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昝曉濤
(濮陽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河南 濮陽 457000)
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一直都是現代社會管理的重點部分,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農村食品質量安全并未受到足夠重視。農村發展水平較為滯后,不少農村居民缺乏正確、深刻的食品安全認知,相應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自然難以被廣泛關注。另外,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較低,食品生產體系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模式。新時期背景下,全面加強對農村地區食品質量安全的管理與保障變得十分重要。
隨著農村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的推進,農村食品質量安全逐漸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做好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能切實保障廣大農村居民的食品安全以及身體健康,有效降低居民因食品本身問題而出現身體疾病乃至生命危險的風險。與此同時,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有利于農村食品生產管理體系的健全,規范食品的生產、貯存、運輸、銷售和消費等流程,強化監督管理,進而避免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影響農產品的銷售,也能切實規避農產品本身問題并保障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做好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不但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更能為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提供支持[1]。
從食品生產領域看,目前農村食品質量問題較為嚴重和突出[2]。①化肥和化學藥劑濫用?,F代農業生產對化肥以及化學藥劑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前者能為作物提供養分,后者則能起到作物病蟲害防治以及畜禽疾病防治作用。部分農村地區存在濫用化肥、化學藥劑的情況,具體表現為不考慮實際種植養殖需求亂用化學藥劑、過量使用化肥、超量使用農藥等。這使得農村農作物產品以及畜牧產品的原材料質量難以得到保障,進而對農村食品的生產造成影響,容易出現農產品化學殘留量超標等問題。②食品生產不規范。隨著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的逐步推進,不少農村地區出現了食品小作坊。這些小作坊本身管理不夠規范,存在諸如濫用食品添加劑、隨意使用非法添加物、衛生安全標準缺失、食品包裝存在質量隱患等問題。
當下農村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并不完善,導致食品安全監管作用無法完全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難以得到充分解決。①食品安全監測設備設施不足。隨著農村食品生產以及流通規模的逐步擴大,農村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開展需要大量專門的設施設備作為支持。部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財政資金較為有限,能劃撥用于食品安全檢測設備設施采購的資金更是寥寥無幾,導致相應的設備設施配置難以完全滿足實際需求,進而影響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的開展。②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不到位。目前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存在工作人員數量少、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難以完全滿足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需求,進而導致農村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無法得到根除。③監管機制不健全。農村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涉及多個維度,需要健全、完善的監管機制作為規范和保障。當下農村監管體系并不完善,監管機制也存在一定的缺漏和不足,難以為監管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規范的程序支持,自然會影響監管實效。④宣傳力度不夠。監管的核心在于監督和管理,即要讓被監管的對象產生一定的約束感,通過明確的政策、法律、制度等規范被監管對象的行為。當下針對農村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宣傳力度有所不足,同時不少農村居民的食品質量安全意識較為薄弱。這導致監管工作難以實現事前預防、事中監督與事后控制的有機結合,往往只能在事后控制這一階段生效,嚴重影響監管實效。
農村的食品流通存在的質量安全隱患和問題,會對廣大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3]。①過期食品與“三無”食品流通。不少農村居民缺乏良好的食品質量安全意識,使得過期食品與“三無”食品具有流通的機會。部分食品已經過了保質期依舊被正常售賣,不少農村居民購買食品時不會對食品的保質期加以關注,使得過期食品能正常流通并被食用,會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小影響。②散戶自產自銷產品的衛生條件難以保障。目前農村地區廣泛存在散戶自產自銷食品的情況,如涼菜、燒肉、油條、包子、油炸點心等。部分食品的制作設備與存放設備并不滿足食品衛生安全條件,相應的食品質量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這意味著這些食品的流通可能會對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脅。③食品制作與銷售人員缺乏健康證。健康證是餐飲業從業人員應當辦理的基礎證件,同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證件。目前農村地區食品制作與銷售人員缺乏健康證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少參與食品生產和銷售的人員沒有接受正規的身體健康檢查,給食品流通帶來了一定隱患。④溯源管理難度大。不少農村食品經營者依舊基于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模式進購食品,缺乏良好的索證索票意識。這意味著一旦出現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往往難以及時、有效進行溯源追查和管理,相應的食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保障。
