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重點指導項目(C202305017704);長沙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Kq2202452)
第一作者簡介:闞潘宇(1996-),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婦科臨床。
△通信作者:談珍瑜,E-mail:tcmtzy@163.com
摘要:目的" 運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探討全國名老中醫尤昭玲教授治療不孕癥組方及用藥規律。方法" 閱讀并篩選《尤昭玲醫案精華》治療不孕癥的醫案,通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建立方劑數據庫,采用頻數分析、關聯規則、聚類分析等方法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結果" 共篩選出書中助孕方100首,涉及143味中藥,其中使用藥物頻次≥30次的藥物有15味,分別為:白術、黃芪、石斛、菟絲子、桑椹、烏藥、覆盆子、山藥、蓮子、蓮子心、荔枝核、桔梗、桑寄生、熟地黃、月季花;藥物歸經以肝經為主,其次為腎、脾、肺經;藥物四氣以溫為主,其次為寒性;藥味以甘為主,其次為苦、辛二味。通過關聯規則分析得到23條藥物組合;通過聚類分析可得到核心藥物組合12組,新處方6首。結論" 尤昭玲教授治療不孕癥多圍繞肝腎脾論治,以滋肝補腎為主,輔以益氣健脾、行氣解郁。
關鍵詞:不孕癥;用藥規律;數據挖掘;尤昭玲
中圖分類號:R271.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4)04-0041-05
不孕癥是指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1年以上而未懷孕者,或曾懷孕后未避孕1年以上未再受孕者[1]。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由諸多婦科相關疾病所造成一種后遺癥或結局。近年來隨著工作壓力增加,生活節奏加快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孕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2]。不孕不僅會影響女性身心健康,還會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現已成為世界性生殖健康疑難問題。
尤昭玲教授作為全國名老中醫,在長達40余年的婦產科臨床實踐中,針對不孕癥形成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診療思路和方法。《尤昭玲醫案精華》作為尤昭玲教授優秀醫案的整合,本書中記載了包括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卵巢早衰不孕、子宮內膜異位不孕,高泌乳素血癥不孕、多因素不孕等多因素所致的不孕癥,內容豐富,記錄真實有效。采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挖掘其中的用藥組方規律,為臨床治療不孕癥提供不同的診療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及處理" 選取《尤昭玲醫案精華》中治療不孕癥的醫案,篩選出相關方劑,不限制使用方法(包括口服及外用方),排除異名同藥方劑。
1.2" 數據標準化處理" 規范藥物名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3],結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中藥學》[4]及《常用中藥名與別名手冊》[5]等著作為參考標準。根據錄入的數據,將 “棗皮”規范為“山茱萸”,“桑椹子”規范為“桑椹”,“烏賊骨”規范為“海螵蛸”,“紅藤”規范為“大血藤”,“蓮肉”規范為“蓮子”,“夜交藤”規范為“首烏藤”等,剔除藥典《中國藥典》及《中藥學》無法查到的中藥,如代代花、木槿花、絞股藍、石見穿等。
