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婷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于企業來說,會計核算業務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完善內控監督機制,加強企業內部審計能力,還能夠打造出一支信息化的會計人才隊伍,從而使資金管理流程得到優化。并且,通過融合信息技術的會計核算業務,還能夠優化審批流程,規范信息環境下的資金管理步驟,大大促進了企業業財一體化建設進程。基于此,文章著重研究在信息化背景下,對企業會計核算優化的具體對策提出建議,以期為業內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企業;會計;核算優化
信息技術與企業會計核算業務的融合能夠促使企業立足地區經濟發展趨勢,提升企業競爭力,保持健康良好的發展狀態。因此,企業要重視信息化建設,在會計核算業務中提升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工作效率,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實現資金風險防控。還要立足于企業實際發展規模,提高財務管理水平,落實自身監督職能,提高思想站位,從全局視角出發,考慮企業的未來發展動向,從而促使信息化財務核算業務,能夠為公司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一、會計核算與信息化概述
(一)會計核算
目前會計核算逐漸呈現集中化趨勢,不僅能夠建立規范的工作流程,還能夠減少不合理的費用開支,從而幫助企業完成財務清算和內部控制。而在此期間,會計核算也能夠建立相對應的管理機制,加強對企業內部資金流通的監督作用,進一步提升工作人員的履職意識,促使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通過制度建設凸顯出會計核算中信息的真實性。
(二)會計信息化
會計的信息化是基于會計核算,在新形勢下利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及通信技術,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數據和資金流動數據進行集中處理,從而對數據進行篩選、處理、加工和傳輸的過程,以便于為公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并且會計的信息化能夠為企業挖掘更多的經濟效益,尤其是相比于傳統會計核算方式來說,更加便捷高效的合作方式,能夠寫出更具有參考價值的企業信息和數據內容。
此外,信息化也讓會計核算規范了企業財務和業務流程,使其實現部門上的有機重合,且通過一個統一的管理系統和平臺,能夠將信息數據集中于平臺中進行分析,從而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了更加清晰的數據內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的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完成數據溝通,進一步減少數據溝通成本,打破不同崗位和部門之間的信息傳輸壁壘,對提升經營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信息化背景下企業會計核算業務現狀
目前,企業會計核算的信息化能力在穩步提升中,但仍存在例如會計核算信息化專業人才缺乏問題,致使信息化轉變意識薄弱,以及會計核算信息化系統建設粗糙問題,致使系統與其他系統和技術的融合困難,加之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導致企業會計核算業務發展的信息屬性占比過小。
(一)會計核算信息化專業人才缺乏
目前企業大部分從事會計核算業務的人員,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層次不夠深,了解簡單的財務軟件操作,不能適應信息化發展要求,加之會計人才市場存在飽和狀態,要想使會計合作人員既具備專業知識,又具備信息化操作能力,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并且專業人才的缺乏,更會導致會計核算信息化轉變意識薄弱,即單純將信息化轉變認為是系統代替手工統計,重視基礎設施的完善,忽視軟件信息技術的開發,從而導致計算機不具備精細化的會計核算功能,讓資源白白浪費。
此外,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隨著進度的不斷推進,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會產生不斷放大的目標差距,這會使公司內部業財部門產生利益沖突,若是財務人員過于追求內部控制,而忽視企業發展需要,則會導致企業資源內耗,與會計核算信息化的建設初衷背道而馳。
(二)會計核算信息化制度建設缺失
