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核心素養成為了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我國日益重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建設,致力探索更多更優的核心素養培養路徑。以初中化學的教學活動為例,化學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化學課程教學需要在學科大概念的統攝下進行,從而完成核心素養的培養。所謂學科大概念,是指學科內部具體知識背后更為核心的概念或思想,能夠幫助學生加強理解學科知識的本質,在學習活動中進行深入理解與持續性的構建,引導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并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而項目式學習則更強調讓學生基于真實情境下開展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社會參與感,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由此可見,以學科大概念為統攝的初中化學項目式學習是實現核心素養育人目標的優選路徑,自然應該在教學活動中倍受關注與思考。基于此,本文圍繞“學科大概念視域下初中化學項目式學習”這一主題進行展開,詳細探討了其實踐原則與應用路徑,以期拋磚引玉,為各位一線教育教學者提供可供參考的教學策略。
一、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化學項目式學習設計原則
(一)學生本位原則
在學科大概念視域下,項目式學習的教學設計應該保持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深刻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在設計、規劃所有教學流程時都需要圍繞學生開展,使新課程理念的具體要求在實踐中得到落實。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確定項目主題、設計項目環節時需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具體學習情況進行落實,致力于讓項目式學習既符合學生的興趣點,又能與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相契合。此外,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應該大膽放手,使學生成為項目的主體,以探究者的身份,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生成與內化的全過程,擁有表達自我意見與觀點的充分空間。
(二)真實情境原則
項目式學習模式下,項目的設計絕非是教師的“想當然”,而需要充分遵循真實情境這一基本原則。具體而言,項目設計不僅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關聯,還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具有鮮明的真實性特征。同時,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為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也需要在適當環節設計出一些具有真實性的探究情境。
(三)合作探究性原則
項目式學習與傳統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項目式學習以活動探究為核心,以項目任務為中心,以學生的探究活動作為主要方式,這與傳統教學中學生“各自為戰”的教學設計大相徑庭。因此,在開展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遵循合作探究性原則。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需要考慮到初中階段學生的能力水平與學習方法,因此教師需要積極組建學習小組,并以小組作為開展項目學習的載體,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引和幫助下,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可行性原則
近年來,項目式學習備受教學者的關注,但是也出現了新問題,如不少教學者一味追求項目設計的復雜性、綜合性,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導致學生難以完成項目或者項目無法順利開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充分遵循可行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項目設計中堅持“適中”,以班級整體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設計項目活動,避免項目中的探究任務難度與學生的實際能力不匹配,同時教師還需要提前預設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與困難,積極解決,避免項目式學習在實踐過程中出現問題。
二、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化學項目式學習實踐路徑
(一)確定項目式學習主題
在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化學項目式學習中,確定項目主題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項目式學習主題的設計工作中,教師需要將新課程標準與學科大概念作為主題確定的主要依據。
首先,從新課程標準的角度教師需要依據初中化學學科的新課程標準,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與項目式學習的構建。但是,新課程標準中所確定的學習主題有時候并不能與化學學科的概念完全匹配,這是因為課程標準中將強調的重點放在核心知識與相關概念方面,而項目式學習主題經常包含很多的非核心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可能會涉及多個大概念的應用、構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發現并解決此類問題,對其中的內容進行相應調整。例如,在課程標準中,“物質的多樣性”屬于“物質的性質與應用”主題的大概念,但是就教學內容與要求來看,“物質的多樣性”還蘊含著物質的組成、結構以及轉化等,并不僅僅局限于“物質的性質與運用”。
其次,從學科大概念的角度來看,大概念具有著整合性、抽象性與高度概括性等多種特征。在教學實踐中,學科大概念無法由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而需要教師依托教材、課程標準提煉適合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學科大概念,幫助學生在構建大概念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真正內化,教師在進行以大概念為統領的項目式學習中,需要立足于教學單元,以大概念為核心,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再進一步確定大單元教學主題。
