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素
摘要:本文探討了在“五育融合”背景下 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首先解析了“五育融合”的內涵,隨后分析了勞動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作用。
關鍵詞:五育融合 勞動教育 全面發展道德力量
新時代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就要求“五育”的實施不再是簡單的拼湊,而是要尋求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實現德、智、體、美、勞的有機融合。也就是說,在智育的實施中,也應當融入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元素。同樣,勞動教育的實施也應當能夠間接地達到智育、德育、體育、美育的目標。
一、“五育融合”的內涵
2019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該文件明確指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是教育發展的整體目標,旨在實現這五個方面的和諧發展,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寧本濤等學者指出,“五育融合”意味著這五個方面相互滲透,相互依存,而不是簡單地并列存在。 [1]
二、“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以勞潤德:激發勞動教育的道德力量
勞以樹德,勞動能向學生傳遞“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價值觀,是關乎培養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徑。[2]勞動不僅為人類提供物質基礎,更是人性能力的積淀,使人脫離動物而“人化”。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普遍缺乏對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和勞動意識的培養。因此,我們需要創造更多的勞動鍛煉機會,例如在家庭和學校中安排日常勞動任務,如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等,以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勞動意識。勞動教育應當真正實現以勞樹德和以德樹人。通過參與生產勞動,學生可以感受到競爭和合作可以共生,形成正常的競爭及合作心理,培養學生們互相協作的凝聚力。例如,在學校可以組建勞動團體,共同種植農作物,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凝聚力。勞動教育可以通過深化學生對勞動價值的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和實踐能力。學生可以參與服務性、公益性的勞動實踐,如去敬老院獻愛心、幫助老人打掃衛生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和道德品質。利用傳統節日,如九九重陽節,開展相關活動也是一種有意義的做法,能夠增強勞動教育與德育的融合滲透,提升活動的趣味性。
(二)以勞致智:凸顯勞動教育的智慧價值
勞動教育不僅僅是教育性的勞動,更是勞動性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在智力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學生的智慧源于他們的動手能力。[3]因此,主題勞動如“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等可以激發學生探究觀察的興趣,讓他們在勞動實踐中親近自然,探索其中的奧秘,并從中獲得知識和樂趣。
勞動是知識獲取和認知能力發展的前提,勞動教育強調學生手腦并用,培養學生的勞動態度和技能。情境勞動能夠將學生從課本學習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親身體驗勞動過程,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增強學生的知識聯系能力。項目勞動強調學生基于現實問題,通過實踐探究來培養創新實踐能力。通過項目化勞動,學生可以運用各種方式組織勞動資源,完成系統的勞動教育任務,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在制作燈籠或手工制作等項目勞動中,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廢舊物品加工成有用的物品,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
(三)以勞強體:加強勞動教育的體能培養
實現以勞強體,既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需要,也是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常規勞動,如自我服務、家務勞動和簡單生產勞動,學生不僅能鍛煉身體力量,還能培養意志品質。在勞動教育中,學生參與諸如種植、打掃衛生、手工制作等活動,都能有效鍛煉身體素質,促進體魄的強健。教師和家長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各類勞動,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愛勞動的好習慣。
通過趣味勞動,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培養身體協調能力。諸如手工制作、營養烹飪、種植養殖等趣味勞動項目,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肢體靈活性,還能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學校可以組織各種趣味勞動比賽或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其身體協調素質。通過技能勞動,學生能夠提高身體耐力素質。學生參與如維修、組裝、種植等技能勞動,不僅能鍛煉其耐心和毅力,還能提升身體的耐力水平。學校可以組織各種技能培訓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高耐力,同時培養其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以勞美育:培養勞動教育的美學情懷
生活中的勞動是培養學生美育的天然土壤。學生通過參與各種生活勞動,如清潔、整理、烹飪等,可以體會到勞動之美。這種美包括勞動行為的美、勞動過程的美和創造勞動產品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美的認識和感悟。學生通過參與各種藝術勞動,如繪畫、手工藝制作等,可以培養創造美的能力,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和追求。學校可以根據地區文化特色和學生興趣,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勞動課程,激發學生創造表達美的熱情和能力。公益勞動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參與各種公益勞動,如環境清理、義賣活動、志愿服務等,可以將美傳播給他人,同時感受到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價值和意義。這種交流和傳播美的過程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結束語
勞動教育是面向學生的“會勞動、愛勞動”的教育活動,發揮著勞動教育獨有的育人功能。“五育融合”不是德、智、體、美、勞的簡單拼湊和疊加,而是“五育并舉”下的又一個發展進程,是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里程碑。
參考文獻:
[1]王琳,田夏彪.“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4(03):99-103.
[2]劉峰.“五育融合”背景下中學勞動教育實施的有效路徑[J].新智慧,2022(35):4-6.
[3]汪瑞.“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學勞動教育實施的有效路徑[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03):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