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風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臨床上新生兒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病,臨床表現為新生兒皮膚、黏膜及鞏膜等黃染,由于患兒代謝膽紅素的水平較差,造成血清游離膽紅素升高,大量聚集于體內,患兒生長發育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1,2]。臨床上主要以藍光照射配合口服益生菌作為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常規療法,但仍有部分患兒治療效果不理想,長期治療可能導致患兒出現諸多不良反應,可能會增加患兒痛苦[3]。中醫學認為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屬于“胎黃、胎疸”范疇,病機為母體內濕氣壅盛或內蘊濕熱傳導胎兒,胎兒因其臟腑嬌嫩,感受濕熱之邪不能運化,淤阻內積,肝氣郁結,以致膽汁外泄,出生后泛溢于肌膚面目,因此該病的主要治療原則在于溫陽健脾、化濕退黃[4]。茵梔黃口服液是傳統退黃利膽藥物,原方出自《金匱要略》的茵陳蒿湯,主要用于治療肝膽濕熱所致黃疸,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保肝利膽的功效,恰好切合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中醫病機要點[5]。基于此,本研究選取120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進行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用茵梔黃口服液治療對其心肌功能及神經損害指標的改善作用,現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山西省汾陽醫院新生兒科接受治療120例病理性黃疸新生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各60例。A組:男患兒29例,女患兒31例;日齡1~10 d,平均(3.53±1.08)d;足月兒54例,早產兒6例。B組:男患兒28例,女患兒32例;日齡1~9 d,平均(3.26±0.98)d;足月兒55例,早產兒5例。2組患兒性別、日齡等相關統計數據比較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后續可比。此研究已由醫學倫理委員會(山西省汾陽醫院)進行專業的審核后準許實施,所有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兒科學》[6]:①黃疸出現過早,常在出生后24 h內出現;②黃疸程度過重,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221 μmol/L,早產兒血清總膽紅素>257 μmol/L,或黃疸進展過快,每天上升>85 μmol/L;③黃疸持續時間久,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④黃疸退而復現或再度進行性加重;⑤血清結合膽紅素>34 μmol/L,達到上述條件之一者即可確診。
中醫診斷參照《中醫兒科學》[7]中胎黃濕熱熏蒸證型:患兒面目皮膚發黃,色澤鮮明如橘皮色,吃奶可,刺激反應可,舌質紅,苔白或黃膩,大便正常或秘結,小便黃,指紋紫紅于風關。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與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一致;符合藍光照射治療指征;對研究藥物無禁忌;治療前未服用其他影響研究觀察指標的藥物等。排除標準:因各種疾病所致黃疸;先天性畸形發育;膽紅素水平達到換血標準或直接膽紅素升高;合并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臨床癥狀嚴重,如不吃奶、煩躁、嘔吐、腹脹、反應差等。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A組患兒行藍光照射聯合口服益生菌治療,將患兒放于新生兒藍光治療儀[廠家:雅迪萊特醫療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京械注準20202090082,型號:AD8846],在照藍光時要注意保護患兒眼睛、會陰、肛門等敏感部位,其余部位裸露接受照射,每日照射1次,共照射16 h,每照射4 h后,暫停2 h再次照射;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10 mg;國藥準字S19993065),采取溫開水進行調服,105 mg/次,2次/d。
B組患兒在前者基礎上加用茵梔黃口服液[北京華潤高科天然藥物有限公司,規格:每支裝10 ml(含黃芩苷0.4 g),國藥準字Z11020607],每次服用劑量為5 ml,2次/d。2組患兒治療時間均為5 d。
1.4.2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觀察記錄2組患兒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②臨床癥狀康復情況以及住院時間:觀察記錄2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鞏膜黃染消失時間、住院時間、胎便排空時間;采集治療前以及治療后患兒清晨空腹狀態下外周靜脈血3 ml,取其中1 ml,采用離心式血液成分分離機(廠家:西安銘朗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233100689,型號:BCS15)離心,35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層血清檢測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檢測方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計算每天膽紅素下降值,相關檢驗試劑盒均由金瑞斯生物公司提供。③心肌功能: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山東科立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型號:KS-380,魯械注準20212220956)檢測2組患兒血清堿性磷酸酶(AKP)、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水平。④神經損害指標:運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星形膠質源性蛋白(S100β),檢測β淀粉樣蛋白(Aβ)、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⑤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2組患兒治療期間發熱、腹瀉、便秘、皮疹的發生率。
