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去世后,母親把她的隨身物品清理出來,桌上堆滿了戒指、耳環、錢包、老花鏡……讓我們十幾個晚輩挑選,母親悲傷地說:“每人留一兩件吧,做個念想。”
我告訴母親,我只想要奶奶的針線筐。母親會意地點點頭,和我一起去房里尋找。很快,我們就從大堆的物品中找到了它,我懷抱著這個被奶奶撫摸過千萬遍的針線筐,如同抱著親愛的奶奶,刻意的堅強瞬間瓦解,我終于淚如雨下。
從我記事時起,奶奶就有了這個針線筐,和洗臉盆差不多大,里面盛滿了各色布頭、線、頂針、錐子、麻繩、紐扣……縫補用品應有盡有,真的是一個百寶箱。爸爸曾驕傲地告訴我們,解放前奶奶是個織女,心靈手巧,奶奶織的布平整漂亮,是鄉鄰們公認的巧手,很多年輕姑娘媳婦都曾拜奶奶為師,學習紡紗織布技術。新中國成立后,手工織布逐漸被機器織布取代了,但是奶奶勤勞的巧手絕不會閑著,她不但給我們全家縫衣做鞋,還經常幫親戚鄰居做衣服。
小時候,我很喜歡下雨天。因為雨天,奶奶就不會出門干農活或趕集,而是在家里做針線活,我最喜歡偎依在她的身邊看她繡鞋墊。奶奶會用各種彩線繡出漂亮的圖案,花鳥蟲獸均在她的手中神奇地呈現,鞋墊的圖案花紅葉綠,枝蔓向上,蝴蝶縈繞,花瓣、花蕊、葉子和蝴蝶軀干、翅膀的顏色都各不相同。一針一線里藏著奶奶的愛,漂亮的圖案中藏著奶奶的美好祝福。
小時候,我總是盼望著過年,穿新衣、吃美食、領壓歲錢……媽媽還會特意給我戴上漂亮的發夾。我記憶最深的是上小學六年級那年,家中修了新房,因為預算超支有了資金缺口,爸爸媽媽只好四處求人借錢。看到他們憔悴的面容,我想今年過年肯定只能穿舊衣服了,果然,已經到臘月二十九了,媽媽也沒有給我買衣服。面對家中的窘迫,我雖然能理解,但難免失望傷心。大年三十那天清晨,我剛睜開眼,奶奶就樂呵呵地拿出了一件新衣服:“孫女,快穿上試試,看合身不?”我興奮得一躍而起,把新衣服披在身上,忙問:“奶奶,媽媽沒給我買布料啊,您什么時候去買的?”奶奶笑瞇瞇地說:“我的針線筐中有很多布頭啊,我把它們拼起來就是一件新衣服!”我仔細一看,這件衣服是由很多碎布巧妙拼成的,后面有收腰,還做了個蝴蝶結,真是太漂亮了,我激動地抱著奶奶親了又親。中午吃飯時我發現奶奶的手上起了好幾個大大的血泡,我心疼地摟著她,難受得說不出一句話。
如今,奶奶去世十年了,這個針線筐我一直珍藏著。女兒的紐扣掉了,我從筐中找出一粒給縫上;衣服開線了,我也會學著奶奶的樣子,笨手笨腳地縫補。每一次觸摸到針線筐,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奶奶,想起小時候偎依在她懷里的歲月,想起她給我縫的花衣服,想起她繡的鞋墊……小小的針線筐,藏著我對奶奶綿綿不盡的思念。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