第一,從預算角度來看,預算制度的建設是會計核算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前提,但現階段企業在預算管理環節,預算制度建設缺失,導致企業無法將制度貫穿于經營核心中。并且預算機制的建設還存在誤差,企業通常對預算的具體數據不甚了解,而預算的準確性也有待考量,從而導致企業財務們在實際監管預算的過程中,會稍顯力不從心,也不能根據預算制度加強事前費用成本控制。
第二,從核算角度來看,企業需要調整財務管理的某些制度,才能夠達成內部風險控制目的,但核算制度建設缺失,導致企業產生部門分裂現象,且責任劃分不明晰,監督作用微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財務人員在內部控制的過程中,無法及時發現核算漏洞,從而使有效的反饋無法出現。
(三)會計核算信息化系統建設粗糙
會計核算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存在不同環節上的粗糙現象。
第一,在系統功能設置環節,現階段企業的財務報銷信息系統存在過多缺陷,系統功能設置單一,也會導致財務人員被迫利用手工核算方式進行工作。例如企業若是財務系統上缺少固定資產管理功能,則會導致部門員工無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對企業固定資產進行實時監控,從而導致這一部分的數據反饋內容缺失。并且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信息化建設時,無法對系統的運行質量進行評價性回顧,讓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不斷放大,長此以往則會導致信息流程缺乏真實性,使會計核算工作呈現出諸多漏洞。這也表明要加強會計核算信息系統建設,需要企業優化自身管理流程,健全管理體系,大刀闊斧進行業務改革和優化升級,從而利用信息系統優化財務數據交互流程。
第二,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環節,由于會計核算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利用計算機進行業務核算,但計算機通常帶有網絡病毒,病毒一旦侵入公司內部電腦,導致信息丟失,從而使商業機密被泄露,對企業的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并且會計核算的信息化建設,通常是將會計信息轉換為電子文件,進行硬盤或磁盤存儲,一旦病毒篡改了會計信息,稽查人員就會很難發現這類無痕跡竄改行為,最終使企業產生不可估計的經濟損失。
三、信息化背景下企業會計核算優化對策
(一)利用信息技術,促使企業會計核算系統得到優化
第一,企業會計核算系統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合理選擇建設方案。企業會計核算信息化建設會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立足成本效益進行選擇,通常有兩種選擇形式。一種是企業選擇外包形式,即聯系軟件公司,設計信息系統,并對其進行持續性地升級、開發和維護。這種方法能夠降低企業的系統開發成本,從而獲得質量更高、更加及時的軟件服務,但企業也需要承擔更多的維護成本。而另一種則是企業具備自主研發能力或購買力,直接研究核心系統模塊,并針對自身進行優化。這一方式也具備成本較低優勢,但企業需要配備專業的系統開發人員,且系統的開發周期較長,后續維護也需要及時加強人員的專業素養,以確保系統正常有效運行。
第二,企業會計核算系統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增強系統功能。在功能建設環節,企業要根據固定資產和資金管理規模,優化賬務處理、工資績效、費用報銷、預算管理、資金管理等模塊,還要對一些落后的模塊進行適當舍棄和刪減,并且企業要將固定資產中折舊、報廢等流程,重新納入模塊當中,進一步形成不暢的管理路徑,從而幫助企業更好的管理內部資產。例如在固定資產的采購環節,要在產生購買需求的同時進行經費審批,隨后進行固定資產采購,完成入庫后,要對固定資產實物粘貼編碼和標簽,做好固定資產的卡片管理,以每月為期限自動計算提取,進行折舊處理,生成會計憑證后完成報表產出。而在固定資產產生變動時,要進行適當調撥,并進入資產卡片管理程序。相對應的,一旦固定資產產生了報廢需求,則要經過總公司的領導審批,才能對資產進行清理,并繼續考慮是要將其變賣或報廢。這一方式能夠解決企業固定資產管理難題,通過信息化的管理系統對固定資產總額進行篩選和查找,從而降低人工核算存在的固定資產折舊誤差。
(二)利用信息技術,促使企業會計核算制度得到優化
首先,企業要利用信息技術建設完備的預算制度,從而優化費用事前審批流程。第一,企業要立足自身發展前景,加強對全面性預算的認知,并培養人員加強對預算編制方法的理解程度,并且企業要在內部管理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建立全面性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流程,建立出層次分明,責任清晰的數據分析組織,打造出強有力的預算編制審查部門和進度監控部門。第二,企業要設計科學合理的預算考核體系,并從管理角度出發確定預算目標,厘清考核預算制度,對完成任務的財務人員給予可觀的獎勵,從而提升預算目標達成概率。另外也要對預算工作的開展,定期考核考察財務人員,是否執行編制流程,獲得的結果是否準確。第三,要建立健全數據共享預算體系,由于制度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對制度進行集中調整,數據共享的建立能夠使不同部門和不同崗位的人員及時知曉。企業運行情況,并根據預算調整后續的工作狀態,更好地完成預算目標。
