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人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中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積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政黨文化。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精神內核和精神標識,是其具體的文化樣態。作為政黨文化的內核,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具有凝聚全黨意志的整合功能、規范黨員行為的規范功能、塑造政黨形象的識別功能、引領社會風氣的教化功能、提升傳播效能的話語功能等功能。發揮好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功能,有利于凝心聚力,為奮進新征程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 D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24)02-0107-10
〔基金項目〕2020 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西方主流政黨的困局與中國共產黨的顯著優勢比較研究”(20AKS024)
〔作者〕郭美靜,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河北石家莊 050024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一個政黨也是如此。只有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才能立黨、興黨、強黨。從2021 年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明確使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①概念,到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并再次重申構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性,再到2022 年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②,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黨的理論和建設中的重要性得以充分彰顯。自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概念提出以來,學界圍繞其內涵構成、形成脈絡、價值功能、踐行路徑等多角度展開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關于其功能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視角:一是從政黨建設本身而言,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具有強黨功能,既是立黨興黨的紅色基因,也是新時代建設強大政黨的精神引領①;二是從黨和社會全局而言,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具有文化價值、政治價值、社會價值等價值功能②;三是從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具有科學真理的導向功能、英雄模范的激勵功能、紅色基因的傳承功能、大局意識的凝聚功能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③。“政黨文化是由政黨意識形態及其宣揚的價值理念,以及政黨成員共同的政治取向和由此決定的政黨形象等內容所構成的政黨的精神結構”④,可見,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可以視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重要內容,能夠運用政黨文化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概念提出時間不長,學界基于政黨文化理論研究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尚有很大研究空間。基于政黨文化視角研究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理論層面有利于深化其研究,豐富相關理論;實踐層面有利于新時代進一步宣傳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一、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內核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個偉大成就的精神源泉,是在持續引領、感召下形成的一種特殊政黨文化。可以說,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精神內核,是中國共產黨獨特的精神標識。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能夠成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內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彰顯我們黨政黨文化的先進屬性。進入近代,中國人在黑暗中彷徨和艱難探索,洋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都失敗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也帶來了新的希望。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成為引領中國走向光明未來的堅強領導核心。在偉大建黨精神以及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引領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自中國共產黨成立起,便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而這也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靈魂,深深融入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當中。習近平指出:“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① 馬克思主義所體現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早已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當中,成為中國共產黨不斷追求進步與發展的精神動力。正是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生成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引領下,我們黨才帶領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內蘊的馬克思主義本質進一步佐證了自身政黨文化所具有的先進性。
二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彰顯我們黨政黨文化的人民立場。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② 同樣,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區別于其他政黨文化的顯著標志便是其人民立場。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便明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注重維護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的普通勞苦大眾的利益,真正把人民“裝在心里”“鐫在旗上”。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對其始終堅持以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核心價值追求的最佳詮釋。比如, 建黨精神中的“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紅船精神中的“立黨為公、忠誠為民”,都可見建黨精神、紅船精神在形成之始就把人民融入自己的精神血脈,而人民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不斷賡續發展的精神動力。
三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彰顯我們黨政黨文化的紅色血脈。我們黨在漫長艱難的革命歲月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描下了紅色底色、注入了紅色基因。對于共產黨人來講,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所彰顯的共產黨人的紅色氣質和紅色血脈早已融入自己政黨文化的基因中。比如,建黨精神體現了“不怕犧牲、英勇斗爭”③的精神,長征精神體現了“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④, 抗戰精神體現了“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⑤, 抗美援朝體現了“ 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⑥,“ 兩路”精神體現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⑦的信念等等,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所特有的紅色基因。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體現出來的強大精神意志正是因為傳承了紅色血脈,而這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獨特之處。
