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娟
邳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江蘇邳州 221300
急性腦梗死作為臨床常見病癥的一種,通常起病急、進展速度快,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臨床治療可根據患者發病時間,選擇溶栓治療,改善患者預后效果。阿加曲班是一種凝血酶抑制劑,能抑制微血栓中的凝血酶,對人體的凝血功能進一步調節,繼而幫助患者改善其腦部的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1-3]。在患者治療期間,護理干預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康復效果具有重要影響作用[4]。常規護理多為基礎護理,應用效果并不突出。臨床護理路徑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標準化護理干預方案,針對的是特定患者,將時間作為橫坐標,主要以入院指導到出院計劃等諸多護理措施作為縱坐標制定日程計劃表,護士通過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得到預見性、針對性和主動性護理指導,患者被鼓勵主動參與護理過程中,最終提高治療康復效果[5-6]。基于此,本研究隨機選取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邳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20 例行阿加曲班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本院收治的120 例行阿加曲班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 例。對照組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齡52~69 歲,平均(61.47±5.27)歲;發病至入院時間1.5~12.5 h,平均(7.93±3.28)h;合并慢性病:高血壓26 例,糖尿病15 例,高脂血癥11 例。觀察組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齡52~71 歲,平均(62.27±4.75)歲;發病至入院時間1.5~13.5 h,平均(8.36±3.54)h;合并慢性病:高血壓28 例、糖尿病12 例、高脂血癥13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20230630-01)。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7]并經影像學確診;②發病后24 h 內入院;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評分≥21 分[8]。
排除標準:①由于其他原因導致的腦卒中或昏迷者;②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者;③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傾向者;④有嚴重感染或免疫系統疾病者;⑤孕婦或哺乳期婦女。
1.3.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是對所有患者均行入院病情評估、健康教育、基礎護理、用藥護理、并發癥/不良反應預防、出院指導和護理等常規護理干預。①入院評估:專業護士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護理計劃。②健康教育:通過講座、演示等方式,提供急性腦梗死相關知識[9]。③基礎護理:提供個性化基礎護理服務,包括飲食指導、生活照顧、身體清潔等。④用藥護理:遵醫囑發放藥物并監督患者按時按量服用。⑤并發癥/不良反應預防: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定期檢查患者的血壓、血糖和血脂等指標,預防血栓形成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發生[10]。⑥出院指導:提供飲食調整、康復鍛煉、用藥安排和定期復診等事項的出院指導,并提供隨訪計劃和聯系方式。
1.3.2 觀察組 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聯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1)入院后第1 天:在患者入院的第1 天,護理人員將向患者介紹病房的環境、住院的規章制度、負責的醫護人員、治療方案,以及藥物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對于使用阿加曲班的患者,特別說明可能出現的消化道反應、出血等常見不良反應,并告知應對措施。同時,對患者解釋相關檢查的目的、時間及注意事項,并提供心理支持,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治療壓力。最后,對患者強調正確執行醫囑的重要性,包括用藥、相關檢查、標本采集等。(2)入院后第2~12 天:在患者入院的第2~12 天,護理人員將進行一系列的護理活動,包括:①向患者傳授疾病相關知識。包括急性腦梗死的定義、癥狀、治療方法和康復過程等。②向患者介紹輔助檢查的相關知識。如CT、MRI 等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的意義和注意事項。③向患者傳授安全知識。包括如何防止墜床、壓瘡、燙傷、跌倒等意外事件的發生。④對患者進行病情的自我監測和康復鍛煉的指導。例如,教患者如何自行監測血壓、血糖等指標,以及如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和語言康復訓練等。⑤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飲食習慣,提供禁食、全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軟食、普食等不同階段的飲食建議。⑥對患者進行體位護理和吸痰護理。對于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護士會定時幫助他們改變體位,防止壓瘡的發生。同時,對于呼吸道分泌物較多的患者,護士會定期為他們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在次階段,護士同樣會強調正確執行醫囑的重要性,包括用藥、相關檢查、標本采集等。(3)出院前1~2 d:在患者出院的前1~2 d,為其提供一系列的出院指導,包括:①提供居家功能鍛煉的方法。指導幫助患者在家中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和語言康復訓練[11]。②提供護理技能指導。包括如何協助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如何預防并發癥等。③進行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和康復需要,提供適合的飲食建議。提供用藥指導和定期復診的時間及注意事項。強調正確執行醫囑的重要性,包括用藥、相關檢查、標本采集等。兩組均連續干預14 d。
