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星 劉雅雯
維生素A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是兒童時期必不可少的維生素之一,在兒童的健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維生素A不能由人體合成,補充維生素A是全球健康降低兒童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最佳、最安全的幾項干預措施之一。世界衛生組織通過多中心調查,就兒童使用維生素A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提供了科學依據。然而目前,維生素A缺乏仍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其患病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農村兒童維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兒童。調查顯示,2015年,中國12歲及以下兒童維生素A缺乏患病率為5.16%,需要努力減少年幼兒童的維生素A缺乏,特別是對農村地區的兒童。
維生素A缺乏與年齡有明顯相關性。《中國六歲以下兒童維生素A缺乏情況調查》顯示,我國整體0~6歲兒童有超50%存在維生素A缺乏及亞臨床維生素A缺乏,6個月以下的嬰兒更高達近80%。分析原因,考慮與圍生期儲存不足、從單純乳類喂養過渡到輔食添加、營養補充不足、疾病的影響等有關。
維生素A營養狀況可以分為5類:缺乏、邊緣型缺乏、充足、過量和中毒,判定指標是血清視黃醇濃度。維生素A缺乏可出現眼部癥狀(干眼病、夜盲癥等)、食欲降低、皮膚損害、血紅蛋白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生長發育遲緩等癥狀,增加兒童貧血、感染等疾病風險,而一次或多次連續攝入大量的維生素A即可能發生急性中毒。對維生素A缺乏人群進行干預的目的,是預防和延緩維生素A相關營養疾病的發生。
維生素A缺乏對機體的影響與其缺乏的程度密切相關。當維生素A長期攝入不足時,最先表現為肝臟維生素A的分解和消耗,并不影響血漿中視黃醇的水平;只有當肝臟中儲存的維生素A消耗到相當程度時,才開始出現周圍血液循環中維生素A水平的下降(即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此時期已經引起各種組織細胞分化與代謝功能發生改變,對生長、發育、免疫和造血系統產生不良影響,臨床上可表現為生長緩慢、反復感染、貧血等癥狀,導致兒童群體患病率和死亡風險增加。當維生素A缺乏到嚴重程度,可出現典型臨床癥狀,如夜盲癥、干眼癥、角膜潰瘍甚至失明,以及皮膚干燥、毛囊角化、黏膜功能障礙、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異常等。
那么,應該如何給兒童科學合理地補充維生素A呢?食物是獲取維生素A最安全最可靠的渠道,維生素A良好的食物來源包括各種動物肝臟、魚蝦、奶油、蛋黃等,每100g均含有140~846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同時,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類胡蘿卜素在體內也能部分轉化為維生素A為人體利用,β胡蘿卜素是轉化活性最高的一種類胡蘿卜素,富含β胡蘿卜素的食物主要是深綠色及橙黃色蔬菜,如西蘭花、菠菜、木薯葉、紅薯葉、南瓜葉、胡蘿卜、南瓜、黃心紅薯等,每500g可含β胡蘿卜素14mg以上,每天只要食用120~150g就能滿足兒童維生素A的需求。
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兒童胃容量有限,且β-胡蘿卜素在體內的吸收率和轉化率都非常低,實際能從食物中攝入和轉化吸收的維生素A量很低。因此,對于嬰幼兒人群來說,僅靠膳食來源可能無法滿足生長發育需要的維生素A。故可以通過補充維生素A制劑來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維生素A。建議出生后應及時補充維生素A 1500~2000IU/d,持續補充至3周歲。反復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罹患感染性疾病患兒每日應補充維生素A 2000 IU,以促進兒童感染性疾病的恢復,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感染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