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曉
【摘要】司庫管理將傳統資金管理組織架構逐步升級,不僅建立新的資金管理體系,還在戰略決策層面為集團全面精準地管控財金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監控資金風險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了適應新時代企業財務管理變革要求,文章探討了集團企業通過構建司庫體系,實現資金、資產與各項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流轉,提升流動性管理、投融資管理、風險管理、業財融合等管理效能,為企業創造價值。
【關鍵詞】司庫管理;體系構建;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5;F270.7;F276.1
在企業管理領域,人們普遍認為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而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資金管理,資金管理與財務管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為企業價值最大化服務。國務院國資委在2021年前三季度央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提出,將依托司庫管理體系建設,推動中央企業加快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和債務風險防控,強化債務風險穿透式監測預警,全面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2022年,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司庫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的意見》指出,司庫體系是對企業資金等金融資源進行實時監控和統籌調度的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同年,《關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快推進司庫管理體系落地實施,實現對全集團資金的集約管理和動態監控。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對管理模式轉型愈加重視。司庫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中,并以企業整體價值管理為導向,發揮資源統籌和戰略支持的作用。為了順應新形勢變化,貫徹新發展理念,企業從加強管理、風險防控、成本壓降等多方面進行改革,財務和資金管理也在尋求最佳價值模式。
一、司庫的概念
2005年以來是我國司庫管理的探索、建設階段,其中標志性事件是2009年中國石油開始嘗試大司庫管理體系的建設。張瑞君、于濤(2010)和張瑞君、孫寅(2012)以中石油大司庫管理體系建設為例的研究,而后黃良賢、馬維華(2020)以中遠海運司庫管理體系建設為例的研究,推動了國內司庫管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發展。
目前,學術界和實務界對于企業司庫概念并不統一。一些國內學者如張瑞君、于濤(2010)認為,企業司庫是以企業集團金融資源管理組織為主體,以信息系統為管理平臺,對金融資源運動全過程進行反映、分析、評價與決策的管理活動。張慶龍、袁琳(2015)認為,企業司庫管理則是將傳統的資金視為金融資源,從企業集團戰略與價值創造的視角出發,基于目前的資金集中管理系統,利用更為先進的管理制度、IT手段、完善的金融市場來持續提高企業整體資金收益的一系列活動。總體而言,司庫通過對企業金融資源的管理,實現價值增值和風險防控,最終服務于企業的戰略目標。
二、司庫體系構建思路
集團型企業往往具有組織結構形態復雜、管理層級較多、業務分布范圍廣、經營模式多樣、資源分散、信息整合和管控難度大等特點,集團總部對子、分公司“信息不對稱”問題明顯,內部資源不能充分利用,難以充分體現內部資本價值。
(一)明確司庫體系建設目標
通過構建司庫管理體系,提升資金集中管理水平,強化流動性管理、金融資源管理、風險管理、業財融合等職能,未來對接企業統一信息化系統,聯動、融合全面預算管理、財務核算管理和費用報銷管理等內容,促進集團信息建設一體化,數據、信息實時共享,進一步夯實決策支撐基礎,最大限度防范、控制和減少風險損失,提高資金效益,實現價值創造。
(二)司庫體系構建步驟
統籌推進集團司庫體系構建,需要從組織升級、制度完善、流程優化、人才隊伍建設和信息系統集成等關鍵組成部分進行科學論證、分析和設計,并將這些重要組成部分有機融合,最終實現該體系的建設。
1.組織升級
升級組織架構至合適集團發展的程度,有助于協同企業內部關系,維持內部交易成本低于外部交易成本的穩定態勢,推動集團戰略目標的完成,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發揮以司庫管理為核心的智慧財務管理職能,需要設計適合集團的各層級財務組織,充分調動人力資源的積極性、創新性。
2.制度完善
在集團企業現有制度的基礎上,遵循管理精準、權責清晰、信息對稱的原則,制定出以司庫管理為主導的,與各項資金管理活動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從集團層面統一規章制度,統一標準,統一流程,打造精細化管理模式。
