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蘿
摘要: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對識字與寫字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可根據統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通過“追古溯源,探究漢字發展淵源”“身臨其境,創設‘感官體悟情境”“分門別類,建構‘以點及面支架”等策略開展識字項目式學習,借助遞進式的學習活動開展分層教學,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識字動力。
關鍵詞: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策略;項目式學習;識字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的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提出“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形成良好語感;通過觀察、分析、整理,發現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掌握語言文字運用規范,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奠定語文基礎”。一年級識字量大、識字要求高,如果學生具備較強的梳理與探究能力,就能根據字形特點,在腦海中形成“漢字群”,發展獨立的識字與寫字能力。
一、追古溯源,探究漢字發展淵源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漢字既陌生又熟悉。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的生字約300個,會寫的生字約100個,對漢字的字理也有了基礎性的認知。相較以往指向筆頭的知識型作業,“我學古人造漢字”項目式作業融合各學科,以“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創造漢字的?他們為什么需要漢字”為驅動性問題,激勵學生探究漢字發展淵源,開啟學生的漢字探秘之旅,使其更有效地識記漢字。
【活動一】賞一賞
讓學生借助繪本、工具書和小視頻獲取關于漢字起源的知識。
【活動二】試一試
此活動將靜態的知識變成動態的實踐,通過“結繩記事”的小實驗來完成。學生開展“結繩記事”的小實驗,記錄收到的祝福、有趣的事情和吃過的美食等。
【活動三】研一研
最初的漢字是由結形成的,結的形狀、數量就代表漢字的起源,然后慢慢地就有了象形字,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一年級上冊學過的字,讀一讀、研一研。
【活動四】畫一畫
象形字由一部分的形和一部分的聲組成,之后再表義,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漢字中尋找,找到之后,畫一畫。學生借由這樣逆推的過程,就知道古代是先有畫再有字,由獨體字慢慢地變成合體字。學生會發現,合體字一部分表示聲,一部分表示形,如:左形右聲、左聲右形、上形下聲、上聲下形、內形外聲、內聲外形。
【活動五】創一創
教師可設計如下學習活動。
教師可以古時候的“包”字舉例,請學生將其還原成一幅畫,再加上一部分文字介紹。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回溯了漢字的“前世今生”,了解到最初的漢字是由祭祀的結開始的,先慢慢演變成畫,再由形象的畫變成抽象的符號,最后才有了今天的漢字。
【活動六】思一思
教師請學生思考:假設沒有漢字,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什么樣?使學生感受漢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將識得的字運用于生活。該識字活動的評價沒有單純地指向語文能力,而是指向實踐,指向日常生活的應用。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和結束后,學生、家長和教師都要參與評價。
二、身臨其境,創設“感官體悟”情境
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法激發學生的識字欲望,要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這樣能使學生更加有效地識字。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將識字成果運用于生活,激勵學生認識更多的字。
教師可運用多種方式,如動腦猜一猜、用心想一想、用眼看一看、用耳聽一聽、動手做一做等,創設具有啟發性的項目式學習活動,使學生親身感受、體悟。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口語交際的主題是“我們做朋友”。學生有交朋友的愿望,在交友的過程中認識了好朋友的名字。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語文園地的“展示臺”,是讓學生認識卡片和作業本中的名字,這是口語交際中認識好朋友名字的延伸。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識字內容將兩者進行融合,以“想和班里每個小朋友做好朋友嗎?交友先認名,讓我們比一比誰認識的好朋友多”為驅動性問題,創設了“我的朋友遍天下”項目式學習活動(見下頁圖1)。
【活動一】制姓名帽,預交友
口語交際開始前,教師引導學生先制作寫有自己姓名的帽子,把姓名寫端正并標上拼音,再給自己的姓名帽畫上漂亮的圖案。
【活動二】自我介紹,交朋友
學生戴上親手制作的姓名帽,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姓名,再說說自己的興趣愛好,大聲發出邀請:“我們做朋友吧!”學生交到好朋友后,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和好朋友一起上臺進行自我介紹。學生在交友過程中,每一次交流都是在識記名字。交到好朋友的同時,也識記了許多同學的名字。
【活動三】“帽”歸原主,尋朋友
學生上交寫有名字的帽子,教師打亂帽子的順序,請學生尋找自己好朋友的帽子,并將帽子送還給對方。此舉為學生搭建了平臺,讓他們獲得展示識字成果的機會,極大地增強了學習興趣。
【活動四】剪印貼畫,記朋友
周末,請學生的父母幫忙打印或手寫全班同學的姓名,讓學生動手剪剪、貼貼、畫畫,發揮想象,精心策劃,做一張全班同學的“姓名識字小報”。
【活動五】團隊合作,識朋友
有些學生在短時間內就把全班同學的姓名記住了,教師可以請他們當“小老師”,帶領三名“學生”組成一個團隊。“小老師”們施展看家本領,分享自己的識字方法,帶領“學生”積極認名。一周后,班級舉行“爭分奪秒找朋友”活動,檢驗各團隊的識字實力。
