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聞錚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音樂文化教育在不斷地發展,已成為高中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中大型民族管弦樂團是音樂文化藝術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演奏技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青島第十七中學作為青島市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示范學校,以“規范+特色”作為實施路徑,以打造“尚美篤行 創新致遠”校園文化品牌為載體,圍繞“特色發展、精致管理和品質立校”進行頂層設計、謀劃,形成共性文化、底蘊深厚、個性文化、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
【關鍵詞】高中;大型民族管弦樂團;創建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J63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3—127—03
2009年,學校提出了“以美育人求真求善”的特色辦學理念,作為學校音樂專業教師,自己有責任為學校的發展貢獻力量。在綜合考慮了當時青島市各局屬高中的樂團現狀,本著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初心,我校最終決定成立民族管弦樂團(民樂團)。沒有任何民樂基礎的我,憑著自己的滿腔熱血,毫不猶豫地擔起的這份重任。2010年10月,我校正式成立首屆民族管弦樂團。
一、建立民樂團的初衷
普通高中大型民族管弦樂團的創建初衷應該是對音樂本身的熱愛,對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以及對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到樂器和音樂,不僅能夠提升其音樂素養,還可以促進其團隊合作精神,增強主動學習的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
民樂團活動不僅僅是音樂練習和演出表演,更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課程設置、教育方法和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文藝活動,既能展示自己優秀的演奏能力,也能夠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和領導能力。民樂團活動還能增強學校文化軟實力,提高學校的美譽度和口碑。在創建民樂團之前,我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民樂團的資源和優勢,開發更多與學校文化相關的活動,如舉辦校園音樂會、參加各類音樂比賽、拍攝音樂現場紀錄片等,為民樂團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總之,建立樂團的初衷不僅僅是提供音樂教育和演出表演的平臺,更是對學生和學校未來發展的承諾。可喜的是我校已經從多方面支持樂團的創建和發展,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的發展。
二、創建民樂團的基礎
(一)學校層面的支持
我校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各個學科的興趣小組、社團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尤其對于民樂團,學校給予大力支持。面對種種困境,學校領導一樣一樣幫忙解決,首先設立了專門的排練場地,安排固定的排練時間,購買了急需的幾件大型樂器。其次在特長生招生名額上給予傾斜。外聘專家團隊定時對樂團進行專業指導。對于民樂團,學校和指導老師們投入了很多,從只有8個團員的小型民樂團發展到現在近60人的大型民樂團,從低水平樂團向高水平樂團的轉型。可以說,民樂團的成長離不開領導的支持和關注。
(二)各學科教師的認同
許多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對于民樂團并不了解,大家會認為學生參加樂團排練 會影響學習。所以,學生參加民樂團的利弊有必要讓老師一一了解。學生參加樂團能夠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協同合作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形成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還能培養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能力。我校每年都會參加市級以上的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獲獎對于學生參加高考也是有幫助的。可以說,參加民樂團是利大于弊的。近幾年,我收集了民樂團學生期中及期末測驗的成績,加以橫向和縱向的對比,發現民樂團大部分學生的成績不僅沒有退步,反而穩步上升。個別有成績下滑的學生,我也會及時了解原因,并與班主任進行溝通。這樣一來,徹底打消了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們的顧慮。
