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家安排婚姻計劃是技術性較強的過程,需要全方位進行梳理,尤其要從企業的角度制定規劃,審慎、理性對待協議內容、討論過程、協議定義等,盡量減少感情傷害。
制定婚姻章程
婚姻章程需結合具有法律效應的婚姻協議,對家族與企業中的關鍵問題進行約定。雖然每位企業家的情況各異,但可以構建相對明確的框架,明確企業家在婚姻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包括財產性條款、企業資產條款等關鍵要素。
財產性條款
1.婚前財產歸屬和保護:明確各自婚前財產的權屬,防止婚后因財產問題產生糾紛;
2.婚后財產管理:例如,是否實行共同財產制、分別財產制或其他方式;
3.家庭支出的分擔方式:對家庭支出的財務來源進行約定;
4.遺產繼承的安排:對雙方父母的財產繼承問題作出約定;
5.投資和經營活動的權益分配:涉及一方或雙方在企業中的股權、收益分配等;
6.夫妻共同債務:例如,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與第三方產生借貸、擔保或侵權等關系所需償還的債務應由其個人償還,但另一方書面同意共同償還的除外;
7.稅務安排:婚前協議中的資產轉移可能會產生稅務影響,應考慮稅法規定。
企業資產條款
1.企業資產狀況:就企業的管理、運營、財產狀況以及未來規劃等進行充分溝通和協商,確保各方對企業和婚姻中的潛在利益沖突有清晰的認識;
2.明確協議內容:明確企業股權結構、管理權責、收益分配、遺產繼承等關鍵問題;
3.資產界定:明確指出企業資產的權屬情況,包括哪些資產屬于企業,哪些資產屬于個人;
4.資產處置:規定在婚姻存續期間對企業資產的管理、使用和處置方式,以及婚后的資產增值分配;
5.責權利分配:如果夫妻雙方都涉入企業經營管理,應明確雙方的責權利分配。
非財產性條款
1.婚后生活方式的安排:例如,是否與父母同住,孩子教育和養育問題等;
2.婚后個人興趣的保持:尊重雙方的個人愛好,確保婚后生活不因一方的生活習慣改變而受影響;
3.家務分擔:明確家務分工和承擔方式。
婚姻關系維護
1.婚姻協議執行:明確如何在未來的婚姻生活中執行協議內容,以及如何處理可能的爭議。可以考慮設立監督機制,例如定期審計或者第三方監督,以確保協議的執行;
2.忠誠與約束:對雙方在婚姻中的忠誠義務作出規定,并規定違反忠誠義務的后果;
3.婚姻危機的處理:例如,一方出軌、長期分居等情況下的協議安排;
4.離婚等安排:關于處理與離婚相關的婚姻財產、贍養費等內容。
子女相關條款
1.孩子撫養權和監護權:明確關于孩子出生或撫養的責任和權利;
2.教育權的分配:如何共同參與孩子的教育和成長。
協議修改和終止
1.修改條件和方法:如何根據外部情況變化修改協議內容;
2.終止條件:何種情況下協議失效;
3.協議的生效與監督:婚前協議應當依法進行公證,并在婚姻登記機關進行備案。由于涉及企業資產,婚前協議的法律性質和效力尤為重要;
4.隱私和保密協議:由于涉及企業商業機密,協議中可以包含保密條款,規定雙方對商業秘密和財務信息的保密義務。
制定婚姻政策規則
家族憲章是國際通用的家族治理工具,可以將婚姻政策納入其中。作為家族溝通的結果,家族憲章包括管理家族企業關系的規則和程序,并由每個家庭成員簽署書面協議。家族憲章通常涉及控股家族的企業涉入、股權安排、股利政策、董事會治理等,而這些也是需要將婚姻章程納入其中的。
家族憲章是家族整體深思熟慮的結晶。討論和編寫的過程甚至比內容更重要,因為制定過程為家庭成員聚在一起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討論并闡明自己的價值觀,有利于達成共識。
管理婚姻協議進程
管理婚姻協議是決定進程成敗的重要因素。在訂婚過程中,討論的過程與內容同樣重要。如果雙方之間的對話圍繞著婚前協議、經濟責任和婚姻角色,很容易陷入帶有威脅、溝通不良的對話中,削弱親密感。[19]
如何既簽署適當的婚前協議,又不損害雙方的未來關系,是科學也是藝術。雙方應當對協議自由表達,且不能限制父母的參與,可通過有效、開放的過程,引導未來的家庭發展。在國外,雙方通常有律師作為各自的代表,但并非完全通過第三方,而是在準夫妻之間進行直接而坦誠的對話。[20]
盡早向家族新成員解釋必要性,讓每個人都形成一種責任和意識,能夠清晰認知到:進入家族,并不是要拿走什么,而是要共同保護家族資產。這是適用于所有人的準則。[21]而婚姻協議的另一種本質是兩個人之間的承諾,在步入婚姻后,夫妻雙方可以更加清晰將共同擁有什么,以及未來如何共同前進。
如果一對準夫妻能夠共同經歷這樣的過程,將問題擺到桌面上,有助于加深彼此的了解,學習如何傾聽和理解對方,以及如何妥協,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在必要時重新協商婚姻契約,學習更好地處理婚姻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現的沖突,共同面對未來的婚姻生活和家族事務。
制定股權治理協議
股權治理是“民營企業法”的核心,需要建立兩大系統的法律契約關聯,明確解決夫妻共有股權等股權糾紛的程序和仲裁標準。一方面,從企業治理維度,通過股東協議、公司章程等治理文件,約定家族與其他股東之間的責權利;另一方面,從家族治理維度,通過股東協議、婚姻協議中的股權約定等,規范家族內部的股權轉讓、表決權等事宜。由此,股東協議作為實現家族治理目標的重要手段,核心是要管理家族股東之間以及與非家族股東的關系,制定出售、購買、轉讓、質押等條款。
以離婚為例,離婚分割股權時面臨的關鍵問題包括:
1.當離婚一方想要出售股份時,哪些股東具有優先購買權,以及如何行使?