農作物往往是農村食品生產的重要原料,同時其本身就是食品的一種。推動農業標準化與生態化發展,能切實保障農產品的質量,進而為食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在標準化、生態化農業發展背景下,不管是直接將農產品作為食品進行售賣,還是基于農產品進行加工生產各種食品,均能實現從源頭上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大力推進農業種植與養殖的綠色化發展,因地制宜地探索農業規?;?、集約化、標準化發展路徑,對農作物種植以及畜禽養殖標準進行規范,嚴格要求地方種植戶、養殖戶按照標準進行操作,以此保障農作物產品以及畜牧產品的質量安全。由地方農業部門和畜牧部門牽頭,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合理制定相應的農業種植標準和畜牧養殖規范,并做好相應的農技推廣工作。安排專人深入基層加強指導,以規?;蜆藴驶a的優勢提升經濟效益,同時反過來通過經濟效益推動標準化生產模式的廣泛應用,進而逐步提升農業的現代化、綠色化發展水平。此外,要對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中的化學藥劑使用管理辦法進行規范,從地方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具體的操作標準,由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和管理,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獸藥等的使用,不得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和獸藥,根據實際需求合理控制化肥、農藥、獸藥等的用量以及使用頻次,防止濫用化學藥劑而影響農作物及畜牧產品的質量安全。
對農村地區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運行管理辦法進行規范,能從生產層面強化對食品質量安全的保障[4]。針對農村地區有固定生產經營場所、規模小的個體食品生產加工者以及小型食品加工廠,應當對相應的運行管理辦法進行全方位規范。鑒于農村地區食品小作坊往往具有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低等特點,其食品安全風險較大,地方政府部門一定要從多個方面強化管理。農村食品小作坊的生產經營需要經過地方行政部門的許可,不管是小型食品加工廠還是個體食品生產加工者,均應向地方行政部門申請相應的許可證。地方行政部門則應針對食品小作坊的特性簡化許可證申請與審批程序,將工作重心放在具體的食品生產加工上而非許可證審批上。食品小作坊應根據自身生產經營需求申請并獲得相應的營業執照,并且禁止生產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傳統膳食食品等。食品小作坊一定要具備良好的食品生產加工條件,環境整潔且加工生產場所遠離污染源,消毒、防腐、防塵、防蠅、防蚊等衛生防護設施必須滿足相應的食品生產需求。食品小作坊應做好自我管理,對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人員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和證明,其中個體戶需要自行辦理健康證明,小型食品廠則應組織工人辦理健康證明。食品小作坊應積極配合上級部門的檢查,在上級部門的監督下對食品原料的采購、食品生產加工、食品包裝、食品貯藏和運輸等各個環節進行規范,確保各個環節均符合相應的食品質量安全要求。
不少農村居民缺乏良好的食品質量安全意識,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度有所不足[5]。不管是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農戶、工人和個體戶,還是購買食品的消費者,都對食品質量安全缺乏足夠重視,導致農村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難以得到徹底解決。地方政府應當對此加以重視,做好相應的食品安全知識普及工作,通過普及食品安全知識的方式逐步改變農村居民的食品質量安全意識。圍繞目前農村地區最嚴重的食品質量安全風險進行針對性的宣傳和普及,讓農村居民充分意識到濫用化學制品、食用過期食品、“三無”食品等的危害;創新和拓展食品安全知識普及形式,通過村宣傳欄、知識講座、宣傳手冊、標語、廣播、電視和社交媒體等形式進行宣傳,確保所有居民能通過各種途徑了解食品安全知識。
做好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是解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關鍵。農村基層政府應當對食品安全問題加以重視,并在積極響應上級政府的基礎上逐步對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以規范和完善。投入足夠的資金加大軟硬件建設力度,配備完整的設施設備,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明確規范具體的監管職責與權能,健全監管制度,嚴格落實監管工作,務必要加強對農村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有效監管和整治。農業部門、畜牧部門、市監部門等需要聯合起來,共同開展安全監管工作,對食品生產、流通的各個環節進行綜合監管與實時監管,大力打擊違法生產和銷售“三無”食品的行為。加強對農村食品市場的監管,維護健康正常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并平衡食品企業和消費者間的利益關系,大力推行索票索證制度,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加強對農村食品市場的巡查監管,及時曝光食品生產與銷售環節的違規違法行為。
農村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是農村建設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基礎問題,直接關系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新時期背景下,農村基層政府應當將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作為重要工作,從地方實際情況出發進行綜合分析,準確把握當地的食品質量安全風險與問題并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和改善,進而逐步推動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