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瑩 王彬
摘要:隨著國家拔尖計劃2.0的深入推進,培養具有科學家精神的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成為教育領域的核心任務。在該計劃的推動下,本文深入探討了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及在基礎學科本科生人才培養中的時代價值,并研究了科學家精神如何融入理論武裝、學科教學、科研創新、日常教育、管理服務、隊伍建設以及評估督導等環節,旨在為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有效的路徑。
關鍵詞:拔尖計劃2.0;科學家精神;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引言
國家拔尖計劃2.0的實施,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的新階段。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弘揚科學家精神。在這一背景下,挖掘和弘揚科學家精神,對于提升基礎學科本科生的培養質量,具有深遠的時代價值。本文旨在探索科學家精神如何融入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為構建科學、系統、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參考。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學界關于科學家精神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科學家精神的演進歷程、概念內涵、時代價值、弘揚路徑等內容[1],就新中國成立以來科學家精神的歷史演進和內涵演變以及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價值、訴求和傳承弘揚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2]。關于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主要圍繞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兩個層面,其中理論研究層面聚焦于闡述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必要性及其價值、我國“拔尖計劃”的人才培養模式、拔尖創新人才的內涵及其特征和“拔尖計劃”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建議4個維度;實踐研究層面,學者多以相關院校的實際案例為研究對象,以統計、訪談等為研究手段,進行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的實證研究。針對如何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基礎學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融入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等問題,國內學者展開了一定的研究,就兩者融合發展的內涵價值、基本原則、政策措施、實踐路徑、體系構建等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張勇基于浙江省5所高校的調查探討了本科拔尖創新人才科學家精神的培育機制;馮慧、郭玉鵬等、歐琳宗、王冰則分別探討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下的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德育合力機制構建等問題。
(二)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關于科學精神的探討主要從科學活動的特征角度、社會的規范視角、方法論視角等方向出發。而關于大學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則多側重于理念、政策、學校管理層面,產生了諸如對美國的榮譽學院、哈佛拔尖人才培養、新加坡精英教育高等教育觀等的不同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成果。國外一直現實存在著以意識形態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思政教育實踐,學界的研究成果主要針對公民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法制教育等內容對人才培養的積極影響。
二、科學家精神內涵及在人才培養中的時代價值
科學家精神是科學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它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以及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這些精神品質相互關聯、相互促進,構成了科學家精神的核心內容。在國家大力實施拔尖計劃2.0的背景下,科學家精神在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科學家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才質量的重要標準。科學家精神中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嘗試,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舊有的思維框架,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二)科學家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奉獻精神
在現代科學研究中,團隊合作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學家精神中的協同精神和奉獻精神強調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無私奉獻,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奉獻精神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科學家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求真務實和嚴謹治學的態度
科學研究需要嚴謹的態度和扎實的知識基礎,科學家精神中的求實精神和嚴謹治學精神要求學生追求真理、嚴謹治學,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學術道德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科學家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科學家精神中的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要求學生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要相結合,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中。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科學家精神融入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
科學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家在科研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聚焦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通過在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過程中將科學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教學、科研創新、日常教育、管理服務、隊伍建設、評估督導等育人體系中,充分發揮科學家精神的育人功能,努力提高科學家精神育人的實效。
(一)科學家精神融入政治理論武裝
將科學家精神與政治理論學習相結合,對于塑造基礎學科本科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融入:在政治理論課程中融入科學家精神的內容,通過介紹科學家的科研經歷、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精神的魅力和價值。鼓勵學生在政治理論學習中踐行科學家精神,例如,在參與政治討論時,運用科學家的批判性思維和求真精神,理性分析政治現象和問題。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實踐活動,如科研項目、社會調研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科學家精神與政治理論學習的結合,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通過融合,不僅可以幫助基礎學科本科生更好地理解和踐行科學家精神,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政治覺悟和社會責任感;不僅有助于培養出既有深厚政治理論素養又具備科學家精神的新一代青年,還能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科學家精神融入學科教學
在學科教學中融入科學家精神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融入:更新教學理念,強調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活動。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科學家的實際案例,介紹他們的科研經歷、學術貢獻和社會影響,讓學生了解科學家是如何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并服務社會的。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科研項目,通過親身實踐來體驗科學家精神。在科研項目中,學生需要學會獨立思考、團隊協作和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并引導他們通過實踐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學科教學中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品德和情操。
(三)科學家精神融入科研創新能力培養