3.流程優化
企業金融資源配置的優化大多數依賴業務方式、管控流程的完善程度,因此不僅需要對具體流程進行升級改造,也要將管理流程安置在平臺中,強化集團根據既定流程進行運轉的模式。結合制度完善過程,同步對集團業務流程再造,統一業務標準、業務流程,并嵌入信息化系統中,提高效率。
4.人才隊伍建設
在明確了制度和流程的基礎上,人才的思維、綜合素質也應該隨著整體系統升級而有所提高。司庫體系構建需要人才進行執行和落實,并且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提升,人才隊伍的建設和系統的構建要同步進行。原有的人才結構、知識結構,要隨著管理模式的改變而升級,要快速掌握司庫管理體系知識,學習先進企業的經驗做法,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開展適合自身的司庫體系建設和優化。
5.系統集成
根據構建集團司庫需求設計的組織、制度、流程等集成于信息系統,集團各成員單位在日常經營的過程中,按照統一的規范將金融資源運作的信息實時傳遞到司庫子系統,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時,聯動全面預算、財務核算等模塊實時共享數據信息,有助于管理層更好地作出決策。
(三)司庫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由基礎層到戰略層,包括業務交易管理、監控分析管理、風險管理和決策支持管理。
業務、交易管理指集團銀行賬戶管理、資金計劃管理、授信管理、融資管理、收付結算管理、資金集中管理、票據管理、資金池管理等。
監控、分析管理指監控與分析集團資金交易、流向、流量、存量,分析存貸結構、資金來源與期限結構、銀行關系、金融資源、資金集中率等。
風險管理指通過監測和分析,管理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實現對整個集團的金融資源全程化、透視化和自動化監控。
決策支持管理指高效、精準決策資源調動更高效、合理、協同,管控更強、精細化,資金結構更穩健,為實現戰略提供強有力保障。
三、司庫管理體系的價值分析
(一)現金與流動性管理價值
現金管理是企業司庫最基本的職能之一,有效的現金管理可以使企業準確把握現金流狀況,獲得現金流收益。通過有效參與貨幣市場,進一步發揮資金的規模效應,降低資金占用率,提高現金周轉效率,確保支付結算安全及時。隨著集團企業業務規模發展壯大,傳統的資金管理模式難以監控資金余額、流動狀況,資金分散在各個子公司,資金閑置不能發揮資金的價值最大化。
通過構建集團司庫管理體系,重新構建科學的賬戶架構、高效的支付結算體系、全面的應收應付數據和科學的資金計劃管理,將集團企業流動性資產、流動性債務統籌管理,將應收賬款、票據、持有到期投資等金融資源統籌管理,基于大數據分析,通過設置表內流動性指標,如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現金比率、平均應收賬款周轉率,表外流動性如一年內到期債務情況、資產受限情況、應收賬款質押、存貨抵押、授信、擔保余額、資金集中度、可調配資金比重等指標內嵌于司庫信息系統中,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障日常頭寸安全、合理,還可以降低資金沉淀成本,避免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資源浪費,實時調配資產、資源,確保流動性供求動態平衡。
(二)運營資本管理價值
運營資本管理包括應收應付賬款、票據、存貨等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相關的戰略和決策管理,目標是在節約資金成本的同時滿足營運資金需求。在傳統資金管理模式下,各企業之間沒有統一的運營資本管理政策,集團也難以獲取各企業的營運資本信息,更難以準確做出經營決策。司庫管理體系可以將現金、應收賬款、票據、存貨等流動資產與應付賬款、票據、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流動負債等財務數據與資金需求準確匹配,高效運用各類金融資源以達到其邊際效益最大化,通過內部資源調配和使用,滿足日常營運資金需求,減少外部融資需求,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大數據分析可以助推集團加強流動資產管理,提升營運資本周轉率,結合司庫管理體系,將運營資本缺口和時間與現金流動態匹配,形成全集團統一的運營資本政策。
(三)投融資管理價值
在合理范圍內,企業增加債務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從而產生正財務杠桿效應。投融資管理就是為了管理企業融資在合理范圍內,促進企業投資價值最大化,使再融資風險最小化,資產負債結構合理,財務風險可控。
投資活動是企業至關重要的經濟活動,隨著經營和投資不斷擴大,資金需求也在快速增長。有些企業沒有統籌管理融資事項,導致不能利用最優融資來源。構建司庫管理體系可以研究債務市場資金供給偏好,防止發生過度融資或融資不足情況,管理企業債務確保有充足、低成本的資金實現投資和戰略目標。一是確保債務的還款進度與項目現金流相匹配,保持債務與資產結構平衡;二是確保企業債務市場多元化,保持充足的融資儲備工具;三是確保融資成本最小化,降低財務成本,最大化投資價值。通過設置一年內到期債務比重、一年內到期債券比重、到期集中度、已注冊融資工具類型、金額、融資品種、可用銀行授信、單筆最高成本、短期融資成本、長期融資成本、加權融資成本等指標內嵌入司庫管理系統,動態監測融資風險和持續融資能力。
