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浩雨 余東東 唐麗華
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求高校承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進入新時代,高校應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擺在高等教育改革進程中更加突出的地位,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二者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學形式上有較高的契合度。協同教育視角下探索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方法,是當前深化協同教育高校育人體系的新視角和突破口,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協同教育;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融合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9.04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地提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突出鼓勵高校生自主創業、善于創新。教育部也曾明確要求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學分設計,并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指出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要求辦好思政課程。高校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場所,可見,高校思政教育承擔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是我國教育的重點工作。新時代,要充分發揮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并將二者進行有機融合,尋求協同教育視角下探索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方法,既符合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為網絡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又可提高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引領性,在理論上促進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體系創新。
1?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功能
1.1?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指向功能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政治引導最為突出。目前高校學生多為年輕的00后,是特立獨行的一代,是敢于嘗試新鮮事物但缺少判斷是非能力的社會群體。面對網絡上復雜繁多的信息轟炸,高校學生判斷能力較低,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誤導,因此,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政治引導尤為重要。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開展多基于新媒體平臺,內容多為傳達正確的政治引導,表現形式較為多樣化,對高校學生具有強大吸引力和政治可靠性。
此外,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價值導向尤為明顯。高校學生是創新創業人才的儲備力量,不僅要有創新創業能力,更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可以充分發揮價值引領功能,以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高校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自覺樹立強國有我的民族自豪感和青年使命感,從而培養新時代的創新創業人才。
1.2?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促進功能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有助于激發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主動性。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培養高校學生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幫助高校學生在追求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計劃有實施有保障地對創新創業項目精心打磨,追求精致精造,保持堅持不懈、精益求精、敬業奉獻的高貴品質。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有助于增強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自信心。高校可通過網絡平臺教授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內容,植入思政教育的原理與方法,幫助想創新創業的高校學生擺正心態,發掘創新點,堅持于創新創業項目,提高項目的成功率。高校還可通過網絡新媒體平臺發布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的先進事跡,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先創帶動后創”,增強高校學生創新創業信心。
1.3?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開創功能
高校網絡思想教育能夠激發高校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例如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要求高校學生從事物的統一性中發現事物的特殊性開展創新創業的研究,并用辯證思維及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遵循客觀規律地提出解決方法。因此,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培養是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過程中的關鍵部分,是高校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對于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十分重要。一是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是需要長期且不間斷的教育。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具有空間和時間的優勢,能夠培養出具有“匠人匠心式”人才。二是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通過輸入正確的“三觀體系”讓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能以時代使命為激勵,主動將青春夢與中國夢相結合,勇擔時代重托。
1.4?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高校網絡思想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教育通過建設校園文化的方式潛移默化地進行人才培養。例如:高校通過新聞網站的創新創業人物新聞報道、微信公眾號的創新創業先進個人事跡介紹、電子宣傳屏的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宣傳片等網絡宣傳平臺,烘托濃厚的“創新有我、創業能行”校園文化氛圍。
2?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邏輯關聯
2.1?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是通過網絡教育形式促進高校學生的思想品格、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符合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創新創業教育是讓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校學生在創新創業理念的指導下,發現自我,發揮特長,展現個性,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完善自我,從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二者在教育目標中都是以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為基點,實施對應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促使高校學生提升自我,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2.2?教學內容上具有互補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網絡思想教育過程中多為理論教學,會導致高校學生出現在社會實踐中難以將理論知識融入實際體驗的問題。反觀創新創業教育,則多為強調創新創業能力和成果孵化,忽略教育過程中高校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的培養,導致高校學生責任感與信念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難以支撐。二者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幫助高校學生在滿足個體發展和滿足國家社會需求之間尋求平衡,轉變傳統的就業、創業觀念,探尋適合自己的可持續的職業生涯發展路徑。
2.3?教學實踐中具有統一性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中的教學實踐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一個重要環節,對高校學生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完善自我,全面發展有著關鍵作用。因為在教學實踐環節中,高校學生能充分運用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展示自己的優點特長,從而產生富有創新特點的項目和成果,所以創新創業教育也十分重視教學實踐環節。二者都需要高校學生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并運用于社會實踐,再不斷認識新的知識,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并且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幫助高校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3?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現存問題及原因分析
