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亞潔
[摘 要]文章針對中國畫在初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山水畫小品”一課為例,提出運用“五步”教學法——提趣、觀察、探究、體悟、創作開展中國畫教學的步驟:創意導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實物觀察,感知山石造型;自主探究,領悟筆墨技法;互動評賞,體悟畫家心境;表現創作,傳達內心情感。
[關鍵詞]“五步”教學法;中國畫;課堂實踐
[中圖分類號]? ? G633.95?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9-0016-03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等不同維度上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養,是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種核心素養體現在美術學科中即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中國畫是我國傳統的繪畫形式,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是中華文化藝術的核心,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對中西方文化、藝術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中國畫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方法單一
中國畫教學歷來是中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薄弱環節,由于中國畫的專業性較強,其在美術課堂中經常被一帶而過。部分美術教師對中國畫教學不夠重視,往往將整節課的重心放在技法的講解上。在講解技法的過程中,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按照教師的步驟一筆一畫地描摹。在這種教學方式之下,學生的思維容易受限,缺少自己的想象空間和表現空間。
(二)學生被動接受
大部分初中生從小接觸的繪畫教育都是西方繪畫,他們涂鴉時拿的是油畫棒、水彩筆……偶爾也會拿毛筆玩一玩“水墨游戲”。部分初中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知之甚少,加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覺得中國畫枯燥無味,于是便漸漸對中國畫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可見,初中美術教師應該提高中國畫教學的趣味性和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尊重學生,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營造讓學生樂于學習的氛圍。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關注學生思維與能力的提升遠遠比關注單純的技法要重要得多。
二、“五步”教學法的課堂設想
“山水畫小品”一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基于上述教學現狀,筆者從自己的經驗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定“五步”教學法,即提趣、觀察、探究、體悟、創作。首先,從山水畫學習中尋找最基本的一個突破點——山石,從山石進行拓展。通過介紹中國書法的基本筆法激發學生學習山水畫的興趣,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其次,讓學生觀察、感知,從山石的局部擴展到整塊山石的造型。例如,引導學生欣賞黃公望先生的《富春山居圖》,總結其山石的基本畫法,感悟其獨特心境。學生通過由觀看自然界的山石到觸摸具體的實物,能增強自身的感知能力,體悟現代山水畫畫家的心境。最后,學生結合自身的感情,運用中國畫的筆法創作一幅山石畫作品,表達自己對山石的想法和體悟。
三、“五步”教學法的課堂實踐探索
(一)創意導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中國山水畫應該從什么點切入,這是值得初中美術教師思考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應該追本溯源,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的時候,他們才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中國畫的筆法教學與書法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書畫同源”之說,由來已久。古人把書法的用筆轉移到繪畫上來,不是沒有道理的。為了能在課堂開始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速地理解山石外形的作畫方法,筆者在導入環節設計一個筆墨造型游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用中國畫的線條來玩一個造型游戲。在漢字書寫中,左一撇、右一捺可以寫成“人”字、“入”字、“八”字。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這幾個字像什么?
生:像一座山。
師:對了,是像山。古人就是用這樣簡單的撇捺筆法來進行山石造型創造的。
接著,教師利用課件展示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并讓學生找一找《富春山居圖》中的山形線條。
設計意圖:從中國書法簡單的基本筆畫撇、捺入手,以書寫文字的方式導入,從寫“人”字、寫“入”字、寫“八”字,再到畫“人”、畫“入”、畫“八”,山石形象隱約可見。字與畫自然銜接融入,讓學生明白原來山石可以這樣演繹,以此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狀態。通過讓學生欣賞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引導學生尋找名畫中的“撇”“捺”,為接下來的“尋群山”做鋪墊,促使學生感悟山石線條之美。
(二)實物觀察,感知山石造型
對于大多數的初中學生來說,中國山水畫是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山水畫中的筆法。如何讓傳統的山水畫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同時讓學生易于接受呢?這就需要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在觀察山石外形結構這個教學環節,筆者沒有采用圖片的形式,而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的山石展開教學活動。
師:自然界的山石是千姿百態的。今天老師把大自然的山石搬到了課堂。誰能說說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
生:有層次和高低起伏,凹的地方顏色深一些,凸的地方顏色淺一些。
學生觀察山石并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山石的外形結構。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小結。
接著教師提問:誰能上來用中國畫的墨線勾勒出山石的形態和結構?學生積極上臺表現,教師完善學生勾勒的山石造型。
設計意圖:通過實物,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知山石的外形結構,更深刻地理解學習內容,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自主探究,領悟筆墨技法
筆墨是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藝術載體。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自主探究筆墨技法,不僅有利于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和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使學生帶著善于發現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一觀、二摸、三畫的步驟,從一塊山石入手,先觀察其外形,描繪其輪廓;再摸其表面,感受其質感;最后畫其貌以體驗山石的俊美。教師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了解不同的用筆、用墨方法營造的不同筆墨效果。
師:下面有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這塊山石,并說說你的感受。
生:山石表面凹凸不平,很粗糙。
師:這樣的感覺可以用怎樣的中國畫筆墨方法來表現?
