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人共處、如何不淹沒自己的個性卻能與他人保持良好合作?這是一個人今后能生活快樂、事業有成的重要因素。對于孩子來說,則是以后走上社會,學會做人與處世的基本技能。
我4歲多的兒子總是不愿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經常獨來獨往,自己的事不肯讓別人摻和,別人的事他也很少關注,缺乏與人分享的興趣和意識。的確,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中心,被嬌寵慣了,一旦置身于公眾場合,如何與人相處就成了問題。
為了幫助兒子走出自我的小世界,學會和別的孩子和睦相處,我決定有意和他拉開距離,疏遠他。兒子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成天被陪著、逗著,我們都是他的“專職玩伴”,加上他的玩具、零食、繪本、衣物等都完全屬于他一個人,久而久之,他不僅養成了獨處的習慣,而且腦海中缺乏“他人”這個“排我”的概念,總認為自己就是中心,自己就是一切。為了讓他學會和別的小伙伴相處,我暗示丈夫和兩位老人“冷落冷落”他,和他保持一定距離。此后,他無論找誰玩,大家都推說自己忙、沒空,要不就告訴他大人喜歡和同齡人在一起。即使帶他出門,我們也會將他“晾”在一邊,“忽略”他的存在。
在“冷落”兒子的同時,我也給家附近的幾個小朋友做了工作,讓他們邀請兒子一起玩。由于受到“冷落”,心情失落又不甘寂寞的兒子在大人中找不到樂趣,只好學著接近和接納其他小朋友,并在融入新圈子的過程中學會了施予、忍讓。
我還引導兒子去玩那些需要與人合作的游戲,如蹺蹺板、捉迷藏等。一開始我陪著他玩,等他慢慢喜歡上了這些游戲后,我又開始“冷落”兒子,找借口不再陪他,使他不得不找小朋友一起玩。起初,兒子為了玩游戲只能勉強和別的小朋友待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后,漸漸地他與大家產生了友情,開始主動找小朋友玩了。
此外,我還鼓勵兒子學會與人合作。兒子愛看動畫片《獅子王》,我有時忙里偷閑也跟他一塊兒看。獅子王辛巴、梅花鹿賓波、小狗球球等,它們之間相處密切,為了友誼甚至愿意獻出自己的生命。每看完一集,我就問他:誰幫誰干了什么?它們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的?并由此談到兒子自身,如果他也有許多好朋友,即使離開大人,同樣可以得到朋友的關心和愛護。我找了許多描述朋友之間真摯友情的幼兒讀物引導他看,兒子被故事中的友情深深打動了,產生了對友情的渴望,發自內心地想要走近其他小朋友,并學著與他們真誠相處。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兒子進步很快,交際能力大大提升:只要他想玩兒,一會兒就能找來好幾個小伙伴??粗鴥鹤雍屯g小朋友開心地相處,我很欣慰,因為我成功地為兒子“拐了一個彎”。我也很自豪,因為我通過“冷落”兒子鼓勵他與人交往的一番苦心總算沒有白費。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