦予了他們作為新農人的品格與做事能力,養成了堅持學習的良好學風。學員在兩年的學習生活中,與教師、學員之間相互交流,增進了友誼,建立了感情,教師在教學、管理與服務的過程中,也幫他們解決了困惑和難題,為他們搭建了自我學習的平臺,使他們對現代農業發展更有信心。
二、強化教學管理過程,探索中職教育教學改革新模式
創新改進教學計劃,強化理論教學針對性。緊密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專業課程設置,落實好教學計劃。在教學管理上主抓四個方面。
一是組建高水平、結構化職業教學創新團隊。每門課程至少確定2—3名備選教師,學校制定相關的工作制度及考核方法,發揮教師個人最大潛能,組建最強的專業團隊,實現教師角色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實現教學與科研的有機整合,培養更優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利用融媒體教學培訓平臺,使優質的師資和教學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強了教學效果。
二是注重實訓環節,強化實踐教學成效。以農民田間學校和實訓基地為主設定現場教學活動,進一步探索現場教學點建設及運行機制。開展個性化實踐教學,以研討交流、案例分析推演、現場觀摩等方式,深化個性化實踐教學,提升教學成效。同時根據當地農時特點安排集中授課時間,確保完成集中授課學時計劃和學員考勤。
三是持續強化冀農云學堂App和融媒體教學培訓平臺技術應用。督促學員用好中央農廣校和河北省農廣校遠程教育資源,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依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展開教學,實現了農廣校體系教育培訓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目前,唐山市農廣校已有1150余人次參與線上學習,學員學習積極性很高,認為課程內容新穎,貼近農民。
四是強化學員學習督促檢查。以落實學員學習筆記、學習心得、考試成績“三結合”模式,對學員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考核。目前公共課通過河北省農廣校“融媒體教學培訓”平臺進行學習和考試,考試成績采用系統自動生成,核心課和選修課進行線下進行考試。
三、提升農民教育服務新能力,探索學員畢業后跟蹤調研必要手段
一是推進培養對象融合銜接。深入農村基層、田間地頭、生產一線摸清農民需求和意愿,在遴選高素質農民培育對象時,將有意愿、有能力接受中職教育的農民作為重點招生對象。積極鼓勵學員參加中職教育學習,做好中職教育登記注冊工作。以唐山市農廣校為例,近兩年先后在高素質農民培育的學員中遴選了243名學員參加成人中職教育學習,有序推進了高素質農民培育與中職教育有機銜接。
二是推進課程內容融合銜接。堅持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的原則,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開展種養、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培訓,合理開設中職教育專業,科學設置專業課程內容,指導學員結合實際選擇適合自身的中職教育專業。根據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要求,將課程體系與中職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相結合,統籌安排培訓班教學內容,加強培訓內容與中職教育課程相銜接,將銜接的教學內容納入中職教育教學計劃,將培訓班的實踐實習、參觀考察、技術指導以及跟蹤服務等計入中職教育教學時數,把高素質農民培育作為中職教育的組成部分。學員采用農學交替、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通過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云上智農、冀農云學堂、融媒體教學培訓等學習平臺,利用農閑、工作或者生產生活之余,認真學習各門專業學科。
三是推進路徑方式融合銜接。堅持農廣校辦學特色和優勢,對接職業能力標準,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結合實際制定中職教育與高素質農民培育銜接的一體化培養方案。堅持農學結合、送教下鄉,把中職教育辦進村鎮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在田間地頭、農業產業鏈上就地系統培養高素質農民。結合農事季節適時組織學員討論,確定實踐教學專題和特色實踐專題,對接推進縣域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項目,以學促干、以干促學,優化提升辦學特色和水平。推動農民培訓和農民職業教育有機銜接,探索推行實施“培訓+中職教育+技能鑒定”的三級貫通培訓模式,全力支持農民提升素質,進一步提升農廣校開辦農民中職教育的社會吸引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農廣校唐山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