(四)風險管理價值
風險管理是司庫管理最重要的職能之一,也是企業發展的關鍵管控點。司庫管理對集團企業構建識別、度量和分析各類風險的系統,并根據問題采取應對措施。部分企業存在財務和資金管理的風險,甚至發生過資金損失事件。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司庫管理通過搭建全集團資金信息化平臺,依托業財一體化將業務、財務、資金信息融合和分析,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經營風險,統籌各類資源控制財務風險,充分發揮產業鏈和金融鏈上的每一個價值,實現集團管控風險目標。司庫管理不僅有助于集團管理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讓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還可以管控外匯風險和利率風險,實現對整個集團的金融資源全程化、透視化和自動化監控。
(五)金融機構關系管理價值
司庫管理的基本職能決定了其需要與眾多金融機構發生業務聯系,而恰當地選擇金融機構并與其建立良好的關系,對企業地位及高效的司庫管理至關重要。隨著企業集團不斷發展,傳統的以貨幣市場和間接融資為主的方式難以滿足資金供給、成本壓降需求。在司庫管理模式下,集團統籌管理投融資,提高了與金融機構的議價能力,在選擇和評估金融機構水平和能力方面,具有更加全面的評價指標。在間接融資上,銀行金融機構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司庫管理可以改變原分散管理銀行賬戶、授信等資源的模式,由集團統一管理,促進集團與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關系。尤其是在直接融資渠道方面,集團企業不斷增加的融資需求,能夠吸引專業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企業融資。集團通過建立金融機構關系庫,設置關系評價指標,統一與金融機構合作要求和評價標準,推動與金融機構的關系健康持續發展。
(六)決策支持與信息系統價值
司庫管理通過數據倉庫、數據挖掘、管理駕駛艙等技術實現對集團數據的匯總、統計和分析,如對集團的賬戶、資金、預算、融資適時監控分析,形成賬戶監控率、資金集中度、預算準確率、債務成本率、統一結算率等系統集成指標;通過大數據挖掘存貸款基準利率、票據貼現利率、債券指數、同行業發債利率、貨幣政策等市場指標,為集團企業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信息。利用系統的大數據管理,可以優先整合集團企業內部資源,實現內部資源充分利用,提高集團內各個子企業的資源使用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并進一步減輕對外部市場的需求,減低交易成本。
四、結語
司庫管理體系通過合理配置和高效流轉資金、資產及各項資源要素,可以有效發揮集團企業資金的規模效應,高效配置集團金融資源,降低融資成本,提高運營資本管理水平,充分發揮集團內部資源價值。司庫管理體系通過深度融合集團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改善“信息不對稱”問題,有效建立和維護良好的金融機構合作關系。通過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相結合改善投融資決策過程中因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提高集團投融資管理能力。通過決策支持與信息系統將決策信息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深化業財融合、強化風險管控,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司庫管理正在向綜合化、互聯網化和產業鏈化發展,國內對其在集團企業的應用研究也一直處于探索和實踐過程中。企業需要針對該體系在集團企業的應用價值提升,圍繞以主動價值創造為定位、以產業生態的視角管理資源、注重數智化能力建設的新特征,形成戰略支持、統籌資源以及提高效能的綜合目標體系,在大型企業集團將更具有應用優勢和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瑞君,于濤.中國企業集團司庫體系構建的戰略思考-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實踐為例[J].財務與會計,2010(7):37-39.
[2]胥娜.加快司庫建設強化大集團資金集中管理[J].當代會計,2020(10):153-154.
[3]黃良賢,馬維華.跨國企業資金管理新模式-中遠海運集團司庫管理體系建設[J].新會計,2020(5):35-39.
[4]宋良良.中央企業司庫管理體系建設路徑研究[J].冶金財會,2023(6):75-78.
[5]南楠.基于價值管理視角的企業司庫體系建設[J].質量與市場,2023(7):1-3.
[6]王有松.H集團司庫體系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交通財會,2023(7):25-29.
[7]彭雪妍.基于財務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國企集團司庫管理體系建設路徑探析[J].國際商務財會,2023(23):49-52.
責編: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