在培養基礎學科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時,融入科學家精神是至關重要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融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通過親身實踐體驗科學研究的艱辛與樂趣。在科研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嘗試,不怕失敗,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科研毅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分析能力,鼓勵學生敢于挑戰傳統觀念,提出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原始文獻、參與學術討論等方式,培養他們的批判性分析能力,使他們在科研創新中能夠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在科研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學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倫理和道德意識,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科研價值觀。通過導師制、科研團隊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科研實踐機會和合作交流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科學家精神的力量,并從優秀科學家身上學到更多的科研經驗和創新思維方法。
(四)科學家精神融入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務
在本科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務中融入科學家精神,對于培養基礎學科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研潛能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融入:在日常教育管理服務中,通過引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時間管理能力,幫助他們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科學家精神強調團隊協作和集體攻關,在日常教育管理服務中,可以通過組織小組討論、團隊項目等活動,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交流,共同解決問題。科學家精神強調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在日常教育管理服務中,學校可以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關注民生,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學生在科研工作中追求卓越、服務社會。
(五)科學家精神融入師資隊伍建設
基礎學科教師隊伍建設是培養未來科學家的關鍵。將科學家精神融入教師隊伍的培養與發展中,不僅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還能夠塑造他們的教育態度和行為,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環境。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基礎學科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從選拔、培訓、師德師風建設以及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入手。在教師招聘與選拔環節,學校應注重候選人的科研背景、學術成就和科研精神。為在職教師提供持續的科研支持和培訓,鼓勵教師參與科研項目、學術會議和進修課程,保持與科研前沿的緊密聯系。設立科研獎勵機制,表彰在科研和教學中表現突出的教師,激發教師的科研熱情。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教師具備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引導他們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要相結合,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樹立榜樣。除此之外,還要構建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平臺,通過組織教師研討會、分享會等活動,促進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和經驗分享,營造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
(六)科學家精神融入本科生評價督導
在基礎學科本科生的評價督導中融入科學家精神,是提升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通過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引入科學家精神作為評價督導的重要標準以及加強反饋和指導作用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科學家精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融入:在評價督導的理念上,學校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要關注他們的科研能力、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在評價督導的實踐中,學校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科研實踐和創新思維的發展,結果性評價則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科研產出。通過綜合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在評價督導中展現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創新思維,激發他們的科研潛能和創新精神。
四、科學家精神融入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研究的未來展望
(一)重要性與可行性
1.聚焦拔尖計劃2.0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新要求,推進創新人才培養時代化。近年來“華為事件”等國際競爭事件,說明我國社會發展正面臨“卡脖子”技術的困擾;甚至在高等教育領域,也面臨“卡脖子”人才培養的困境。項目聚焦人才培養新要求、新特征,通過探討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基礎學科本科人才培養,構建新時代本科創新人才培養的內容創新、形式創新、話語創新新路徑。
2.聚焦科學家精神融入本科人才培養新路徑,發揮科學家精神育人功能。科學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家在科研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聚焦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通過探討融入的重點內容、有效路徑等,提高基礎學科本科生的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人文素養,充分發揮科學家精神的育人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發展趨勢與展望
在全國高校中開展科學家精神融入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的應用推廣,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
1.培育具有科學家精神的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也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提高質量、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迫切需要。將科學家精神融入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以科學家精神激勵其樹立正確學習價值觀,規正其學習目的,端正其學習態度,更新其學習理念,進一步培養其愛國情懷,提高其實踐創新能力,激勵其自覺擔當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2.豐富高校本科人才培養教育資源。科學家精神豐富了本科人才培養的內容資源;立足教育實踐,探求體現科學家精神的人才培養新方法,完善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方法路徑;依托科學家精神為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營造良好教育氛圍;將以科學家精神為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各環節,探析基礎學科拔尖計劃2.0背景下科學家精神融入本科人才培養的方法路徑,進一步完善基礎學科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結語
充分發揮科學家精神的育人作用,對于提高基礎學科本科生的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人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家精神融入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理論武裝、學科教學、科研創新、日常教育、管理服務、隊伍建設以及評估督導等環節的研究和探索,弘揚科學家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奉獻精神、求真務實和嚴謹治學的態度以及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本文系山東大學2022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項目《拔尖計劃2.0背景下科學家精神融入基礎學科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探析》(項目編號:2022F0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董鑫蕊.中國科學家精神的歷史演進與當代培育[D].北京交通大學, 2021.
[2]潛偉.科學文化、科學精神與科學家精神[J].科學學研究, 2019, 37(01): 1-2.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物理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