四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彰顯我們黨政黨文化的生機活力。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之所以充滿活力,主要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能夠不斷結合時代與實踐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任何一種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生成的,但其并非只是當時時代的精神寫照,亦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彰顯,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價值和意義。特別是隨著時代發展,黨不斷賦予這些革命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使其依舊煥發生機活力,不斷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譜寫新的樂章。比如,延安精神是延安時期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精神支柱。新時代,延安精神所蘊含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內涵依舊能發揮重要作用,如在反對“四風”當中,弘揚延安精神就能夠對形成全社會良好風尚起到積極引導和促進作用。站在新征程的起點上,延安精神被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習近平在2022 年10 月27 日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強調:“全黨同志要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無論我們將來物質生活多么豐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丟,腳踏實地、苦干實干,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①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絕非一成不變的,而是在歷史中形成、在時代中豐富和發展,這種與時俱進的特質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永葆生機活力的原因。
二、整合功能:凝聚全黨意志
只有總體上實現全體黨員對本黨的認同,政黨才可能使黨員朝著共同的政治目標而統一行動,做到步調一致。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最根本的方面就是要以政黨文化來熏陶、感召黨員,達成黨組織的價值整合,從而統一全體黨員的思想認識。“政黨文化能夠培養黨員的共同心理、意識、行為、習慣,甚至感情和性格,從而實現政黨組織成員心理的相互認同,進而實現政黨組織的價值整合,最終使政黨擁有強大的凝聚力量。”②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政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共有心理和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從建黨精神到延安精神, 從抗日戰爭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 從沂蒙精神到脫貧攻堅精神, 從“ 兩彈一星” 精神到載人航天精神等,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始終以鮮明的政治導向和高尚的政治品格凝聚全黨、激勵全黨。可以說,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政黨文化發展的精神紐帶,能夠為黨員提供明確的價值取向和情感認同。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作為一種特殊政黨文化,一方面,可以從中汲取信仰力量。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便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共產主義的理想,吸引了無數優秀人才加入并且投身到踐行初心使命的實踐當中。要實現中國共產黨的宏大理想,就要求全體黨員自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并且投身到把崇高理想轉變為現實的實踐當中。但在一些不良思潮的影響下,一小部分黨員干部出現了精神上“缺鈣”、理想信念不堅定的情況。面對這樣令人憂心的狀況,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汲取信仰力量則是有力舉措。從面對嚴刑拷打寧死不屈的江竹筠——紅巖精神,到“怕死不當共產黨”的劉胡蘭——劉胡蘭精神,到做一顆“螺絲釘”的雷鋒——雷鋒精神,再到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焦裕祿精神……眾多黨員干部用行動乃至生命詮釋了信仰的價值和力量,以崇高的精神召喚和引領著我們。繼承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可以有效發揮政黨文化作為信仰文化的功能,進一步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可以凝聚價值共識。長期以來,我們黨一直十分重視用本黨的價值觀念來教育黨員,以政黨文化實現本黨價值的整合。比如,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等,在濃郁的學習教育氛圍中,政黨文化也潛移默化地重塑了黨員的思想,使之成長為黨和國家需要的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政黨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政黨目標、價值、性質的生動體現。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教育、影響、引導組織成員,能夠更好地增強全黨的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從而有效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新時代新征程上,持續發揮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價值凝聚作用,有利于進一步凝聚共識,為中國共產黨注入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三、規范功能:規范黨員行為
政黨文化最為直接的功能便是塑造和培養黨員。政黨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約束力量,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黨員的行為。“只要一個人身處一種文化之中,即使他并不對這種文化‘傾心向化,他也必須按照這種文化確立的基本原則來行為。”①政黨文化作為一種全體黨員認同的文化,某個黨員的思想和行為一旦與其不一致或者相悖,就會獲得黨組織的“不認可”或者“排斥”,因此其只有在思想和行為上符合政黨文化的“約束”,才能融入黨的組織。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雖然不是一種制度規范,卻為黨員干部行為樹立了明確的榜樣和標桿,會對廣大黨員干部行為起到明顯的約束和導向作用。比如,如果不知道做一名什么樣的黨員干部,學習和領悟“焦裕祿精神”就能夠明白,黨員干部就是要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始終將人民裝在自己心里。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塑造和培養黨員干部,能夠為黨的各項建設提供精神養料,從而更好地將初心使命融入血脈,踐行到實際行動當中。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作為一種特殊政黨文化,一方面,可以約束黨員行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本身就蘊含了對黨員行為的政治規范、道德規范和其他方面的規范。比如,西柏坡精神蘊含了“兩個務必”的權力觀;焦裕祿精神蘊含了“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①;等等。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本身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規范和行為規范體系,能夠對黨員干部行為起到約束和限制作用。新征程上,要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教育、影響每一個黨員,錘煉其黨性。