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堂 歐群敏|文
三年來,瑤崗仙礦業建成了宜居的美好生活環境,實現了生態環境系統性轉變,舉全礦之力,書寫出“新愚公移山”的感人故事。
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留下了一個不畏艱難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時光流轉,愚公精神并未遠去。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個關于湖南瑤崗仙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瑤崗仙礦業”)舉全礦之力,演繹“新愚公移山”的感人故事。
2020年5月11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礦”)反饋問題整改清單指出,瑤崗仙礦業生態修復工程獲得國家1 000萬元專項資金補助,但因企業配套資金長期不能到位,導致財政資金被收回,生態修復項目長期無法實施”。
中國五礦黨組、中鎢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鎢高新”)黨委第一時間研究部署瑤崗仙礦業的整改工作,相關領導親臨現場督導整改?,帊徬傻V業黨委迅速行動,專題研究,制定方案、積極推進,定期匯報整改進度,三級黨組織聯動推進整改,打響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攻堅戰。

瑤崗仙礦業—裕新多金屬選礦廠
瑤崗仙礦業采鎢始于1914 年,早期遺留的2 000 多萬噸塊狀尾礦堆積在高陡邊坡、山谷河道,如用載重30噸的車輛轉運,需66 萬余車次,轉運9 500多天,宛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上。
瑤崗仙礦業把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立足高起點規劃,邀請國家級專業機構編制工程技術方案,確定“遠近結合、整體規劃,風險防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修復管控兼顧”的原則,分“三個階段”,不惜成本、不計代價、積極推進整改。
瑤崗仙礦業地處偏遠、海拔高,僅有一條縣道與外界連接,路窄彎多,塊狀尾礦處置困難重重。瑤礦人迎難而上,正如其領導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不要怕,辦法總比困難多”,投入1 465萬余元,對內新建運礦公路7 102米,對外拉直加寬縣道7處,提升運輸“硬件”;黨員突擊隊疏導交通,建立激勵機制,積極尋求多方支持與合作,升級運輸“軟件”,塊狀尾礦安全處置能力由每天1 000噸提升至4 000噸。
礦區絲茅坪西部塊狀尾礦堆高差539米,從高處轉運到低處,挖掘機要接力翻挖20 多次才能到達裝載平臺。為確保安全有序,采取專人盯守調度,24小時“三班”錯峰作業。無論驕陽似火的夏天,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示范崗上的黨員雷打不動堅守崗位,高效推進塊狀尾礦的安全處置。
整改區域多為懸崖峭壁,為保持穩固必須在懸崖絕壁上建一座長60米、高18米的重力壩,需24小時持續11天不停澆注。同時修建的三道攔渣壩,從底部仰望,猶如空中走廊。
復綠施工中,由于坡面陡峭,只能采用掛網+客土噴播的方式進行整改。修建4條360多米的馬道、14米高的擋土墻,所需的1 200 多立方米混凝土、1 700多立方米覆土等材料,全靠人力一點一點轉運。猶如螞蟻搬家,在陡峭的絲茅坪中部山崖上復綠3 500多平方米,其難度可想而知。
整改區域地質條件復雜,不少邊坡存在涌水,穩定性差,經常出現滑坡,加之雨水破壞力大,往往整改后一場暴雨,又回到了起點。通過反復實踐,在絲茅坪東部采用錨索加格構梁進行加固,最終用527 根(5 537 米)錨桿、92根(557米)鋼管樁才解決這個難啃的“硬骨頭”。
由于復綠區域沒有蓄水功能,植被極難存活。瑤崗仙礦業發揚“賽罕壩”精神,針對不同地形、地質條件反復探索復綠辦法。經過多次實踐,靈活采用鋪草皮、種草籽、栽灌木,結合掛網客土噴播等特殊手段,篩選出的狗牙根、百喜草、金雞菊、木豆、銀合歡等高山草種、樹種,最終在不毛之地生根發芽。同時在高坡建立9個養護水池,采取噴灌、滴灌,解決了特殊地質條件下的澆灌難題。
從2015 年至2017 年,瑤崗仙礦業連續虧損近3 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97%以上,職工工資發放難以為繼,企業生存十分艱難。
盡管如此,在瑤崗仙礦業黨委的領導下,干部職工勒緊褲腰帶,在省市縣環保部門及中國五礦、中鎢高新的大力支持下,發揚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累計舉債4.2億元,建成了凈化庫、回水庫、面源污水處理廠等環保工程,達成“綠水”目標。
瑤崗仙礦業黨委堅決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在負債高達11億元的情況下,2020 年5 月至2023 年年底累計投入6 200多萬元,安全處置塊狀尾礦210多萬立方米,建成截洪溝2 658.7米,清理河道廢石約1.2萬立方米,新修河堤460米,完成復綠77 064平方米,逐步實現“青山”目標。
“真沒想到??!這個寸草不生的亂石崗會變成一個鳥語花香的好地方!”面對此情此景,礦山老同志們不無感慨。
問題整改艱難,成果鞏固不易。
瑤崗仙礦業黨委認真學習、深刻領悟、扎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殷殷囑托,進一步落實“一崗雙責”,完善環保責任機制、責任清單、配套監督和考核機制,公司黨員干部、職工群眾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題實踐活動,生產生活與問題整改相融合已成為常態。
落實整改長效機制、層層壓實整改責任、確保按需提取和使用整改專項資金,是鞏固整改成果的前提,更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也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常態。
新成立的專職綠化養護隊伍、黨員服務隊,定期在復綠區域澆水養護的身影,成為礦山一道靚麗的風景。瑤崗仙礦業黨委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列入黨委會“第一議題”、黨委理論中心組、“三會一課”等理論學習的定期學習內容,“黨建紅”引領“生態綠”成為新常態。
讓人民滿意,將問題整改與“我為群眾辦實事”深入融合,真正達到了“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年來,礦區新增復綠17萬平方米,修建6個礦山游園和觀景平臺,疏浚河道400多米,硬化生活區道路7 000余米,建成了宜居的美好生活環境。
三年來,瑤崗仙礦業牢固樹立大環保意識,由解決問題的盤算轉變為通篇謀劃的戰略,實現了生態環境系統性轉變。
三年來,瑤崗仙礦業黨委秉持“五大核心要義”,弘揚“敢于勝利的奮斗精神”,書寫出“新愚公移山”的感人故事。新征程上,瑤崗仙礦業這座見證中國鎢業跨越發展的里程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迎難而上,接續奮斗,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始終保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斗志,在全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礦山和“世界一流鎢礦山企業”的道路上,不斷創造新的奇跡,奪取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