(三)家長的認可
對于學生參加民樂團,家長的反應可謂褒貶不一。一部分家長極力反對自己的孩子“玩物喪志”,其實,許多學生自己是非常愿意參加民樂團的,可是鑒于家長強硬的反對態度,迫于壓力只能退團。對于這樣的家長,我一方面會與他們先做溝通勸導,如果溝通無效,我還是會尊重家長的意愿。而大部分家長還是十分開明的,只要孩子能夠安排好學習和課外活動的時間,能夠保證學科成績的穩定,就讓他們自主選擇喜歡的社團。隨著我校民樂團水平的不斷提高,持反對意見的家長一年比一年少,現在,有很多家長會主動找到我,要求讓孩子參加學校的民樂團,豐富孩子的樂團經歷,也為學校民樂發展出一份力。
(四)校外專家團隊的指導
我校民樂團授課內容以學校五年發展規劃制定的德育主題為切入點,選擇適合的作品進行撰稿、演繹、編導和排練。為提高樂團整體水平,學校聘請了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青島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劉伽,擔任樂團常任指揮,并聘請國內頂級音樂學院畢業的專業老師,定期在社團活動時進行分聲部的專業指導,各聲部成型后再進行合排。學生們的專業演奏技巧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很多本想通過文化課考大學的學生,發現文化課越來越吃力,反而對音樂專業越來越感興趣,最終通過藝術這條道路,考上了心儀的大學,最終受益的還是學生,真正實現了“低進高出”。
三、民樂團的發展平臺
(一)民樂團的組成簡介
普通高中大型民族管弦樂團的組成根據學校規模的不同,可大可小。一般不超過65人,有時根據作品的需要,樂團在各編制人數上可略有調整。一般來說,民樂團包括拉弦樂器組、彈撥樂器組、吹管樂器組、打擊樂器組。
(1)拉弦樂器組包括板胡、高胡、二胡、中胡。另外為了增加作品的低音效果,還可以加入西洋弦樂器中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2)彈撥樂器組包括揚琴、琵琶、中阮、大阮、柳琴、古箏等。
(3)吹管樂器組包括竹笛、笙、嗩吶、蕭等。
(4)打擊樂器組包括中國鼓、鑼、鈸、镲、木琴、云鑼、三角鐵、馬林巴等。
(二)民樂團的音樂表現
民樂團的排練和演出席位安排有很多藝術性,一般將弱音的拉弦樂器和撥弦樂器排在舞臺的準前方,即最靠近觀眾的位置,將強音的吹管樂器排在中間和靠后的席位,打擊樂器排列在最后位置,這樣安排樂隊的音量可以有效平衡及音色歸一,也有利于指揮的發揮和即興演奏。
民樂團的四個組成部分,都有各自的演奏技巧和豐富的表現手法,如彈撥樂器組,唐宋時期中的大唐宮廷宴樂就充當主奏樂器,時至今日,無論是演奏手法還是對音樂形象的演繹上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不僅有舒暢的旋律和意境,還能有很強的跳動性,當它們組合演奏時有各種炫音連接,擔任樂隊伴奏就能表現出明顯的張力及感染力。對自然情緒的描寫,彈撥樂器也能表現出剛柔變換之莫測。琵琶是我國傳統彈撥樂器之一,有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表現力,小橋流水、戰場廝殺、高潮迭起。揚琴的中低音可表現男性的粗狂不羈,吹管樂器也有悠久的歷史,從夏朝時代就是宮廷樂隊的主力。嗩吶有高、中、低三種樣式,可演奏各種和弦多聲部作品,具有高亢、明亮的音色,富有挑戰性,常用來表現武斗、廝殺、顫栗等場景,同時,表現歡樂的氣氛也常由嗩吶擔任主角,具有氣勢磅礴、高潮迭起的最強音。蕭音是我國古典音樂的楷模,一般用來表現溫柔纏綿的情感體驗,在古典音樂的演奏時,具有劃時代的作用。笛子在民樂團的組成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可獨奏可伴奏,具有靈巧快速的音樂節奏和音色魔力,常用來表現田園風光、荷塘月色等場景。擔任獨奏時,可以產生別具一格的音樂效果。我校聘請的指揮劉伽老師就是笛子演奏專家。
(三)搭建平臺,創造機會
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文化活動來推廣民樂團文化,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每年學校組織兩次音樂會,為民樂團提供多個展示舞臺,讓更多的人聽到學校民樂團的演奏。積極參加區域性、城市性的音樂比賽,為民樂團找到更多展示的機會。學校團委建立了校園音樂文化網站,宣傳民樂團排練及演出情況,讓更多的學生對民樂團有所了解與支持。