同時,在實踐中要逐步探索有效發揮精神譜系的行為約束功能機制,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另一方面,可以引導黨員干部行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對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具有強大的引導功能。新征程上,這種引導功能有利于將全黨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當中。比如,建黨精神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延安精神引導全體黨員干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雷鋒精神鼓勵黨員干部要服務人民、助人為樂,脫貧攻堅精神引導基層干部要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等等。新時代新征程,依然要突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引導功能,以精神引領行為,激勵黨員干部勇擔當、善作為,從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四、識別功能:塑造政黨形象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政黨也有不同的政黨形象。“政黨形象作為反映政黨政治實踐活動的具體形態,是政黨自身政治屬性和組織特質的表達方式。”②一個政黨特別是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重視政黨形象建設。一個開放、負責、清廉的政黨更容易獲得群眾的支持,一個封閉、敷衍、腐敗的政黨一定會喪失民心。當然,政黨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由這個政黨的內在氣質即價值取向、指導思想等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是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基礎上以及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形成的,具有自身鮮明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獨特的政治標識。中國共產黨向來十分重視以政黨文化建設政黨形象,特別是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化與外顯來彰顯自己的內在氣質。與世界上許多政黨相比,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已成為其政治立場和政治作風的鮮明體現,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重要精神標識。比如,西方政黨所吹捧的“民主”“自由”等口號,實際上只是一個又一個“陷阱”,本質上維護的還是少數資產階級的利益。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立足根本便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特征。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一心為民的蘇區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還是和平建設年代形成的親民愛民的焦裕祿精神、以人為本的抗震救災精神、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等,都是以人民至上作為其精神本質的,這正是中國共產黨政黨精神與其他西方政黨政黨精神的本質區別。可以說,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政黨形象的載體,是政黨文化建設成效最直接的外在體現。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作為一種特殊政黨文化,一方面,在國內可以增強黨的形象認同。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滄桑而依舊能風華正茂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建構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所彰顯的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政治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發揮了重要的形象塑造作用,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吸引力、號召力。比如,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在軍事、經濟等方面的實力相差甚遠,但短短三年,中國共產黨就取得了最終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雖然國民黨失敗的原因是復雜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主義和信仰的缺失。大量黨員陷入爭權奪利和派系斗爭當中,國民黨已經完全喪失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但中國共產黨恰恰相反,紅巖精神、劉胡蘭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無不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堅定追求,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獲得廣大人民支持和擁護的重要原因。新時代新征程,大力宣傳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能夠有效塑造黨為人民服務、踐行初心使命的政黨形象,從而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認同,進一步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另一方面,在國際上可以提升黨的形象。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黨政黨形象的生動呈現,這一點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便已經得到證實。比如長征精神,作為第一個到陜北采訪紅軍的外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首次向全世界全面報道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經過,并將長征譽為“軍事史上偉大的業績之一”“歷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回宣傳”“激動人心的遠征史詩”①,使更多西方國家民眾認識到了長征精神,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正面形象。中國共產黨形象關系著人民群眾對黨的支持和擁護,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宣傳與弘揚恰恰在中國共產黨形象塑造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形象并不是簡單的幾句口號、幾個符號等就能夠展現的,只有清晰、鮮明的中國共產黨形象才更容易獲得世界人民的認同和支持,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使干凈、忠誠、擔當的中國共產黨形象更加清晰、更加強化。比如,絲路精神所體現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等內涵能夠使世界人民更直觀形象地認識、理解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交往中,講好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故事能夠進一步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和認同,從而塑造出百年大黨應有的良好形象。
五、教化功能:引領社會風氣
