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一些家長參加某學校和街道婦聯開設的由心理學教授主講的“智慧父母學堂”后有了轉變。“我和我老公脾氣都很暴躁,看到孩子玩手機游戲就會罵他,他就會偷偷地玩。”一位母親說。最近一次,她發現兒子又以查資料為名,拿著手機打游戲。當時她覺得“血壓‘呼’地一下升了上來”。但這回她沒有發脾氣,按課堂上學到的,深呼吸幾次,情緒平復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出現了。她竟向兒子學起了玩游戲,起初遭孩子嘲笑的她,到第二周時,已經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隊友了。“知道的越多,越能夠懂得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焦慮會緩解。”還有的家長總結說,“孩子為什么不喜歡我們?太愛講道理了。有了共同語言,溝通才是有效的。如果你講的東西他排斥,他講的東西你排斥,那就不會產生有效溝通。”
(摘自《中國青年報》)
點評:哪位父母沒有因孩子淘氣頑皮、不聽話、做錯事“吼”過孩子?而“吼”又多是氣急而發,于是“急”不擇言,硬話狠話不顧輕重一股腦砸向孩子,怒發沖冠的家長在情緒失控下脫口而出的話常常會對孩子造成心靈傷害。愛孩子,管教孩子,多聽聽專家的建議,會有更多理性和智慧的方式方法可以選擇。易發脾氣的家長遇事要先冷靜,弄清原委,與孩子平等溝通后會發現,心平氣和的交談遠勝于“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