1.4.3 療效判定標準依據《實用新生兒學》[8]評價臨床療效,顯效:患兒皮膚、鞏膜等黃染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下降>50%;有效:患兒皮膚、鞏膜等黃染有明顯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下降30%~50%;無效:患兒黃染癥狀無消退或加重,血清膽紅素水平下降<30%。臨床總有效率= (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2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比較,B組較A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臨床癥狀康復情況以及住院時間2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鞏膜黃染消失時間、住院時間、胎便排空時間相比,B組較A組更短(P<0.05);2組患兒每天膽紅素下降值相比,B組較A組更大(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臨床癥狀康復情況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例,
2.3 心肌功能治療后,2組患兒血清AKP、LDH、CK-MB、α-HBDH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B組水平較A組更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心肌功能比較 (例,
2.4 神經損害指標治療后,2組患兒血清S100β、Aβ、NSE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B組水平較A組更低(P<0.05)。見表4。

表4 2組患兒神經損害指標比較 (例,
2.5 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期間,2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體內膽紅素存在生成過多、代謝障礙等問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性現象,主要由溶血、新生兒肝炎、膽道堵塞等疾病引起,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可能會引起皮膚損傷、肝臟損傷等,嚴重持續的可影響神經系統,因此,發病后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避免病情加重[9]。目前,臨床上針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多給予藍光照射輔以口服益生菌藥物治療,有利于促進黃疸的消退,但患兒長時間接受照射治療可能會降低機體免疫功能,故臨床應用價值十分有限。
《黃帝內經》中最早提到黃疸,書中記載黃疸表現為小便黃赤且目黃。《金匱要略》一書中根據病證的不同將黃疸分為幾種類型。中醫學認為,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內因為胎稟濕蘊,多為稟受母體內蘊之毒邪遺于胎兒;外因為胎兒初產之時,感受濕熱或寒濕之邪,導致寒濕阻滯,郁結于里,久而釀熱,熏蒸肝膽,脾陽受困,膽汁外溢而致發黃,故而針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治療,主要原則在于清熱利濕、解毒消黃。中醫常用《傷寒論》中經典名方茵陳蒿湯加減治療,《金匱要略》中提出該藥方可治療的谷疸,相當于急性黃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可見,該方是一張卓有成效的主治濕熱發黃的方劑。茵梔黃口服液其方藥組成源自茵陳蒿湯,并在此基礎上化裁而來,方中茵陳為君藥,味苦性寒,歸脾、胃、肝、膽經,具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的作用;梔子藥性苦、寒,歸心、肺、三焦經,主要發揮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的功效,為藥方的臣藥;黃芩入心、肺、膽、大腸經,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三藥相伍,能直導肝膽濕熱于小便外泄,佐以性寒味甘的金銀花,主治黃疸所致的面目悉黃、胸脅脹痛、惡心嘔吐、小便黃赤等病癥,共同發揮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止痢的功效[10]。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比較,B組較A組更高;2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鞏膜黃染消失時間、住院時間、胎便排空時間比較,B組較A組更短;每天膽紅素下降值相比,B組較A組更大,提示茵梔黃口服液輔助益生菌及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療效顯著,可以促進患兒臨床癥狀好轉,縮短住院時間。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隨著病情進展,膽紅素水平持續升高,可導致患兒細胞膜及線粒體受損,心肌細胞膜遭到破壞,引起心肌細胞損傷,促使心肌酶活性升高,導致AKP、LDH、CK-MB、α-HBDH等心肌酶指標水平異常升高。除此之外,高膽紅素可對病理性黃疸新生兒腦神經細胞產生毒性,影響患兒基底神經節,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對患兒神經功能造成損傷,表現為S100β、Aβ、NSE水平的異常升高[11]。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茵梔黃口服液中的茵陳提取物成分可激活肝臟酶系統,改善肝腸循環,促使膽管擴張,加速膽紅素轉化,還可促進腸蠕動,抑制未結合膽紅素在胃腸道內的重吸收;梔子的活性成分梔子苷可較大程度抑制血清總膽紅素的產生,促進膽汁分泌、代謝,提高肝臟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及排泄能力;黃芩苷能夠加強膽囊收縮,加速膽汁排泄,降低循環中未結合膽紅素水平[12]。因此,茵梔黃口服液中茵陳提取物、梔子苷、黃芩苷等活性成分均可降低患兒血液中膽紅素的水平,抑制高膽紅素對心肌細胞、神經功能造成的損傷,對心肌功能發揮保護作用,降低病理性黃疸患兒的心肌酶水平,避免高膽紅素所導致的神經功能損害[1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患兒血清AKP、LDH、CK-MB、α-HBDH、S100β、Aβ、NSE水平相比,B組處于更低水平,提示茵梔黃口服液輔助益生菌治療可以改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心肌功能,對患兒神經功能發揮保護作用。本研究還發現,治療期間2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用茵梔黃口服液聯合藍光照射及益生菌治療不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這可能與服用茵梔黃口服液后患兒膽紅素的排泄加速,避免膽紅素對各器官的損傷,其毒性作用降低有關,因此聯合治療方案的應用安全性高。
綜上,茵梔黃口服液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療效顯著,可以促進患兒癥狀好轉,縮短住院時間,改善心肌功能,保護神經功能,有利于預后的改善。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如納入對象單一,隨訪時間有限,且為單中心研究等,可能導致結果出現偏差,仍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