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芮 郭夢飛
摘?要:本文以國際會計(雙語)課程為例,分析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國際會計(雙語)課程的現狀與困境,探討和實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于國際會計(雙語)課程教學的思路,分析其推行過程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體系等方面存在的關鍵問題,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與反思,提出保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案。
關鍵詞:教學改革;會計課程;線上線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16
0?引言
2021年,教育部在針對《關于高質量做好線上線下融合,推動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提案》的答復函中表示,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加強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發展更加公平更優質量的教育;深化普及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有效模式,重組教學結構、優化教學流程、增強教學互動,推進常態化應用。伴隨著以學習通、雨課堂為代表的新型線上教學平臺的出現和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正在走向高校課堂,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本文以國際會計課程為例,分析傳統教學模式下國際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探索和實踐國際會計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并對其效果進行分析與反思,以期為教學創新模式下的探索提供新路徑和參考借鑒。
1?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會計教學現狀
國際會計(雙語)是會計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課程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對學生素質要求較高,要求學生具備英語、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課程的相關知識。課程理論內容多且抽象,難度較大,尤其是雙語授課,更是對學生的一大挑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發展需要的不斷提高、應用型本科越來越注重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貫穿到人才培養方案中,開展國際會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探討適應現狀的金課模式十分必要,但該課程在教學中存在如下問題亟待解決。
1.1?教學內容抽象、學生興趣缺缺
國際會計課程圍繞國際會計發展及各國會計準則特點等知識點展開,主要分6個章節來講解,內容涵蓋總論、國際會計的分類和發展、歐洲地區的會計體系比較、美洲及亞洲地區的會計體系比較、會計的報告和披露以及國際會計和審計準則等。國際會計課程聚焦會計準則,以對比各國會計體系異同為切入點,深入研究國際會計發展歷史和趨勢。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學生對于會計準則的認知仍停留在了解我國會計準則基本原則的基礎階段,對于更深入的理論性問題就顯得茫然,因此,面對如此深奧抽象的教學內容,再加上雙語教學,學生對國際會計的學習興趣一般,甚至害怕學習。同時,由于國際會計課程內容在學生后期發展如考研、考公、求職等中鮮有涉及,學生甚至認為國際會計課程“沒有用”。諸如上述內外因素,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被動學習,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提升。
1.2?教學模式僵化、師生互動匱乏
傳統的國際會計課堂教學環節主要使用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依賴于教師在講臺上的“輸出”,由于國際會計教學內容抽象深奧,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學生在課堂上不想抬頭、不愿抬頭,導致課堂的“低效輸入”。教師很難把握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學習進度和理解程度,無法進行針對性指導。盡管每次課會安排答疑環節,但學生不愿意面對面地與教師進行溝通,在網絡上隨便搜索,無論是否與問題相關,寫滿了交上去應付了事。長此以往,學生在這種課堂環境中主動放棄思考的能力,課程問題堆積越來越多,對課堂失去興趣,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1.3?考核形式單一、學生考前突擊
考試是衡量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教師接收教學效果反饋、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參考和途徑。國際會計考核形式采用的是期末考試(70%)和平時分(30%)組合考核模式。這種考核形式結構單一,過于依賴期末考試成績,很多學生期望考前一周甚至更短時間內突擊復習,依靠機械記憶的方式過關。因此,這種考核形式并不能真實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培養質量。
2?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國際會計中的應用
2.1?豐富教學內容
現今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極大豐富了高等教育數字化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利用學習通等線上平臺,搭建國際會計線上線下雙線并行的教學資源庫,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國際會計因課程教學內容圍繞各國會計準則展開,內容抽象復雜,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重難點。教師可利用學習通等線上平臺,構建國際會計資源庫,如上傳國際會計重難點知識點,輔助學生梳理章節重點內容;分享介紹各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科普視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各國會計準則制度成因及特征;分享與會計準則相關的中英文文獻,加強學生閱讀文獻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還應增加線上師生的互動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至于線下教學資源庫,國際會計課程組應綜合既往教學經驗,協作打磨出全方面、多層次、系統化的課程資源,根據會計準則政策調整更新、前沿科研進展,定期進行國際會計教學理論資源更新。
2.2?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發展與應用能夠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受限于時間、空間的問題,通過使用如學習通、雨課堂等平臺,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強課前導學、課中研學、課后拓學的深度和廣度,促使學生參與課堂、融入課堂,建立多元化、多維度、全過程的評價體系,全面系統科學提升教學成就。
2.2.1?課前導學
教學周開始前,教師應在學習通等線上平臺中創建國際會計課程,設置好帶班班級信息,提前導入班級學生名單,方便后期平時分考核。由于國際會計雙語課程的特點,學生單詞不認識、語句不理解,導致教師在課堂上花費大量時間解決生詞、語句理解問題,擠壓教師進一步深入講解教學內容的時間,影響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教師應遵照教學計劃,精準篩選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前通過學習通等線上平臺中以教學任務的形式推送下節課的知識點,要求學生在課前解決生詞、長難語句理解問題。教師還應在課前上傳與課堂內容相關的中英文文獻,提高學生閱讀文獻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開設學習通等平臺的線上討論板塊,便于師生交流、答疑,提升交流的頻次和流暢度,并將該板塊的互動納入平時分考核中,對于互動活躍的學生予以適當的平時分獎勵。
2.2.2?課中研學