生:嘗試表現。
師:在用筆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用中鋒,然后轉側鋒在山石輪廓線旁皴出不規則的墨痕,增加山石的粗糙感。在用墨時要注意山石的質感和明暗,山石的凹陷處墨色較濃,凸起處留白。
課堂小探究:利用課件播放音樂,學生體驗筆墨技法。每個小組根據桌上教師提供的小山石,找一找它的結構,摸一摸它的質感,用毛筆、宣紙,采用勾、皴結合的方法來試著畫畫它。
師:你是用怎樣的皴法表現的?請給你的皴法取一個名。
生1:蝌蚪皴。
生2:彎皴。
師:剛剛我們所畫的都是來自武夷山的山石,但是每位同學看到這塊山石后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和想要表達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其實古人也一樣,他們很形象地把山石的各種皴法稱為披麻皴、斧劈皴、荷葉皴、釘頭皴等。
設計意圖:通過一觀、二摸、三畫的步驟,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領悟勾、皴之法,讓學生給自己所畫的皴法取名,從而自然引出古人運用的皴法,這樣學生自然心領神會。教師在課堂中應樹立以“學為中心”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多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
(四)互動評賞,體悟畫家心境
山正面如此,側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異,所謂“山形面面看”也。
如此,是一山而兼數十百山之形狀,可得不悉乎!
——《林泉高致》
近千年前,郭熙與郭思父子已將“多角度觀物”作為一項明確的習畫課題編入了北宋畫論《林泉高致》中。郭氏父子緊緊圍繞山川反復論證了一個命題,即只有通過多角度的觀察,才能把握山川之“真”。
師:游觀山石,由石及山。其實大自然的山石常常是很大的,正所謂觀山看石,它是有秘密的。現在讓我們再從不同的角度看看我們眼前的山石,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生1:當我蹲下來看它的時候覺得它變高聳了。
生2:當我站起來看它的時候覺得它變小了。
師:小小一塊山石,不論蹲著看、站著看、坐著看、轉著看,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會有不一樣的風景。
設計意圖:通過轉變觀察角度讓學生理解山石,讓學生“眼中有石”。
學生觀看教師示范。教師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勾、皴、染的技法,并在示范過程中融入相關詩句。
設計意圖:教師在示范表現山石組合時適當融入相關詩句,這一方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畫意和詩詞的含義,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教師利用課件播放山水畫名家金心明先生的視頻,然后展示李成的《晴巒蕭寺圖》和董源的《瀟湘圖》,讓學生發現山石的不同之美,進一步了解中國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自然山石、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示范引領、互動評賞、賞析名家作品等形式,讓學生掌握圖像識讀、總結美術表現的經驗,初步感悟山石是可以表達情感和心境的。通過作品,讓學生與古人“對話”,體會水墨山水的特殊魅力。
(五) 表現創作,傳達內心情感
中國畫集聚中國文化內涵,自然性是其特征之一。教師應引導學生把中國畫當作抒發自己情感的一個載體,用畫來表達自己的心聲,像藝術家一樣去創作。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畫家黃永玉的《黃山圖》和陸儼少的《黃山圖》,讓學生對比、欣賞不同畫家對同一景物的表現有何不同?
生1:黃永玉的《黃山圖》大塊用墨,描繪黃山的悠遠、神秘。
生2:陸儼少的《黃山圖》描繪了黃山的松云,有浩渺的意境。
接下來,教師先展示馬遠的《寒江獨釣圖》,請學生說一說畫面帶給他們的感受。然后讓學生賞析柳宗元的詩《江雪》,將古詩的審美體驗遷移到山水畫的欣賞中,讓學生聯想詩句中描繪的江天空曠、蕭條寂寥的畫面,通過聯想感受畫作表達的意境。這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古代山水畫的距離,另一方面詩畫結合,豐富了中國畫的文化內涵。
師:《寒江獨釣圖》的畫面讓你聯想到哪首詩?作者是如何表現出詩情畫意的?
生: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師:大面積的留白有什么作用?
生1:留白能給人想象的空間。
生2:留白像水、像天、像霧、像雪。
師:計白當黑,引發聯想,能喚起碎片般的思緒。我們在創作時也要盡量表現出畫面中獨特的意境。此時同學們心中一定有與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吧, 你想怎樣表現心中的山石?請用作業紙盡情表現你心中的山石吧!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追求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讓學生感受現代山水畫家的心境,領會中國畫筆墨抒情的特點。
四、結語
當代中國畫教學應從多角度、多方位來展開教學。教師一方面要挖掘和嘗試更好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要從學生的天性出發,保護其孩子般的靈性體驗,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能,讓他們觀察自然、生活,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教學得法,相信我們會讓更多的學生對中國畫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核心素養的培養也真正得到落實。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王曉芳.初中美術課堂中國畫的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