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擬從作業設計方面進行探究,實現作業模式從“單一的知識評價”向“知識+”核心素養評價的轉變。通過以“營養午餐”為例,論述基于跨學科素養融合的項目化作業設計與思考。作業中設計了七大任務,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夠實現高階思維驅動低階思維,真正體會到“做中學”的學習指導思想。作業采用多學科聯動的方式進行設計,融通了各學科間的核心素養,以期在項目多維度任務的驅動下,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構建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品質、思維、眼光、能力、創新、情感等素養的提升。
為了實現科學育人觀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雙減”政策中提出“作業布置要更加科學合理,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而基于跨學科素養融合的項目化作業設計是一種能夠實現從“單一的知識評價”向“知識+”核心素養評價轉變的作業模式,作業設計結合學科核心概念,多學科聯動的方式創設真實情境,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做中學”的學習思想。
跨學科學習的最基本定義是由英國漢佛萊提出的,他指出:“跨學科學習是指學生廣泛地探索與他們生活環境中某些問題相聯系的不同科目的知識,相關知識可以涉及多個領域,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藝術類等?!泵绹涂私逃芯克J為項目化學習是對復雜、真實問題的探究過程,也是精心設計項目作品、規劃和實施項目任務的過程。也有學者提出:“項目化學習則強調在實踐中學習,并將項目化解為一系列任務,讓學生嘗試去做,邊做邊想,最終達到能力的提升。項目化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有利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和技能;充分發揮項目化學習模式所具備的參與式學習、體驗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和自主式學習四大優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習能力。”下面以“營養午餐”為例來闡述基于跨學科素養融合的項目化作業設計的思路和理念。
1 “營養午餐”基于跨學科素養融合的項目化作業設計方案構建
“營養午餐”一課來自人教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統計”單元?!敖y計”模塊的核心內容包括“數據的分類”“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該模塊主要是培養學生學會分類、收集、整理具體實例中數據的能力,并能用合適的方式描述數據,分析與表達數據中蘊含的信息,逐步形成數據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本項目“營養午餐”作業設計遵循杜威“做中學”的思想,依據本單元的核心概念知識和各學科的素養要求來設計真實問題情境中的各項活動。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生活情境的項目活動驅動下,真實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鞏固核心知識,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小組之間合作的意識以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在數學及多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下面為“營養午餐”基于跨學科素養融合的項目化作業設計的方案,該方案構建了七大任務,每項任務活動中都設計了現實生活中不同的真實問題情境,七大任務分別如下所示。
1.1 開展調查,讓學生科學了解營養午餐
任務一:
學校營養午餐菜譜:
①豬肉燉粉條;②炸雞排;③土豆燉牛肉;④辣子雞丁;⑤西紅柿炒雞蛋;⑥香菜冬瓜;⑦家常豆腐;⑧香菇油菜;⑨韭菜炒豆芽
(1)請從上面9道菜中選擇3道,搭配一份自己喜愛的午餐菜譜。
午餐搭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擇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我們的身體需要哪些營養嗎?請你填寫在橫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認為一份合理的營養午餐要如何搭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搭配設計出既營養又能滿足同學喜好的營養午餐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務一中,先讓全班同學根據食堂提供的菜肴,結合簡單的“排列組合”知識,親手搭配自己喜愛的菜譜。通過該項目任務的調查,能夠了解到學生的真實學情和對“營養午餐”的一些經驗性認知,從而確定“營養午餐”項目作業的實施起點。除此之外,還可以了解到學生的飲食偏好,知道學生是否了解我們身體所需的一些營養指標以及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同時也能反映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為之后探究設計科學合理的“營養午餐”活動任務做好充分準備。
1.2_讓學生明確項目作業的核心概念
任務二:
(1)你知道“排列組合”“平均數”等這些統計量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數據是如何進行收集與整理的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知道復式條形統計圖及優點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數據是如何“說話”的嗎?數據是如何反映事實情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不低于”“不超過”的含義?你能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來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項目依據核心概念知識,采用多角度的方式去精心設計情境問題,讓學生在核心概念知識和后面項目任務活動的驅動下,開展真實問題的探究?!盃I養午餐”的作業設計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復式條形統計圖”“平均數”及“排列組合”等知識之后開展的。學生已經在數學課堂上學習了相關知識,掌握了統計的有關內容和方法。通過任務二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統計的相關知識,進一步熟悉核心知識及概念。