2.如果存在股東之間的沖突或爭議,如何通過第三方估值或其他條款來解決?
3.約定回購股票的定價機制等方式,例如基于凈資產或收益的公式定價等;
4.約定收購股權的融資方式,例如分期支付等;
5.在哪些條件下股東協議可以解除?
由此,家族憲章通過股東條款,對股權的轉讓進行限制,保持家族股權的穩定性,不能自由出售股份。在夫妻離婚等情境下,與婚姻財產相關的股權協議,可以包含以下條款:
1.股東利益保護條款:可規定新家庭成員的最低持股比例,規定每個家族分支及配偶在董事會中的席位等。
2.股東退出計劃:提供一方出售業務或其他方式的退出策略,規定股權的出售條件(例如優先購買權等),以管理資產流失的風險;
3.優先購買權:離婚一方退出的情況下,另一方的優先購買權,包括股票估值協議以及是否有流動性溢價;
4.隨售權和拖售權條款:股權協議中可包括這兩項條款,允許當一方出售其股權時,另一方有權選擇以相同價格同等條件,“跟隨”大股東一起出售股權。
婚姻章程與企業章程中的股東協議等條款,秉承同樣的法律邏輯和標準制定,把其他非控股股東的利益納入其中,由此形成統一的法律體系。
2024年7月1日起新公司法將正式施行,企業家們也可在司法實踐中逐步探索,從“民營企業法”邏輯出發,自上而下梳理雙重架構、促進治理平衡,減少離婚等婚姻事件對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
本文作者高皓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安靜系高級研究專員
參考文獻
[1]Mitu?Gulati?et?al.,Connected?Contracts[N],?47?UCLA?L.?REV,2000.
[2]Benjamin?Means,?The?Contractual?Foundation?of?Family-Business?Law[J],?Ohio?State?Law?Journal?,??(2014):?675-732
[3]Elizabeth?S.?Scott,?Robert?E.?Scott,?Marriage?as?Relational?Contract[N],?84?VA.?L.?REV,1998.
[4]賀劍.夫妻財產法的精神——民法典夫妻共同債務和財產規則釋論[J].法學,2020-07.
[5]DALLING,?SAMUEL,JED?.Regulating?Prenuptial?Agreements:?Balancing?Autonomy?and?Protection[J]?.?Durham?theses,?Durham?University.?2013.
[6]王湘淳.論夫妻股權的漸進式分層共有[J].清華法學.2023(1):187-207.
[7]周游.?股權利益分離視角下夫妻股權共有與繼承問題省思[J].法學,2021-02-18.
[8]王涌,曠涵瀟.夫妻共有股權行使的困境及其應對——兼論商事法律與婚姻法的關系[J],法學評論,2020-01.
[9]繆宇.?夫妻共有股權:形成、管理和處分[J].?社會科學研究,2022-06.
[10]托馬斯·澤爾韋格,高皓.家族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
[11]Livingston,?Abby?.?Make?your?Family?Business?Divorce?Proof[N].?Nations?Business,?1997-01.
[12]Benjamin?Means.?The?Contractual?Foundation?of?Family-Business?Law[J].?Ohio?State?Law?,(2014):?675-732.
[13]Brian?Bix.?Bargaining?in?the?Shadow?of?Love:?The?Enforcement?of?Premarital?Agreements?and?How?We?Think?About?Marriage[J].William?&?Mary?Law?Review,1998.
[14]Sharon?P.?Krone?.Annotated?Bibliography:?Prenuptial?Agreements[J].Family?Business?Review,2004?.
[15]Helmut?Rainer.Should?we?write?prenuptial?contracts?[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7:?337–363.
[16]Florence?Kaslow.Enter?the?Prenuptial:?A?Prelude?to?Marriage?or?Remarriage[J].Behavioral?Sciences?and?the?Law,?1991.
[17]Jerry?E.?Randall,?Jan?Keefer.Taking?the?Family?Out?of?the?Family?Business?In?Divorce?Cases[N].?American?Journal?of?Family?Law,?2011;25(3):71-80.
[18]Brian?Bix.?Bargaining?in?the?Shadow?of?Love:?The?Enforcement?of?Premarital?Agreements?and?How?We?Think?About?Marriage[J].William?&?Mary?Law?Review,1998.
[19]Sharon?P.?Krone?.Annotated?Bibliography:?Prenuptial?Agreements[J].Family?Business?Review,2004.
[20]Mendoza?D?S?,?Krone?S?P?.?An?Interview?with?Judy?G.?Barber:?Prenuptial?Agreements,?Intimacy,?Trust?and?Control[J].?Family?Business?Review,?2010.
[21]Livingston?A?.?Make?your?family?business?'divorce-proof'[N].?Nations?Business,?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