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是指集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多領域融合的綜合教育。STEAM教育理念強調跨學科學習和自主學習,核心是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在跨學科整合的基礎上,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幼兒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STEAM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更注重幼兒學習的過程,讓幼兒接受不同的觀點,嘗試多種學習方式,體現項目活動的綜合化、實踐化,讓幼兒園活動課程回歸本質,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本文以“幼兒園生態種植活動”為活動主題,將STEAM教育滲透在活動中,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幼兒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STEAM教育理念在幼兒園種植活動優勢
STEAM教育理念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在于幫助人們解決生活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STEAM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實現有機統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初衷。所以將STEAM教育理念融入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能夠很好地體現活動的優勢,提供專業的教學指導,為幼兒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提升幼兒科學素養,開啟科學啟蒙
STEAM教育理念強調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幼兒進行動手操作,獲取知識和技能,即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態種植活動中,幼兒主動參與種植活動,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也能夠給予幼兒充分的空間觀察植物生長過程,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開啟科學啟蒙之路。
(二)培養幼兒協同合作的精神
STEAM教育理念區別于傳統的教學理念,是重視實踐的超學科教育,強調幼兒在合作過程中獲取學習的經驗。因此STEAM教育理念下的生態種植活動要求幼兒能共同協作,完成例如種植、澆水、施肥等環節的任務,并共同分享種植過程中的收獲,體驗合作的過程和快樂,從而培養幼兒社會性發展。
(三)滲透德育理念
在STEAM教育理念指導下,幼兒園的種植活動并非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種植,而是通過整合富有教育內涵且多元化的勞動教育,使幼兒能參與種植、澆水、施肥等環節,讓幼兒在實踐體驗、觀察探索和記錄思考的過程中,達成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標。幼兒在親身體驗種植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幼兒還能學會承擔責任,對自己的植物負責,完成任務成功種植植物,從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為教師提供德育理念滲透的載體。
(四)促進幼兒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STEAM教育理念涵蓋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等多個領域,在種植活動中,幼兒需要通過觀察思考了解種植的科學原理、需要通過測量等數學知識完成種植任務、通過分析使用工具對種植的過程進行設計與記錄。所以在種植活動中,幼兒不僅能學到科學、數學等多方面的知識,還能在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STEAM教育理念下幼兒園生態種植活動設計
(一)項目背景
生態種植活動屬于幼兒園科學活動領域的教育實踐活動,旨在引導幼兒親近大自然,對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持續觀察與探究的學習過程。STEAM教育理念的融入讓幼兒園生態種植獲得的教育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引導幼兒親近大自然,在種植、施肥等實踐操作中培養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開設“建造小小種植園”的STEAM項目活動,與幼兒一同進行種植活動,引導幼兒在種植過程中探索自然規律,感知種植的樂趣,收獲探索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科學目標。
(1)學習種植相關的方法,了解植物生長的需求與環境,能夠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與情況,通過對比了解土壤、肥料、水、陽光、溫度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2)在種植活動中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感知植物的生長、花開花落,探索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
2.技術目標。
(1)引導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熟練運用鏟子、水壺等工具,形成初步的種植能力。
(2)能夠掌握種植的步驟,學會施肥、翻土、澆水的種植方法,體驗技術在種植活動中的應用。
(3)能夠在種植中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提升自我思考能力。
3.工程目標。
(1)能夠引導幼兒參與種植活動的設計中,根據幼兒的喜好選擇種植區域,設計種植布局,有計劃地實施種植過程。
(2)組織幼兒共同搭建簡單的澆水系統,促進種植計劃質量的提升。
4.藝術目標。
(1)用繪畫或符號的方式記錄植物生長的過程,觀察并記錄植物階段性的變化。
(2)用折紙、泥工、建構等方式表現喜歡的植物,引導幼兒在種植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5.數學目標。
(1)在種植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如計算植物的生長速度、測量植物的高度等,培養幼兒的數學素養。
(2)觀察植物生長過程中的數量變化,種植中使用的肥料、水使用等量的記錄,讓幼兒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項目實施
任務一:制定種植計劃
1.項目學習情境創設。
開展STEAM項目式學習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應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引發幼兒的討論與思考,激發幼兒對項目式學習的興趣,從而保證STEAM項目式學習的良好開端。在“建造小小種植園”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如下學習情境。
教師:“春天到了,一切重新開始,種植園里啥也沒有,誰最忙碌?”
幼兒:“是農民伯伯。”
教師:“沒錯!農民伯伯辛苦勞作一年,就是為了在秋天豐收的季節,讓我們能夠度過寒冷的冬天,今天我們就在外面建設一個小小的種植園,說一說你想種些什么呢?”