1.3" 數據錄入與統計分析" 采用兩名研究員共同錄入數據,避免誤差進行重復校對,篩選出符合納入標準方劑共100首,錄入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進行數據分析。分析內容主要包括藥物使用頻次、藥物四氣五味、歸經分布等基本藥物規律,再在此基礎上進行關聯規則分析及聚類分析,得出常見藥物組合及新方組合,探討尤昭玲教授治療不孕癥的遣方用藥規律。
2" 結果
2.1" 《尤昭玲醫案精華》中助孕方共100首,共涉及中藥143味,累計1522頻次,使用頻次在≥30次以上的藥物有15味,按頻次高低排序為:分別為:白術、黃芪、石斛、菟絲子、桑椹、烏藥、覆盆子、山藥、蓮子、蓮子心、荔枝核、桔梗、桑寄生、熟地黃、月季花。見表1。
2.2" 《尤昭玲醫案精華》助孕方藥物四氣、五味、歸經統計對藥物的“四氣”進行分析,可見溫藥居首位(491次),其次分別為寒藥(481次)、平藥(478次)、涼藥(29次)。見表2。
對藥物的“五味”進行分析,可見以甘藥為主(941次),其次分別為苦藥(674次)、辛藥(430次)、酸藥(144次)、澀藥(58次)、咸藥(37次)。見表3。
對藥物歸經進行分析,可見歸肝經(756次)最多,其次分別為腎經(600次)、脾經(501次)、 肺經(500次)、胃經(367次)、心經(279次)、膀胱經(95次)、膽經(68次)、大腸經(63次)、小腸經(55次)、三焦經(20次)、心包經(4次)。見圖1。
2.3" 《尤昭玲醫案精華》治療不孕癥的方劑進行藥物關聯規則分析,將支持度設置為20,可得到23條藥物組合,按照頻次高低進行排序,按照支持度排序前6位分別為白術-黃芪、荔枝核-桔梗、菟絲子-桑椹、桑椹-覆盆子、菟絲子-覆盆子、菟絲子-白術(詳見表4~5)。將置信度設置為0.95,經分析得13組關聯規則,詳見表6。將藥物之間的關聯性通過網絡化展示。見圖2。
2.4" 《尤昭玲醫案精華》中助孕方藥物聚類分析" 將相關度設置為7、懲罰度設置為 3,共分析得到核心藥物組12組,分別為黨參-熟地黃-柴胡,黨參-熟地黃-白術,石榴皮-牡蠣-鱉甲,石榴皮-芡實-麥芽,大血藤-菟絲子-覆盆子,菟絲子-覆盆子-桑椹-夏枯草,當歸-黃芪-柴胡,當歸-黃芪-牛膝,當歸-川芎-牛膝,當歸-牛膝-龍骨,荔枝核-烏藥-蓮子-山藥,荔枝核-蓮子-山藥-黃精;得到新處方組合6首,詳見表7。將新處方組合通過網絡化進行展示,詳見圖3。
3" 討論
不孕癥的病因常常合并存在,病情復雜。中醫認為婦人的月經及生殖由腎-天癸-沖任-胞宮軸調控,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病變即可導致不孕。尤昭玲教授在臨床診療中從不孕癥的本質出發,將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明確治療的切入點及關鍵環節,將滋肝補腎,健脾益氣,行氣解郁作為主要治法,恢復腎-天癸-沖任-胞宮軸的正常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不孕癥的目的。
結合《尤昭玲醫案精華》助孕方中高頻藥物頻率比較、藥物四氣分析、用藥性味歸經分布可知,使用頻次最高的藥物為益氣健脾藥物如白術、黃芪、其次為補腎滋肝藥物如石斛、菟絲子、桑椹、烏藥、覆盆子、山藥、桑寄生、熟地黃、月季花,性溫寒為主,甘苦為主,歸經以肝、腎、脾為主。
黃芪、白術可健脾益氣而除濕,相互配伍,補益脾胃,充后天氣血之源,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輸布至五臟六腑,儲藏于腎,充養先天之精以助孕。“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同時具有除濕之功,使濕去而氣血運行無阻,沖任調暢。石斛、熟地、桑椹、山藥、桑寄生滋腎而益精血,覆盆子、菟絲子、烏藥補腎陽而益精氣。諸藥合用,陰陽平衡,使腎精充盛,胞宮氣血調和,以達填精助孕之功。月季花疏肝解郁,調暢氣機,使諸補益之藥,補而不滯。以上諸藥合用,可使腎精得填,肝郁得疏,脾弱得復,氣血陰陽兼顧,動靜結合,肝脾腎同治。尤昭玲教授治療不孕癥從肝、脾、腎出發,定位在肝、脾、腎三經,重點在于滋肝補腎、健脾益氣、行氣解郁。藥性溫寒為主,重點在于滋肝補腎兼具清熱收斂,促進卵泡發育成熟的同時預防卵泡生長過快。味甘以補為主兼具緩和之功,調護氣血,味苦可清泄邪氣亦可堅陰,起到補虛扶正以祛邪的作用。