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不僅作用于中國共產黨內部,作為執政黨的政黨文化必然會發揮政治社會化的功能。“中共政黨文化社會化是中國共產黨通過各種途徑和策略,向社會大眾宣傳本黨的政治信仰、價值觀念、政治傾向,并被社會大眾所認同和接受的過程。”①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蘊含了中國共產黨自身的政治思想、價值、立場等內容,宣傳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本身就是政黨文化社會化的過程。因此,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作為執政黨的先進文化,在獲得廣泛社會認同的同時也可以規范和引領普通民眾的行為,從而實現社會風氣向上向好。比如,科學家精神、勞模精神、企業家精神等在彰顯各行各業優秀人才的先鋒品質的同時,更能引領無數普通人愛崗敬業、求實務新、艱苦奮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作為一種特殊政黨文化,一方面,可以形塑社會行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百余年歷史中形成的所有精神樣態的集合,屬于先進文化,具有引導、教育、激勵等功能。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范,他們身上所展現的高尚精神和優秀品質值得全社會學習。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代表的先進人物、感人事例為育人素材,可以更好地使人們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神實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形塑社會行為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引領社會風尚。黨的行為和作風關系著政風、民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理論、正確價值、優良作風等的凝結和呈現,是中國共產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來源。在西方思潮和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一些錯誤思潮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蝕著人們的精神世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具有很強的導向性,是引領社會風氣的風向標。因此,要消除社會上種種不良風氣的影響,就要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引領社會風尚。學習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要讓學習精神譜系融入日常、化作經常,使之在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風,從而引領社會新風尚,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偉力。比如,通過開展學習雷鋒精神活動,可以使人們認識到雷鋒身上那種大愛和忘我精神的偉大,從而有助于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進步。
六、話語功能:提升傳播效能
話語是特定主體思想、價值、認知等主觀意識的語言載體,實質上是一種身份關系、知識和情感的體現。福柯指出:“話語意味著一個社會團體依據某些成規將其意義傳播于社會之中,以此確立其社會地位,并為其他團體所認識的過程。”① 對于政黨組織而言,政黨話語成為其目標、宗旨、政策等政治思想的特定表達。在政治生活中,誰占據了政治話語的優勢和主導地位,誰就能夠更好地獲得人民的認同和支持。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政黨話語必然體現黨的綱領、目標和主張等,可以為政黨文化發揮成效提供客觀的表達和傳播載體。因此,新時代構建富有深意、新意的政黨話語,對于發揮政黨文化凝聚黨心、民心的功能,提升中國共產黨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至關重要。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奮斗中形成的,是中國共產黨珍貴歷史的載體和符號,比如,紅船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是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的追憶;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焦裕祿精神等是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史的印象;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是對改革開放歷史的記憶;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是對新時代奮斗史的回顧;等等。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建構政黨話語能夠使中國共產黨政黨話語更有說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進一步增強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作為一種特殊政黨文化,一方面,可以豐富話語內容,提升政黨文化宣傳力。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黨在政黨話語方面容易出現宣傳表達枯燥、敘事姿態懸浮、真情實感缺失等困境。以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正是共產黨人踐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史,其中包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黨的故事、人物、事件,是中國共產黨政黨話語詮釋最生動的素材資源。在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中,包括了張思德、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孔繁森、王杰等英雄個體及多個英雄群體,以生動真實的話語講好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展現共產黨人身上的“崇高”與“平凡”,能夠更好地增強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宣傳實效。另一方面,可以增強話語認同,提升政黨文化吸引力。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話語從來都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是立足于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產生和發展的。無論是中國共產黨在早期形成的紅船精神、建黨精神等,還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與天斗”改天換地中形成的右玉精神、塞罕壩精神等,無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克服各種“天災”中形成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還是在新時代奮斗中形成的脫貧攻堅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都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孕育生成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實踐中產生,最終指向也是實踐。用真實可感的事件、人物、成績展示黨百余年來始終堅持的政治理想、高尚品格和優良作風,能夠有效提升政黨話語的傳播效力,增強黨員和人民群眾對黨的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
七、結語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不是生成后便被“束之高閣”,而是在時代發展中不斷推動新的實踐發展,又在新的實踐中實現自身的完善與升華。比如,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形成的精神,其不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涵養了中國共產黨堅定理想、頑強拼搏的精神,激勵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更是在中國共產黨取得全國范圍內執政地位后更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克服一個個艱難險阻的重要精神指引。進入新時代,長征精神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在指引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走好新的長征路”成為新的目標與動力。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每一個具象化的精神都像長征精神一樣,產生于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實踐中,也在時代發展中不斷引領中國共產黨新的實踐。因此,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絕不是靜止的、停滯的,而是變化的、發展的。作為政黨文化的內核,新征程上不僅要重視建立學習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機制,還要注重建立轉化機制,切實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轉化為日常的、可見的現實行動。
總之,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政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崇高理想、奮斗意志、樸素作風等優良傳統體現。正如習近平所說:“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① 新時代新征程,學習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切實發揮其政黨文化功能,必將有力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成功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壯美華章。
(責任編輯 肖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