真實情境的創設過程中,幼兒能參與討論環節,教師可以采取幼兒的想法,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需要完成不同的種植任務,第一小組種植蘿卜、第二小組種植大蔥、第三小組種植黃瓜。
2.制定種植計劃。
種植考查幼兒對生活經驗的掌握程度,大多數幼兒對種植方面的知識掌握的較少,但是教師也要鼓勵幼兒進行討論,互相交流經驗。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在課前對自己所要完成的種植任務進行初步了解,如詢問家長的方式。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播放“延時鏡頭下,各種植物的生長過程”視頻,引導幼兒觀察蘿卜、黃瓜在鏡頭下的變化過程,初步激發幼兒種植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以融入繪本教學,例如《不一樣的小豆豆》《胡蘿卜種子》《妮妮的蒜苗》等繪本能讓幼兒從有趣的繪本故事中感受到種植的過程,為制定種植計劃做鋪墊。教師和幼兒可以結合已有的經驗,制定種植計劃:(1)在種植園規定的區域內播撒種子;(2)要按時澆水、施肥,給種子提供營養;(3)還要檢查土的質量,定期松土;(4)觀察種子的成長過程。
任務二:實施種植計劃
做好前期的情境創設與種植計劃后,教師和幼兒一起實施種植計劃,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并在種植過程中給予幼兒針對性地指導,確保種植計劃的順利實施。對此,教師需要在每個實踐環節對幼兒進行科學系統地指導,使幼兒掌握種植的實踐方法,獲得充分的實踐探索。
1.播種技巧。
引導幼兒領取自己的種植任務,并在種植園內劃分蘿卜、大蔥、黃瓜的種植區域,選中位置后挖土,將種子均勻地散布在土壤表面,然后再用土壤覆蓋。
2.澆水技巧。
不同季節澆水的頻率不同,旱季需要經常澆水,雨季則需要定期排水,還要注意澆水量以及澆水時間的合理安排。制作簡易澆水系統,確保澆水的頻率。
3.施肥技巧。
認識有機肥和無機肥,了解兩者的區別。施肥時要注意種子和肥料的間隔距離。
4.松土技巧。
使用鐵鏟、竹簽等工具慢慢撬動土壤,松土之后可以適當少澆點水。
5.除草技巧。
注意除草的時間,既不能過于頻繁也不能間隔太久,手動除草要注意連根拔起。
通過以上種植技巧的指導與傳授,能夠凸顯種植過程中每個環節的重點,引導幼兒科學種植,有效訓練幼兒的實踐能力,提升種植的科學性。
任務三:觀察種植過程
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幼兒的觀察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運用繪畫的形式畫出植物生長的每一個階段,也可以通過拍照和錄像的方式,記錄“小小種植園”在幼兒照顧下的變化。
1.數學融入種植過程。
為了使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植物的生長過程與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定期測量,如在一周一次的澆水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用卷尺測量植物的高度,并記錄在表格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記錄,使幼兒感受植物的生長速度,感受植物頑強的生命力。同時,教師可以展示不同階段拍攝的照片,讓幼兒感受數量的增加,讓幼兒體會到種植的成就感。從數學的角度讓幼兒的觀察記錄變得更加直觀。
2.繪畫記錄種植過程。
除了運用表格記錄植物高度和數量的方法以外,繪畫也是幼兒表達的一種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自己觀察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并把小組內成員的繪畫作品訂在一起,制做一份“植物觀察書”,提升幼兒知識的融合與思考。
任務四:分享種植收獲
在幼兒的悉心照顧下,“小小種植園”從光禿禿的一片黑土地變成了綠油油的菜地,為了幼兒獲得成就感,教師可以帶領其到種植園里,摘下一顆自己播種的蔬菜。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分享這段時間內為了種植所付出的努力,互相分享種植收獲,使幼兒能夠體會到收獲的快樂,從而在項目式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四)項目評價
項目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能對幼兒整個項目學習的過程進行反饋,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考多角度的評價結果,使評價得分更加客觀、科學。如評價時,教師除了對幼兒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外,還可以參考家長對幼兒的評價,從家長的角度了解幼兒的具體表現,同時也能合理規劃家庭資源,讓種植活動更實際,構建家園共育的理想教育模式。此次“建設小小種植園”的項目式學習評價指標(表1)。
除了教師和家長的評價以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自我反思,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發現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出改變。具體的幼兒自我評級指標(表2)。
通過以上評價的設計,讓STEAM教育理念下的種植活動的育人效果得到強化。第一,教師通過評價表將幼兒的種植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發現幼兒表現好的指標以及欠缺的指標,并且在評價中對幼兒進行贊賞與表揚,通過評價調動幼兒積極性,也能及時發現幼兒在項目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的調整項目計劃,有針對性地解決幼兒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評價表的反饋,教師能系統地指出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幼兒種植的成功率,使幼兒收獲成就感,讓STEAM教育理念下項目學習活動得到落實。第二,教師可以鼓勵家長也參與項目學習,如為幼兒從生活的角度提供種植技巧,讓幼兒形成生活經驗,還要定期邀請家長進園參觀幼兒的種植表現,觀察幼兒在種植過程中的成長,使家長直觀感受在STEAM教育理念的引導下,項目式學習的好處,從而積極配合幼兒園的活動開展,進行平等的家園對話,構建家園合作的良好平臺。第三,教師要鼓勵幼兒進行反思。幼兒對自我的認知程度不足,無法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在學習活動中存在不自信的現象,所以,教師也應引導幼兒更好地認識自己,從自我評價中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培養幼兒的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從而讓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項目學習。
三、結語
STEAM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以幼兒現實生活為出發點,搭建主題活動框架,強調幼兒的主體性、體驗性和探究性。同時,充分整合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的教育資源,培養幼兒的核心素養,從而掌握與生態種植相關的實際問題,使幼兒以綜合、實踐、合作和創新的角度來審視問題,在項目活動中逐步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并為其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從STEAM教育理念的視角下,分析了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的優勢和過程策略,不斷深化STEAM教育理念在幼兒園項目式學習中的應用,在實踐、觀察、交流等過程中提升幼兒認知水平,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劉"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