對《尤昭玲醫案精華》中助孕方藥關聯規則分析后,其中兩位藥支持度最高的依次為白術-黃芪、荔枝核-桔梗、菟絲子-桑椹、桑椹-覆盆子、菟絲子-覆盆子、菟絲子-白術,頻次均達30次以上,3位藥為烏藥-荔枝核-桔梗、菟絲子-山藥-桑椹,頻次達20次以上。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若腎氣不足,天癸不充,精血不生,沖任不盛,則不孕無子。肝腎同源,且沖任隸屬肝腎,故而尤昭玲教授治療不孕癥尤注重肝腎同治,滋肝補腎暖巢。根據以上分析尤昭玲教授善用“三子湯”,即菟絲子、覆盆子、桑椹。菟絲子味辛、甘,性微溫,歸肝、腎、脾經,既能滋腎益髓,又能助陽固精,為平補肝腎之良藥,覆盆子味甘、酸,性溫,歸肝、腎、膀胱經,可益腎固精,養肝明目。桑椹味酸,性微寒,其形似卵巢,歸肝、腎經,功可滋陰補血,尤教授取中醫“以形補形”之意,用其配合菟絲子、覆盆子,三藥藥性相補相和,溫而不燥,補而不峻,平補腎中陰陽,為卵泡的發育提供物質基礎和成熟動力;且三藥皆入肝腎二經,肝腎同調,“乙癸同源”,精充血旺,自能攝精成孕。對兩位藥支持度(表4)進行分析,可知尤昭玲教授在使用滋肝補腎暖巢的藥對基礎上,還巧用了一部分特色藥對,如石斛-蓮子心,石斛性微寒,味甘,歸胃、腎經,益胃生津,滋陰清熱,蓮子心性寒,味苦,歸心、腎經,清心安神,交通心腎,澀精止血,二藥合用交通心腎,君相安位,各司其職。山藥-蓮子,山藥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蓮子性平,味甘、澀,歸心、脾、腎經,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二者皆入脾、腎,先后天相互滋生,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烏藥-荔枝核,烏藥味辛,性溫,歸肺、脾、腎、膀胱經,溫腎散寒,行氣止痛,荔枝核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腎經,行氣散結,祛寒止痛,二者性皆溫,配伍成對,行氣散結止痛之功倍增。對三位藥支持度(表5)進行分析,烏藥-荔枝核-桔梗藥對頻次高達28次。烏藥、荔枝核皆可行氣,桔梗宣肺,肺朝百脈,主治節。《女科要旨》言“婦人無子,皆因經水不調”,因此,治療不孕,必先調經,尤教授認為“調經必以行氣為先也”,因此巧用藥對,調暢氣機,使氣血調達,沖任通暢,經水自調,卵子得以順利排出。
最后通過聚類分析得到新方組合6首,新方符合尤昭玲教授診治不孕癥的相關理念。分析可知,新方6多為“靜藥”平補腎中陰陽,新方4為“動藥”疏肝行氣,調暢氣血,因勢利導,二方動靜結合,可以作為治療不孕癥基礎方劑隨證加減。新方1加減疏肝解郁,調暢氣機,可用于因精神壓力過大所致的不孕,若為脾虛痰濕肥胖所致不孕,可用新方2加減健脾除濕降脂。新方3用清熱解毒止痛,可加減用于慢性輸卵管炎或盆腔炎所致不孕。如包塊瘀血導致不孕,可用新方5隨癥加減活血化瘀,通暢沖任。
4" 小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尤昭玲醫案精華》中治療不孕癥的方劑進行數據挖掘和歸納分析,較為全面的分析了尤昭玲教授診治不孕癥的核心用藥、藥物配伍、組方結構等,探究其用藥規律。通過分析得出尤昭玲教授調治不孕癥以滋肝補腎為主,輔以健脾益氣,行氣解郁,圍繞肝腎脾論治,巧用藥對,為后續臨床治療不孕癥提供了診療思路,并生成新方為臨床治療本病遣方用藥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馮曉玲,張婷婷.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1:8.
[2]張冬梅.女性不孕不育癥危險因素的調查分析[J].臨床醫學,2021,41(9):34-36.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2020年版)[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2.
[4]鐘贛生,楊柏燦.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1:7.
[5]謝宗萬.常用中藥名與別名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36-285.
(收稿日期: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