①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使用Barthel指數評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活動、轉移、進食、穿衣等10 個評價指標。分值范圍0~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②對比兩組患者運動能力。通過肢體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評估患者運動能力,分值范圍0~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肢體運動能力越強。
③對比兩組患者NIHSS 評分。分值范圍0~42分,評分越高,表明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
④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自擬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問卷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21,表明其信度良好。<60 分為不滿意,60~<80 分為一般滿意,≥80 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率=(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Barthel 指數、NIHSS 評分、FMA 評分)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護理滿意度)用例數(n)和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Barthel 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對比[(±s),分]
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值P 值護理前55.85±6.50 55.25±6.87 0.491 0.624護理后75.48±4.35 83.85±4.15 10.784<0.001 t 值19.441 27.602 P 值<0.001<0.001
觀察組護理后FMA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運動能力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運動能力對比[(±s),分]
注:FMA:肢體運動功能量表。
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值P 值護理前56.39±2.25 56.14±2.26 0.607 0.545護理后62.01±2.28 68.17±2.42 14.351<0.001 t 值13.590 28.142 P 值<0.001<0.001
觀察組護理后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NIHSS 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NIHSS 評分對比[(±s),分]
注: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值P 值護理前16.64±3.57 16.59±3.24 0.080 0.936護理后11.38±2.37 7.12±1.28 12.251<0.001 t 值9.508 21.057 P 值<0.001<0.001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阿加曲班是一種哌啶羧酸衍生物,能順利通過纖維蛋白屏障進入血栓直接滅活已經和纖維蛋白結合的凝血酶,達到溶栓的作用[12-13]。黃丙美等[14]的研究中,臨床路徑對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患者更受益,促進醫護人員的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患者住院滿意度提升,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發揮重要作用[15]。
臨床護理路徑是以患者入院治療時間為橫坐標,以各項護理、治療內容作為縱坐標來設計護理表格,護理人員按照表格內容進行各項護理工作[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95.00%)高于對照組(81.67%)(P<0.05)。此結論與王富琴等[17]調查結果相同,其研究中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4%,優于常規護理(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6.2%)(P<0.05)。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護理后Barthel 指數為(83.85±4.15)分,高于對照組的(75.48±4.35)分(P<0.05),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積極影響。針對急性腦梗死阿加曲班治療應用臨床護理的研究中發現,實施臨床護理的患者減少并發癥發生的同時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說明針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同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與自理能力恢復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至關重要。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操作規程和針對疾病的護理內容,能夠提高護士護理水平,提高患者療效和康復水平[18]。
臨床護理路徑是指一種系統化、標準化的醫療過程管理方法,目的是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醫療服務。對于急性腦梗死的治療,護理路徑的應用可以幫助統一醫療團隊的工作流程,并提供基于循證醫學的最佳實踐指南,以優化患者的治療效果。以下是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阿加曲班治療中的成效:①標準化護理流程。臨床護理路徑明確了在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中各個環節的護理流程和相關操作,標準化的護理流程可以降低醫療錯誤的發生率,并提高醫護人員對患者的一致性護理。②優化團隊協作。臨床護理路徑明確了不同醫護人員在治療過程中的職責和配合方式,增強團隊協作效率。這有助于減少溝通和協調方面問題,提高醫療團隊整體工作效能。③加強監測和評估。臨床護理路徑還規定對患者的實時監測和評估,包括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態、并發癥的篩查等。通過及時地監測和評估,可以發現并處理潛在的治療風險,減少并發癥[19-20]。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提高阿加曲班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