其次,企業要簡化資金和費用的審批流程,從而提高核算效率。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內部控制手段,審批能夠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但紛繁復雜的審批流程會增加財務人員的審核工作量,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等問題,因此企業要基于當前的費用審批流程,優化各個環節的手工簽字程序,縮短不同單據在不同層級人稱中的傳輸時間,進行線上手工簽字和自動審批,并嚴格禁止篡改審批日期和偽造行為,核查簽字日期和是否存在修改痕跡。
最后,企業要將費用審批與預算共同納入會計核算信息化系統中,并通過費用開支審核,來審查是否存在預算額度,若是存在則可繼續付款流程。從而使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實現層級上的互通和信息上的傳遞,確保簽批人員利用手機,電腦隨時進行數據審批,提高工作的真實性和及時性,縮短費用報銷時長。
(三)利用信息技術,促使企業會計核算考評管理得到優化
第一,要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企業會計核算績效考評體系。會計核算的信息化,需要凸顯出收賬效率和回收速度。而企業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的考核體系,將財務人員,業務人員共同納入體系中。對于財務人員來說,在體系中要達到核算到位、結算合規、會計憑證具有準確性等目標。并將最終的考核結果與企業員工業績相聯系,促使財務人員能夠強化主動工作意識,加快應收賬款回款速度,及時出示費用報銷單,從而使財務信息得到及時傳遞,借此進一步解決諸如企業應收賬款回收緩慢問題。
第二,要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企業會計核算資金管理方式。這一要求企業需將銀行數據對接財務系統中,加強銀行與企業的直接聯系,從而降低人工輸入,導致對賬風險產生,并且還要加強開票系統的完善度,確保數據能夠及時導入分析,實現數據的共享化、信息化和自動化。具體來說,企業要通過內部財務系統的數據接口,與銀行的核心系統進行連接,從而實現賬戶信息互通,完成數據的實時查詢,并通過自動轉賬等功能幫助財務人員在核算過程中,實時比對銀行賬戶和公司賬戶的剩余款項和資金動向,這能夠省去切換網銀進行操作這一環節,使財務人員在核算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權限實時核查公司賬戶信息,以便于更好地產出數據內容,為公司決策提供幫助。另外,對于發票信息來說,這是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重點內容,也需要將開票系統中的數據內容與財務系統進行對接,使開票數據能夠自動傳輸到財務系統中,并且為了加強稅務控制,還要在開具發票的操作過程中,利用稅務提供的開票軟件進行實時導入,從而有效減輕財務人員工作負擔和核算壓力,幫助企業降低財務風險,建設一個高智能、信息化的資金管理手段。
(四)利用信息技術,促使企業會計核算人員素質得到提升
企業在建設會計核算信息化體系的過程中還需要提升人員素質,從而做到分工明確,彌補崗位漏洞。
第一,企業要核查自身資金支出和網銀權限設置,不同的核查崗位,并規定支出額度,對于超出額度的核算內容要根據網銀二級復核后,才能進行后續支出。并且不同崗位的設置也要規避崗位的一致性,如會計不能同時擔任同一崗位的AB崗,從而確保資金在支付過程中不會由于單一的主觀因素限制,導致資金反復核對、重復審查。并且不同崗位的明確設置還能夠清晰劃分自身責任和核查界限,確保企業的每筆資金流出,都能夠找到核算人和負責人。另外,對于保管的密碼來說,每個會計和工作人員要明確知曉自己崗位的支付密碼,以及對應崗位的支付密碼即可,并且密碼按季度進行修改,從而更好地保持崗位的私密性,防止密碼流出,對資金安全造成威脅。
第二,企業要加強對會計和其他員工的培訓,除了要引導其參加線下培訓活動外,還要積極進行線上培訓。首先,企業要邀請具有豐富審計經驗的老師和財務人員深入企業內部傳授員工會計準則進行稅收法規培訓,從而使會計人員能夠及時了解自身的行業要求和工作準則,能夠面對面學習全新的工作技術,并結合稅收優惠政策,在后續的工作中加強知識應用,幫助企業節約賦稅,挖掘潛在經濟效益。其次,企業要引導財務人員加強風險識別能力,建立風險防范意識,通過培訓內容,幫助財務人員了解風險產生的先導性因素,學會在財務管理和核算的過程中識別內部風險,加強內部控制。最后,企業要對全體員工進行信息系統的使用培訓,促使員工能夠明晰系統的操作流程,熟練完成費用報銷和數據調用,從而能夠在平臺和系統中,更加流暢且高效地完成核算工作。