3.1?教育內容的融合度缺少
現階段,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在教育過程中,關于創業法規、職業道德品質等內容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度較高,高校學生能通過這些教育內容了解到當前創新創業的大環境與國家對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大力扶持、創新創業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與職業道德。但關于批判性思維、自身創新性思維、辯證地思考問題等教育內容,教師授課時更多傾向教授宏觀層面的理解與引導,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度不高。
3.2?高校育人體系中創新創業教育體現較少
高校在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過程中,要求努力打造高校育人共同體。但高校目前創新創業教育注重的是創新創業技能以及專業知識方面的培養,對于創新思維以及職業道德品質的培育尚為缺乏。此外,在第二課堂的教學中,創新創業型的學生組織或社團缺少專業教師的指導,網絡平臺運用、宣傳較少,開展關于創新創業性活動的專業性不強,導致高校學生的參與興趣不高,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受到一定的阻礙。
3.3?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不夠
目前高校開展創新創業的途徑較為單一,多為定期舉辦創新創業類型的競賽、高端沙龍論壇、創客訓練營。這些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對于零基礎的高校學生想要了解創新創業難度較大,且興趣不高,創新創業的氛圍營造不佳。少部分高校近年依托創新創業基地,安排專業教師進行針對性指導,大力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
4?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路徑
4.1?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4.1.1?貫徹“立德樹人”理念,培養復合型人才
協同教育視角下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需貫徹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國家和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還要有與社會發展相契合的政治取向與職業素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是時代發展所需,因此,創新創業教育要充分發揮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功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立德樹人”理念貫穿于創新創業教育之中,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4.1.2?落實“課程思政”新理念,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場重要會議上,從多個層面強調思政教育對于國家、社會、人民的重要性,并就“培養什么人”作出系列重要論述,加強網絡思政教育建設力度已提上我國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中。高校應將網絡思政教育融入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之中,深入探索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教學資源和育人功能。高校可以開設職業素養、工匠精神等專題課程,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中加強對高校學生“三觀體系”的引導。此外,在高校思政網絡平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多維度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創新創業新型人才。
4.2?加強二者教育目標的融合
4.2.1?明確網絡思政教育的目標,優化思政理論課網絡教學
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都是培養高校學生成為知行合一、德才兼備的人才。新媒體平臺作為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可以通過高校思政的新媒體平臺開辟“創新創業”專欄,定期發布創新創業基地、創新創業賽事、創新創業優秀學子風采、創業合伙人等內容,讓高校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主動了解我國的創業大環境以及創業形勢、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甚至組隊參與到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之中。
4.2.2?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注重綜合素質的培育
創新創業教育要培養具有職業素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復合人才,需要從人才培養的戰略高度上改革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新時代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實施路徑,發揮網絡思政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功能。在創新創業實踐課程中,可以通過實地參觀、創客介紹、素質拓展等形式加強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4.3?加深二者教學內容的融合
4.3.1?以網絡思政教育為基石,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是現階段高校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主要路徑,離不開思政教育的指導。一是,高校在開展協同教育的過程中,要落實網絡思政教育“三全育人”理念,幫助高校學生養成科學、辯證以及多角度看待事物的思維要領,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二是,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要教授高校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需要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規范,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端正創新創業動機,規范創新創業行為。
4.3.2?以第二課堂教育為導向,助力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成功
第二課堂是在課堂學習之外的各類學科科技競賽、各項實踐等的總和,它能更好地彌補第一堂課中未能實現的教育形式,并且由于其獨特的形式,往往會使得學生對其有著更高的接受度與認可度,因此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在第二課堂中的優勢十分突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可將其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之中,讓高校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活動,并在創新創業的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提早預見并處理日后實操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提高自身創新性思維與創新能力等。同時,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社會實踐,派專業教師帶領高校學生深入創新型企業實地參觀,在言傳身教中讓學生對創新創業有切身的感悟。此外,還可以實行“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度,通過課堂與實踐加強高校學生的時代使命感,將中國夢與青春夢相結合,從而成長為時代所需、社會所求、人民所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協同教育視角下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有助于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能夠使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深入高校學生思想中。同時,二者的融合有助于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為國家培養出知行合一、德才兼備的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6):273.
[2]王玉芳.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6467.
[3]劉堯飛,蔡華健.高校創業教育與網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8(2):7075.
[4]孫燕,李旭輝.思政教育理念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效果評價——基于A大學的實證分析[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23(01):110.
[5]張靜,任鳳琴.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學科融合發展探析[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1(01):711.
[6]吳鵬.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探究[J].才智,2020,(15):110.
[7]何美婷.大學生思創融合的課程教學路徑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2.
[8]梁偉.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內涵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4):3638.
[9]胡愛麗.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性問題及對策[J].中外企業文化,2023,(04):202204.
[10]蘆晨.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路徑研究[D].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20.
[11]歐陽國文.思政教育融入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4):288289.
[12]邱仙藝.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