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熒
面神經炎是指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導致的周圍性面癱,大部分為單側發病,極少會出現雙側面部癱瘓,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幾天可有同側耳后、乳突區輕微疼痛,可于72小時內達到高峰,通常表現為患側口角歪斜、講話漏風,不能做皺眉、閉目、示齒、鼓腮等動作,進食時,食物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中,常有口水自患側流下。面神經通路較長,它從顱內中樞發出,任何一處的面神經受損均可導致面神經麻痹,還可能伴有其他功能損害,比如患者可能會有味覺障礙,舌部無法感受到酸甜苦辣等味覺;可能會對聲音刺激異常敏感,比如聽到某些聲音后可能會出現頭痛、眩暈、耳鳴、惡心等不適癥狀;還可能會出現眼睛干澀不能正常分泌淚液,唾液分泌減少會出現口干;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耳廓和外耳道感覺遲鈍,以及可能出現外耳道皰疹和同側耳后疼痛。
面神經炎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以及面神經管解剖異常有關。病毒感染可導致面神經發生水腫、受壓,比如帶狀皰疹病毒,患者既往有水痘病史,當患者勞累、抵抗力下降可導致潛伏的病毒再度激活從而出現面癱。面神經管狹窄的患者也容易出現面神經受壓水腫導致面癱,還有面部在受風、受涼驟然刺激后也會導致神經營養血管痙攣、收縮,從而出現神經缺血、水腫、受壓導致面神經麻痹。失眠、抑郁、焦慮、工作壓力大、情緒不穩定也是導致面神經炎的因素。
面神經炎常起病較急,任何年齡均可起病,20~40歲高發,男性多見。發病后應盡早醫院就醫,可在醫生指導下急性期(發病7天內)應用糖皮質激素、抗病毒藥物以及營養神經藥物治療;穩定期(發病7天后)可以通過物理治療的方式包括電刺激、超聲波、針灸等增強肌肉收縮力、防止肌肉萎縮以及刺激神經末梢改善神經功能。無論急性期還是穩定期,配合康復訓練能促進面癱的恢復。如果存在眼瞼閉合不全時應重視對眼部的保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滴眼液或膏劑防止眼部干燥,使用眼罩保護眼睛。如果面神經麻痹情況比較嚴重,以上治療無效可選擇進一步手術治療。
面神經炎有自愈傾向,大部分面神經炎預后是良好的,尤其是輕中度面癱,一般發病后2~4周開始恢復,3~4個月后可完全恢復。但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度和重度面癱患者會殘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比如口角歪斜、進食或飲水困難,眼瞼閉合不全、角膜炎甚至出現神經痛、面部痙攣嚴重影響患者容貌和生活。在此提醒,面癱前2~3個月是治療的黃金時期,如果錯過前3個月時間,遺留后遺癥后再進行治療會比較困難。
避免面部長時間受涼,比如夏季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下或長時間吹風扇;冬季注意面部保暖,外出可戴口罩或圍巾。此外,適度鍛煉身體,合理飲食,規律作息,保持愉快心境,可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有效抵抗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