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蘭
摘要:以往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模式已經不再適應于新時期的教學需要,同時胡適先生提出的“好玩”主張為教學改革提供了途徑,在培養學生樂學善學品質上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本文主要圍繞著基于學生樂學善學品質培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措施展開詳細論述,供各位同行參考。
關鍵詞:樂學善學品質 小學語文課堂 教學措施與方法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應該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核心,以科學、時代性特色作為基本主張,在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做好進一步強化。具體來說,核心素養包含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這六大要素,而樂學善學包含在學會學習這一模塊中,必須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
一、授之以“欲”,喚醒學生的學習動力
(一)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發展個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突出學科的人文性特色,營造寬松、民主、平等的環境,讓學生的個性能得到凸顯,確保他們可以充分感受語文的魅力,打開全新的學習思路,更大膽地質疑,形成獨立學習的能力。在新時期下,師生關系應該維持和諧、平等,教師要以尊重為前提點撥、引導學生,要留出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研究,這樣才能構建平等的互動交流平臺,確保學生浸潤在愉悅、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展開更大膽的暢想,以最佳狀態完成高質量的學習。[1]
(二)鼓勵質疑,培養學生樂學善學能力
質疑不但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智慧火花。關于小學語文學習的質疑路徑主要有以下這些。首先,對課題進行質疑。教師應該抓住學生對課題的好奇心理,引導大家圍繞著課題大膽地提出疑惑并進行分析。如在圍繞《圓明園的毀滅》展開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要求學生用一個字或者一個詞語將“圓明園的? ? ? ? ? ? 毀滅”補充完整,并且說明自己這樣填寫的原因。在此期間,部分學生會加入嚴重、慘烈等詞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給出的答案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會選擇這一個字、這一組詞,請你們結合著文章的內容進一步分析毀滅事件的性質惡劣、造成的極端影響?!逼浯?,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在文章中一些好詞好句承載了作者想要表達的強烈情感,通過對這些詞句的質疑可以讓學生發現更多問題,在持續分析后了解作者想要傳遞的內核。再次,對標點符號進行質疑,在文本中有一些標點符號有著特殊的含義,這也是引導學生進行質疑的切入點。最后,對課文的插圖質疑,由于小學生的年紀不大,接觸語文學習的時間尚短,因此在教材內很多課文中都會搭載插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圍繞著插圖設計的合理性進行質疑,試著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完善插圖,讓圖片與文字內容更顯統一。[2]
二、授之以“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新時期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目標并非向學生分享、傳輸知識,而是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完成從“學會”到“會學”模式的有效轉變。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監督學生掌握知識、強化技能,更重要的是確保學生了解關于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在課外更主動地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熞源藶閷斯膭顚W生自主學習,不斷強化個人的學習能力。
該如何強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筆者以詩歌的教學為例進行分享,談談如何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樂學善學。詩歌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所在,由于詩歌中融入了精練的文言文,對于有些學生來說,理解難度較大,學習成效也不理想。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朗誦詩歌,并發現在學習中的問題,與他人探索后得出最終的答案。在許多詩歌中融入了大量典故,詩意朦朧難懂,為此教師可以先留出時間讓學生以默讀、齊讀或者是跟著音樂誦讀的方式來反復品味詩歌,感受詩歌的朦朧與內隱魅力的體現。接著讓學生將七言律詩改寫成七言絕句、五言絕句。在經歷一層層“剝落”后,學生會發現,整首詩歌剩下了最中心的詞語。經過剛才的改寫,學生的詩意正濃,可以圍繞著最簡單的白話文提出不少問題。教師要結合著學生提出的問題,向他們提供進一步的點撥,如讓學生圍繞著作者的人生經歷進行研究,進一步找出作者這樣表達情感的原因,推斷作者想要借助詩歌表達的情緒。對于教師的點撥,學生都會表現出興致勃勃的狀態,以4~6人的小組為單元展開分組的思考和探討。最后,應該由小組長發表組內的意見和看法,并且做好組間交流。按照以上方式去推進教學,可以彰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大家切實感受學習的魅力,在認真經歷后獲得更豐富的體驗和感覺,愛上語文,更主動學習。[3]
總的來說,在小學階段的各課程中,語文屬于最基礎的一門,它與生活維持緊密關聯,落實好語文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學好其他科目的核心前提。與傳統“教學生學習”的方法不同,在新時期下,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樂學善學品質作為授課的基本目標之一,借此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堅持將授之以“欲”、授之以“漁”這兩個角度作為切入做好統籌性的安排,利用好課內有限的40分鐘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出自己在學生學習中的指導、點撥作用,讓學生在持續性的點滴積累后不斷獲得能力上的提升,培養學生樂學善學的品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石保金.提升技巧渲染課堂——小學語文有效性課堂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20(23):53—54.
[2]靳寒英.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創設技巧分析[J].文存閱刊,2018(20):57.
[3]劉正軍.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措施探究[J].考試周刊,2021(1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