為了加強學校民樂團文化教育,學校增設了民樂團專業訓練演播廳,增加音樂專業教師的數量,目前學校專業音樂教師三人。提供更多音樂欣賞課程及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全面、更豐富的音樂教育。隨著社會發展,民樂團作為一種文化表達的形式已經緊密地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學校樂團文化的育人效果更加鮮明和特色。為了更好地推廣民樂團文化,學校加強民樂團文化的宣傳,利用學校電視臺、報紙、社交媒體等渠道,搭建宣傳平臺,介紹音樂知識,推廣優秀的民樂團作品,鼓勵師生們多去欣賞民樂團表演,以此增加對民樂團文化的客觀認識和興趣。一是利用多媒體方式進行宣傳。現代科技的發展為民樂團文化宣傳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我校利用社交媒體、音樂APP、視頻網站、手機端等多媒體方式進行民樂團宣傳。學校還在青島電視臺、青島廣播電臺、經濟廣播電臺等媒體上宣傳學校民樂團。利用多種多樣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宣傳推廣,將學校民樂團文化的魅力傳遞給更多的人群,踐行了學校藝術育人的德育模式。二是開展各種音樂文化活動。通過舉辦音樂文化活動月,學校民樂團可以讓師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和魅力,增強民樂團文化的影響力。
(四)民樂團人才的培養和團隊精神
民樂團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音樂課程和教學體系。注重音樂基礎知識、理論教學,以及對不同年級學生的音樂文化差異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教學中,應該注重發掘學生的音樂天賦,以及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創作熱情,為學生的音樂才華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學生自愿報名,學校根據學生自身特點與特長,結合民樂團構成人員的需要,組織選拔有一定音樂基礎和樂器演奏技巧的學生進入民樂團,與新高二的老團員一起,構成新一屆民樂團。
民樂表演是一個長期累積過程,對每個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首先,理論教育是培養民樂團人才的基石,它包括音樂理論、音樂史、民樂知識等方面內容。另外,團隊合作對于保持團隊的穩定和提升團隊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溝通是團隊合作中的關鍵一環,成員之間要充分交流,讓大家理解團隊任務的要求和具體分工。民樂團表演、訓練需要不同樂器演奏協同合作,每個人都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任務和角色,根據個人的專業特長,分配不同的樂器重點演奏任務,實現一個合作的整體,各自的弱點也得到補充和進步。團隊精神是民樂團合作的核心,需要有一個統一的目標和方向,團隊成員要時刻關注整體團隊的表現和綜合水平,互相競爭,共同成長。在團隊合作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計劃和執行,需要團隊指揮制定詳細的計劃,讓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務和責任,逐漸實現每一個“小目標”。
四、我校民樂團取得的成績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參與下,我校民樂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立至今13年,參加過10次青島市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器樂比賽,獲得9個一等獎,1個特等獎;2018年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器樂比賽獲得省一等獎;2020年入選青島市中學生藝術團;2021年參加全國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獲得省級二等獎;同年獲得青島市中學生普高組“十佳明星社團”榮譽稱號。另外,多次在青島大劇院、青島人民會堂、青島音樂廳進行市級展演及新年音樂會;與此同時樂團還在學校的很多大型活動中進行表演,多次獲得校“十佳社團”稱號,多次被記入學校“年度大事記”當中,在學生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社會關注度。
五、普通高中創建大型民族管弦樂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普通高中大型民族管弦樂團在創建的初期及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學校應該及時采取措施,以保障樂團的健康成長。一是樂團基礎建設需不斷完善,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要加強樂器更新、設備升級,以及音樂人才引進等。二是樂團的預算問題,由于樂器以及設備價格較高,且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損耗,樂器需長期進行養護,因此需要不斷的追加投資,財政撥款現在是唯一資金來源。三是考慮到學生課業與排練演出的矛盾,樂團成員容易出現課業和排練、演出等時間安排的沖突。因此,學校和民樂團應該積極探索課程與文藝活動的緊密配合,通過調整學習、生活與活動的時間表,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個人的特長。四是樂團的招生、排練、編排等工作,需要有專業人員負責,以確保藝術形式更具廣泛性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