最后,從綜合角度而言,一是,項目式學習的主題確定要結合新課程標準、圍繞學科大概念進行展開,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結構完整、邏輯清晰。二是,項目式學習主題應當具備一定的開放性,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探究意識。三是,項目式學習主題需要具備實踐價值,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等多種路徑探究問題,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獲得過程。四是,項目主題需要圍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設計,打造出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的項目式學習活動。
以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溶液”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包含“溶液的形成”“溶解度”以及“溶液的濃度”三個課題。從這一單元所處位置而言,可以發現其在教學活動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夯實學生前面所學的污水處理與防治,又能為高中化學中“物質的量的濃度”知識埋下伏筆。不僅如此,從核心素養的視域來看,我們發現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能夠推動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等素養。從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要點來看,這一單元的知識要點涉及多維度的化學知識,如“物質的多樣性”“物質的組成”以及“物質的變化與轉化”等學科大概念。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而言,教師可以以學生體育活動后喜歡喝的功能性飲料為切入點,充分挖掘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與探索精神,創設“自制飲料”這一項目式學習主題。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溶液形成、溶液濃度與溶液配制三方面著手,引發學生創設真實的項目情境,加強對化學大概念的理解,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二)設定項目式學習目標
“自制飲料”這一項目貫徹落實了“溶液”整個單元,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隨著項目的推進與完成,循序漸進地掌握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知識與內容,為此教師要設置全面性、科學化的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目標既覆蓋本單元中所有知識要點,又要保障教學目標,貫徹對項目學習活動過程與成果的要求。為促進對大概念的深度理解,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與項目自身需求,在整合課程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項目學習的三維目標。
以項目式學習“自制飲料”的教學為例,其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三)設計項目式學習任務
教師在大概念的統攝下確定項目式學習的主題與教學目標后,要結合教學目標將項目主題細化為層次性、結構化的教學任務,并且就教學任務的具體內容設計驅動性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驅動性問題需要符合學生大概念的構建過程,其難度需要逐步遞進,且需要體現綜合性、靈活性等特征,從而保障核心素養的落實與發展。驅動性問題可以從以下角度設計:首先,驅動性問題需要基于實際問題,以化學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融合來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如何作用于實踐生活的思考。其次,驅動性問題需要堅持“以學為本”的教育理念,保障問題設計讓學生有興趣,學生的學習活動有動力,例如“自制飲料”這個項目充分結合了這一年齡階段學生運動后喜歡喝飲料的特點。再次,驅動性問題需要從多維度、全方位進行展開,從而實現打破學生思維桎梏,培養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最后,驅動性問題要盡可能推動小組合作與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以“自制飲料”項目式學習的任務設計進行舉例,如表2所示。
(四)優化項目式學習展示
項目作品的匯報,是學生完成項目學習活動后,對知識進行內化、應用的重要輸出,也是學生展示項目成果的主要方式。在匯報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項目的過程進行完整展示,也可以在匯報環節中加入組間提問、互評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在深度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思考,最終實現化學學科大概念的構建。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從其他小組的匯報過程中取長補短,既可以提出建議,也可以發現問題,以思維迭代的方式更高效率、高質量地參與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
在“自制飲料”這一學習項目中,通過學生的成果匯報,可以發現學生對此有很高的熱情與興趣,說明與生活密切聯系的項目設計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對大概念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與思想內化,也提高了搜尋信息、PPT制作以及多媒體使用等綜合素質,核心素養得到了發展與落實。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基于學科大概念構建項目式學習活動已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初中化學教師要樹立創新意識,運用科學策略,在深切認識到這一教學方式優越性的同時,完成教學設計,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化學學科的樂趣與魅力,自覺主動地學習與探索化學學科知識。
注:本文系屏南縣第四期教育教學科研立項課題“初中化學項目式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pnjy2022-016)的研究成果。
(劉"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