課中研學線上線下雙線并舉,教師可借助學習通等線上平臺進行平時分考核,如課堂考勤簽到、課堂互動頻率、課堂作業測試等。教師可根據學生在學習通等線上平臺中的任務完成度情況,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微調,盡可能兼顧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這一環節中,有較于傳統授課模式,教師可利用學習通等線上平臺對班級學生隨機分組,以小組為單位,使用小組討論、頭腦風暴、翻轉課堂、案例討論等教學手段,鼓勵學生主動發言,促使學生在課堂上抬起頭、動起腦,參與融入課堂,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度思考的能力。國際會計課程自身理論化程度高,知識點晦澀難懂,對學生課堂中保持高昂的積極性和持續的專注度提出了巨大挑戰。因此,一方面教師可通過課堂中科普視頻的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產生疑問,另一方面教師可利用學習通等線上平臺在課中不定時隨機選人提問,促使學生保持課堂專注度。
2.2.3?課后拓學
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自主回顧課前教師上傳的資料,結合課中教師的講解,加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可在學習通等線上平臺中發布課后作業,并設定作業提交時間限制,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提交作業,教師批改完作業后,學生可在平臺內查看作業情況。教師還可開設互動討論平臺,解釋課中沒有理解的知識點、解答課后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學后練、練后答的模式,幫助學生完成國際會計知識點的內化,進而完成深度與廣度并存的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教學。
2.3?建立多元化、多維度、全過程評價體系
傳統教學評價體系中一般包括平時考核及期末考核,這種評價體系輕平時、重期末,很容易導致學生忽視平時課堂,過于依賴期末考試,往往寄托考前幾天突擊復習,通過機械記憶通過考試,導致學生上完課就走、考完試就忘,無法真正理解課程知識點、無法真正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之下的多元化、多維度、全過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考核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程度,還考察學生對綜合問題的處理能力。新的評價體系仍然沿用新傳統教學評價體系中的期末考試考核方式,但相較于傳統教學評價體系,它加強了對于課堂的考核力度和深度,主要體現豐富了平時分考核的形式和維度。因此,國際會計課程的多元化、多維度、全過程的綜合教學評價體系包括線上預習、線上資源學習、線上作業及討論、課堂考勤、線上線下提問和期末考試等環節,確保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變被動課堂為主動課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
3?國際會計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效果
針對國際會計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2020級會計系會計專業共計發放429份調查問卷收集學生對于該種模式在國際會計課程中應用的滿意度反饋,回收有效調查問卷339份,占比約為79.02%。調查問卷內容設置包括四個必答單選題,內容涉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滿意度調查,一題選答簡答題,問題為請學生針對該種教學模式提出建議。4個必答單選題滿意度調查數據如表1所示。
回收339份有效調查問卷,占總發放的429份調查問卷比重為79.02%,在79.02%的調查問卷中(見表1),有71.09%的學生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感興趣,70.17%的學生認為使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有助于深入學習國際會計課程,64.33%的學生認為該種教學模式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習主動性,61.22%的學生認為該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習效果明顯提升。在回收的339份有效調查問卷中的選答簡答,除去學生自愿放棄沒填及填寫“無”“沒有”等回答外,共計收到57條建議和評價。除去兩位同學認為該種教學模式“較為枯燥”“網課效果更差”、一位同學建議“視頻選擇趣味性增加一點”外,其余同學認為該種教學模式“非常好”“有利于學習復習”“建議推廣”“非常有創新”“課堂具有趣味性”“我認為對于這種模式可以大力推廣,可以在多種形式下得到不同學習的體驗效果和學習成效”等積極評價。
調查問卷顯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國際會計課程中融入多種教學元素,通過使用學習通等線上平臺的方式,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對于國際會計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與求知欲,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的僵局,突出了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意愿增強、學習效率提高,教學效果顯著提高,學生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國際會計課程中的應用情況滿意度較高。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優化了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手段,完善了教學評價體系,呈現出靈活性、互通性、高效性三性一體的特征。該種教學模式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時空限制,靈活機動的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教學活動,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個性化學習幫助。由于學習通線上平臺的使用,一方面教師可以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適當微調課堂教學計劃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平臺隨時復習、預習課程知識點,在互動討論板塊向教師提出問題、與教師交流學習心得,在彼此雙向交流中得到學習和成長。得益于以靈活性與互通性貫穿全過程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培養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盡管該種模式在國際會計課程應用中獲得大多數學生的肯定,但在實際授課中也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線上線下教學內容銜接仍然會出現斷層現象,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無法真正達到線上指導、線下討論的有機融合,沒有真正發揮出線上線下教學的協同效應;二是該種模式下的評價體系仍需要進一步完善,雖然該種教學模式的內在邏輯是激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課堂、吸收知識,但是仍然會有部分同學因為自身主動學習意識淡薄、拖延等原因導致線上參與意識不強烈,影響課程最終的綜合考核結果。
4?結語
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的深入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正逐漸成為我國高校教學改革新的發展方向。通過使用學習通等線上平臺,在國際會計課程中使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抽象晦澀的知識點現實化、具體化和趣味化,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這是對該課程教學改革的一次嘗試,是高校教學與信息化的有機結合,也是順應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三全育人”體系下的必然趨勢和要求。
參考文獻
[1]魏義蘭,童孟良,唐淑貞,等.基于“MOOC+SPOC”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金課構建研究[J].化工管理,2023,(12):1114.
[2]劉淑花,劉津津,譚彩珠,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會計師,2022,(09):112114.
[3]黃偉東,李靜,段海明,等.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普通植物病理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凱里學院學報,2023,41(03):8287.
[4]魏星.“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微生物發酵技術”課程教學的應用[J].中國食品工業,2023,(05):117119.
[5]邊媛媛,楊慧,楊強,等.基于超星學習通SPOC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以“雜糧加工學”課程為例[J].農產品加工,2023,(03):110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