1.3 做一名“小小調查員”
任務三:
任務完成時間:1周
主要任務:小組合作調查班級同學最喜愛的6種菜譜(任務一中,每位同學已經搭配了一份自己喜愛的午餐菜譜);每個小組通過調查統計整理出相關數據,然后根據調查數據制作出統計表和統計圖進行分析說明,最后評選出班級同學最喜愛的6種菜譜。
成果匯報: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展示各小組的調查統計結果。
在這個環節任務中,學生扮演“小小調查員”角色。該任務采取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小組合作可以發揮成員各自不同的優勢,也能培養學生精誠合作的精神和團隊意識。各小組根據任務一中全班同學各自搭配出的菜譜進行調查統計分析。通過調查統計分析,可以從統計數據中了解到班級同學的飲食喜好,同時學生能夠通過調查圖表的設計制作、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體會到統計圖和統計表的優越性。經過調查的統計以及數據的分析,學生自己會發現大部分同學搭配的菜肴都是以肉類為主,葷菜比較多,說明同學都比較喜歡吃肉。由于肉類脂肪含量比較高,味道鮮美,所以這就是大部分同學喜歡吃肉的原因。該任務也能培養學生運用計算知識和相關統計知識去評選出班級“最佳菜譜”。通過任務的完成逐步幫助學生養成以數據為依據,形成數據“說話”的意識,感受數據的力量。在課堂匯報環節,教師引導小組之間互相評價、自由對話、深度思考,促進學生對統計的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深入的思考。
1.4 做一名“小小分析師”
任務四:
任務完成時間:1周
主要任務:
①學生獨立查閱相關資料(網絡資源、書籍等等),了解10歲左右兒童每餐所需要的營養標準和平衡膳食寶塔。
②課堂上學習“營養午餐”菜肴的相關營養指標(參考教材)和觀看營養專家的視頻,讓學生了解10歲左右兒童應從午餐中獲取營養物質的指標等相關知識。
③全班每位同學對任務三中評選出的“6種最喜愛的菜譜”進行營養指標分析和計算,進而判斷搭配是否科學合理,對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議。
成果匯報:以小組為單位分享對“6種最喜愛的菜譜”營養的分析報告及所提出的建議,并在班級里交流討論。
在這個環節任務中,學生扮演“小小分析師”角色。學生通過查閱相關書籍、網絡資源及專家的視頻介紹,能夠知道10歲左右兒童每頓午餐中所需要的營養指標及每頓午餐中所獲取的熱量應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應不超過50克;而且學生能夠讀懂這些數學信息并學會用數學符號表示,一頓合格的午餐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熱量≥2926千焦,脂肪含量≤50克。除此之外,學生還能了解到人的身體需要哪些營養以及人的生存必須依賴于食物提供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物質。學生也會發現他們所評選出的“6種最喜愛的菜譜”中葷菜居多,其中葷菜的熱量、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都比素菜的含量高。據此,學生會意識到自己在任務一中搭配的菜譜,大多是根據自己喜歡吃什么就選擇什么,基本上是沒有考慮營養和健康問題的,雖然有的同學兼顧了營養和喜好,但是在熱量或脂肪含量上要么超標,要么不達標。至此,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一份合理的營養午餐一定要葷素搭配并且熱量、蛋白質、脂肪的含量要達標。通過該任務學習后,學生對營養相關知識和營養午餐的經驗性認知會有很大的提升。
1.5 做一名“小小營養師”
任務五:
任務完成時間:1周
主要任務:
①向學生和家人進行營養健康知識的宣傳,幫助學生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促進家人良好飲食習慣的形成。
②結合調查,根據特殊人群的飲食習慣和特點,為特殊群體學生如挑食、偏胖、偏瘦的學生搭配一份科學的營養午餐。課外,依據家人菜肴喜好的特點,為自己的家人設計一份營養健康的午餐方案。
成果匯報:展示營養健康知識宣傳單和為特殊群體學生及家人設計的午餐方案,并在班級里進行交流分享。
經過前面的任務學習,在這個環節里學生可以根據科學老師的指導,扮演“小小營養師”角色,向同學和家人進行營養健康知識的宣傳,并為特殊人群設計營養午餐。通過“小小營養師”角色的扮演能夠實現將知識多元、外顯化,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實踐常識、勞動技能等方面得到培養與提升。該任務能夠達到項目化學習的兩個重要目標,一能實現高階思維驅動低階思維,二能實現知識的可遷移性。
通過課內外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有意識地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學生經過課前調查,課內運用“排列組合”和“營養標準”等知識為特殊人群搭配一份科學的營養午餐,并在飲食上給他們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課外,依據家人菜肴喜好的特點,為自己的家人設計一份營養健康的午餐方案,提升家人們在飲食上講究營養均衡的意識。通過該任務環節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營養午餐對自己身體成長的益處,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進學生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飲食習慣,幫助同學和家人提升營養健康意識。
1.6 做一名“小小宣傳員”
任務六:
任務完成時間:1周
主要任務:小組合作搜集食品安全案例,策劃宣傳活動的方案。通過宣傳海報、視頻和學校廣播等方式向同學和家長宣傳食品安全案例,不吃過期食品,拒絕垃圾食品等等,提升同學和家長對食品的安全意識。