【活動六】爭分奪秒,找朋友
識字一周后,教師在發作業時打亂組的順序,比一比哪個小組能以最快速度將每本作業送到好朋友手中。組員拼速度、趕時間,發完自己手中的作業本后,會馬上接過同組員手中剩余的作業本,直到將作業本全部發完。
【活動七】驗收成果,說收獲
識字評價要考查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在下一項情境活動中驗證自己在上一項情境活動中的識字效果,還能有新的收獲。可以說,每一項活動都是對前一項活動識字效果的評價與延伸。對學生而言,他們的朋友不僅是同學,還有周圍的一草一木,學生調動感官,識記這些“好朋友”的名字。
三、分門別類,建構“以點及面”支架
開放的識字教學需要方法的指導,注重“類結構”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漢字關聯的識字支架。在字理識字的基礎上,學生對常用的基本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會形成主動了解漢字的意識,并在日常的漢字學習中進一步探究漢字的規律,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和積累漢字,通過學生獨立發現、同桌和小組交流來總結識字方法。通過合作,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交流,也可以相互學習。教師鼓勵學生將“我的發現”和補充拓展的字詞在班級中進行匯報,對提出好方法的學生給予表揚。
實施識字項目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規律。例如,通過學習一年級下冊識字3《小青蛙》這首兒歌,引出“青”字族的字,以“青”字族加偏旁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形聲字。教師以任務單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明白如何在不同語境下區分“青”字家族的形聲字。結合課上教學,教師設計了三個活動:“不同詞義分分類”“聲符教你讀什么”和“形符帶你來歸類”。
【活動一】不同詞義分分類
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字詞句運用”中安排了“車”字教學。由核心字“車”組成7個詞語,采用清晰的圖示和鮮明的色彩,將詞語按照“不同種類”“相關的不同事物”“表現動作”分成3組。學生在朗讀詞語、復習生字的同時,可以感知每組詞語的異同點,這也是初步的邏輯思維訓練。
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生字“車”,提醒學生讀好翹舌音;接著,引導學生讀一讀這3組詞語,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說說這樣分類的原因。再說說“車”還可以組成哪些詞語。例如,與3組詞語相對應的“消防車、救護車、摩托車、公共汽車”“車輪、車床、車站”“下車、開車、倒車”。學生用這樣的方法組詞,能從字認識到不同的詞語,拓寬了識字面。
【活動二】聲符教你讀什么
教材中的“識字加油站”對學生而言是一個學習任務,對教師而言則是個“例子”,可以舉一反三地設計學習任務。在活動一中,教師可用“青”字族的教學方式引出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識字加油站”中的“包”字族兒歌,自主學習“包”字族生字。通過任務單的練習,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下區分形聲字“包”字族的字。之后,教師引出“白、己、方、立”等四個字,在學生順利讀出讀音之后,再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推測“伯、紀、芳、粒”等字的讀音。而后,教師鼓勵學生總結經驗:“有些字加上一個偏旁,讀音很相似,它們都是形聲字。”
就像“青”字族和“包”字族一樣,在教學識字4《猜字謎》時,教師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拓展“令”字族,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推導識字。當正面的推導順利完成后,教師又給出變式“蓮—連,病—丙”。學生雖然對“丙”比較陌生,但還是能很快推導出來。接下來,教師又出示“蛙—洼”“踩—彩”“剛—鋼”等詞。有了之前的經驗,學生可以比較輕松地發現這幾組字讀音相同,字形也有相同的部分,并且發現這些相同的部分正好就是字的讀音。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到課后字表中找出同類型的漢字進行歸納,深化學習體驗。
【活動三】形符帶你來歸類
活動三可以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的“我的發現”時展開,學生讀了“口”旁的字,很快就做出這組字“都是嘴的動作”的判斷,并歸納出“口”這個偏旁與嘴的動作有關。于是,師生開始共同回憶學過的偏旁“氵、纟、木、钅、扌、艸、亻、刂”等,隨后,教師出示一張作業紙,明確給出兩個偏旁“氵”和“木”,讓學生任選一個自己熟悉的偏旁進行學習。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結合課后字表和平時認識的字完成梳理。
新課標更強調學生對漢語言文字規律的把握,強調學生通過自己的梳理與探究完成學習任務。不僅聲符字族和偏旁字族教師可窺一斑而知全豹地教學,其他字詞也可如此:教了植物類的詞語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歸類動物類和靜物類;教了水果類詞語后,可引導學生總結蔬菜類。在開放的教學情境中,作業應以創作性和實踐為主,鼓勵學生進行課后拓展。
參考文獻:
[1]王立軍. 義務教育階段識字教學的相關問題[J]. 小學語文,2022(9).
[2]周偉英. 重感官參與,強形象理解:部首識字教學例談[J].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2(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季珍妮.基于“梳理與探究”的要求展開識字教學[J].教學月刊,2022(9).
[5]黃金行,黃苗青.“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低段識字教學:以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3(12).
[6]湯瓊.基于新課標核心素養導向,開展任務群教學:“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案例設計[J].新教育,2023(S1).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