第三,企業要更多地關注會計核算部門的年輕財務人員,這些員工作為企業財務核算人才隊伍的主力軍,雖然對實際業務操作缺乏經驗,但具備極強的學習能力,有著最大的進步空間。因此,企業要組織這類年輕的財務人員,進行基礎業務培訓,并為其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委派其到不同的核算環節中進行業務學習,從而使自身更符合財務人員的業務標準,也能夠與業務人員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從而在公司內部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以最低的溝通成本獲得業務的進步,最終使企業會計核算信息化體系建設步伐更加快速、穩健。
(五)利用信息技術,促使企業會計核算系統集成得到優化
在企業會計核算信息化體系的建設當中,需要利用大量數據進行集中分析,因此,會計信息系統與綜合業務信息系統的集成,能夠使信息化數據相互交織,促進業務對接,省去中間環節,使企業資金業務的收付款以及結算實現成本降低。具體來說,第一,項目對接需要企業聯系財務信息系統與綜合業務信息系統,從而使會計在核算過程中能夠擁有更多的數據支撐,便于后續財務管理工作的展開。而財務人員則要根據收款數據的自動提取功能,核對付款申請清單,進一步完成線上審批,并在審批過后,完成打印和記賬工作,最終形成費用成本臺賬和當月費用記錄等。第二,成本科目對接需要財務系統和綜合業務系統進行成本數據傳導,進而每個月自動提取財務數據,并對各類費用的支出流程進行集中整理,確保收款記錄和財務系統的收款數據內容相對應,而費用記錄則要與財務系統的間接費相對應,結算記錄要與財務系統的結算一一對應。第三,收款環節的對接,首先,需要甲方在提出資金申請后,財務人員根據實際情況手動填寫工程款到賬記錄。其中付款的資金支付行為需要在系統中的各個業務端口提交申請單。其次,企業領導對項目內容進行審批后,根據付款需求簽字核對后填寫收款情況和付款內容,并對未撥款金額進行審核,并給出審核意見。在符合支付條件過后,要打印出紙質的付款申請單,由財務人員進行支付完畢后做好記賬處理,且每筆付款支付內容要在申請后完成,點擊支付后進一步完善付款信息。最后,要將付款申請單進行記錄,并在每月月末根據結賬內容進行核查,借助會計核算信息系統對付款記錄進行點擊自動性提取財務數據內容,從而集中導入至綜合業務信息系統中。這一環節能夠防止每筆費用賬單過于凌亂,避免手動記賬和手動掛機,降低成本賬的生成費用,使數據在提取時就已與成本數據相匹配,并對結算記錄進行自動提取,防止手工重復錄入,解決數據凌亂的傳遞問題,從而提高會計核算工作效率,使信息化系統進一步為數據的安全性和及時性提供保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背景下,企業會計核算的優化,需要進一步優化信息化核算系統,開發對企業發展有助力的系統功能,并通過核算制度建立,明確各部門業務職責,使會計人員能夠快速接收其他部門的數據內容,實現及時核查、快速對比。此外,還要加強績效考評體系建設,完善資金管理方式,打造出安全的信息化系統運行環境,并通過豐富培訓內容,強化人員素質,打造出高素質、專業化的會計核算人才隊伍,進一步為財務系統與其他系統的對接和數據的傳遞提供人才支撐,最終使企業規避財務風險,實現長久、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呂曉凱.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固定資產會計核算及納稅籌劃的優化研究[J].營銷界,2023(11):25-27.
[2]徐松青.信息化背景下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今日財富,2023(03):86-88.
[3]譚斐.信息化背景下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投資與合作,2022(09):56-58.
[4]方晨欣.信息技術助推下A公司會計集中核算優化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21.
[5]楊滿.A研究所財務核算信息化建設優化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學,2020.
[6]肖鈞.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流程的優化對策探討[J].大眾投資指南,2020(02):158+160.
[7]朱秀芳.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流程的優化對策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9(32):32-33.
[8]傅萍.信息化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流程的優化對策[J].中國商論,2017(24):76-77.
(作者單位:海南科技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