成果匯報:各小組在班級里展示宣傳方案、制作的海報和錄制的視頻。
該任務是依據道德與法治學科設計的普法及科普作業。在該任務實施之前,可以邀請食品安全部門的工作人員到班級給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講解,從專業的角度提升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之后,學生分小組收集食品安全的一些案例,策劃宣傳活動的方案,設計宣傳海報和食品安全案例的視頻,在校園內通過宣傳活動以及廣播等方式向同學們進行宣傳。課后,在家里向家長們進行宣傳介紹。在這個項目環節里,利用宣傳的任務驅動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學生可以通過美術老師、信息技術老師的指導進行設計和制作宣傳海報及視頻。經過設計和制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及藝術方面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等素養。通過扮演“小小宣傳員”角色,也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溝通交流能力、執行能力。該任務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真真切切的身份代入感,同時也能實現知識應用的深層次內化。這樣的作業設計,將學科知識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認識,促進學生正確食品安全觀念的建立,凸顯了作業的育人作用。
1.7 做一名“小小設計師”
任務七:
任務完成時間:1周
主要任務:
①進入學校食堂向廚師長面對面了解學校營養午餐菜譜的制定原則。
②每個小組制定一份學校一周的營養午餐菜譜(每天午餐3道菜肴),并為自己小組制作的菜譜設計一個徽標。
③評選班級“最佳菜譜”,從味道、顏色、價格、營養價值等方面多個角度對每個小組制定的菜譜進行評選,再將“最佳菜譜”推薦給學校食堂。
成果匯報:邀請校長、廚師長現場聆聽,介紹菜譜和徽標的設計理念。
該環節是本項目最后一個作業任務,核心任務是為學校制定一份營養午餐菜譜并推薦給學校食堂。在任務①②中,學生需要向食堂廚師長了解學校營養午餐菜譜的制定原則,并結合前面任務所學知識科學合理制定菜譜。在菜譜搭配過程中學生要計算熱量、脂肪等量化指標是否符合營養標準。學生完成菜譜后,根據美術老師的指導為自己小組制作的菜譜設計一個徽標。在任務③,中學生需要從味道、顏色、價格、營養價值等方面多個角度評選“最佳菜譜”并推薦給學校食堂。在此任務中,學生需要經歷分析、投票、統計等學習過程。該環節任務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項目化學習思想。學生經歷扮演“小小設計師”角色,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算能力、數據分析能力以及運用統計分析方法進行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與小組合作能力,并通過徽標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學生在任務中會經歷研究設計和不斷反思等實踐過程,積累思考的經驗,從而發展學生在實際問題中的解決能力和應用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與他人建立彼此互相理解和共同解決問題的社會性聯系。
2 “營養午餐”基于跨學科素養融合的項目化作業設計評價表
本項目是從“知識技能方面”“實踐活動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宣傳表達能力”“情感態度方面”這五個維度進行評價。為了更好地進行項目化作業的評價,評價內容是從“單一的知識評價”跨越到“知識+”核心素養的融合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更能關注到學生在項目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品質、思維、眼光、能力、創新、情感等方面的素養。評價主體也由原來教師單一的評價方式轉變為多元的評價方式,科學合理地運用自我評價、同學互評及教師評價等方式。其中,學生的自我評價可以實現對自己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參與態度、合作能力、綜合素養等表現進行監控與反饋。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可以使學生了解到同伴的表現情況,找到自己與同伴之間的差距并學習其長處;教師評價則是從更專業的角度對學生任務完成過程進行綜合評價和指導。多元評價既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又能更好地發揮評價的合力作用,項目化學習的評價最終都需要指向核心素養。如上表所示。
3 結語
“基于跨學科素養融合的項目化作業”是一種以核心概念為驅動的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模式。它超越了單學科的范疇,在解決真實問題的情境中,將數學、語文、道德與法治、科學、信息技術、美術、綜合實踐等學科知識和素養進行有效的融合。讓學生經歷主動識記、探索、實踐、創造等過程,通過任務模塊的串聯建立起知識的內在關聯,增強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這樣的作業更加聚焦學生學習本身,更加強調作業的針對性、目標性、系統性、綜合性,不僅能發揮鞏固教學、診斷學情的作用,更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是傳統數學作業的有效補充。基于跨學科素養融合的項目化作業設計實現從“單一的知識評價”向“知識+”核心素養評價的轉變,能夠引領學生進行深度的探究學習,著力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項目化學習指導思想?;诳鐚W科素養融合的項目化作業設計“融合的不僅是知識、素養,還有方法和視野”。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作業設計與運用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SZJ22197(福建教育學院資助)。
(作者單位: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