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慧原,周麗娟
(威海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威海 264200)
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于血管堵塞導致腦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腦組織損傷,偏癱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表現為身體一側的肌肉無力﹑麻木和活動受限,缺血性腦卒中偏癱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獨立生活能力造成了嚴重影響[1]。康復護理在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康復護理旨在通過各種方法和技術,幫助患者恢復最大限度的功能和獨立生活能力,可以提高患者的肌力﹑協調性和平衡能力,減輕疼痛,改善日常生活技能。本研究針對缺血性腦卒中偏癱護理方案進行分析,討論強化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
研究納入了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時間段內,自行前往威海市婦幼保健院的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共計有68例,分組方式為隨機數字表法,各34例。干預組男19例﹑女15例。缺血性腦卒中偏癱年齡48 ~ 83歲,平均年齡為(64.15±10.02)歲。對比組男21例﹑女13例。缺血性腦卒中偏癱年齡48 ~ 84歲,平均年齡為(64.18±10.04)歲。就干預組與對比組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年齡﹑性別對照統計結果為P>0.05,可以對比。
納入標準:① 腦影像學檢查診斷為缺血性腦卒中;② 患者或家屬知曉并參與本研究;③ 缺血性腦卒中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肢體功能偏癱癥狀。
排除標準:① 精神類疾病;② 缺血性腦卒中前肢體功能異常;③ 中途退出[2]。
對比組實行常規護理,干預組實行強化康復護理。
(1)評估患者狀況。在開始康復護理之前,需要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質量進行全面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神經系統功能﹑肌肉骨骼系統﹑日常生活技能和心理狀態等方面。根據患者的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計劃應包括康復護理的目標﹑方法﹑頻率和持續時間等方面,并與家屬和醫護人員進行充分溝通和協商[3]。
(2)物理療法,通過運動訓練﹑神經肌肉電刺激和功能性電刺激等方法來改善肌肉力量﹑協調性和平衡能力,具體實施步驟包括。① 運動訓練:根據患者的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制定適當的運動訓練方案。② 神經肌肉電刺激:通過電流刺激患者的肌肉,促進肌肉收縮和運動功能的恢復。③ 功能性電刺激:通過電流刺激患者的神經,促進肌肉運動和控制的恢復[4]。
(3)功能性訓練。幫助患者恢復和改善日常生活技能的重要方法,具體實施步驟包括。① 肌肉力量訓練:利用負重﹑彈力帶等工具進行肌肉鍛煉,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② 平衡和協調訓練:通過平衡器械﹑體位調整和協調性練習,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身體協調性[5]。③ 步態訓練:通過步態練習﹑輔助裝置和步行訓練,幫助患者恢復正常步態和行走能力。
(4)日常生活技能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是幫助患者恢復和改善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技能,提高其自理能力的重要方法,具體實施步驟包括。① 自我照顧訓練:包括洗滌﹑穿衣﹑進食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訓練。② 手部功能訓練:通過手指靈活性﹑握力和協調性的訓練,提高患者的手部功能。③ 言語和吞咽訓練:通過言語治療和吞咽訓練,幫助患者恢復語言和吞咽功能。
(5)心理支持。通過與患者進行心理咨詢和支持,幫助他們應對康復過程中的情緒困擾和心理壓力,通過組織康復活動﹑社區參與和家庭支持,提高患者的社交參與和生活質量。
評價患者護理前后臨床評分,包括NIHSS﹑ADL﹑SAS﹑SDS,滿分分別為42分﹑100分﹑100分﹑100分,分數高則說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生活自理能力﹑焦慮情緒﹑抑郁情緒水平越高[6]。
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生理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滿分均為100分,分數高則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隨訪知曉患者護理依從性情況,滿分為10分,8 ~ 10分屬于為完全依從﹑5 ~ 7分屬于為基本依從﹑1 ~ 4分屬于為不依從[7]。
應用SPSS 21.0軟件評估68例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資料,計數資料包含護理依從性情況,χ2檢驗計算后呈現為n(%),計量資料包含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前后NIHSS﹑ADL﹑SAS﹑SDS評分及生理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評分,t檢驗計算后呈現為(均數±標準差),其結果P<0.05則評估為差異存在。
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前臨床評分P>0.05,無差異。干預組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后NIHSS﹑SAS﹑SDS評分較低﹑ADL評分高于對比組患者,P<0.05,有差異。見表1。
表1 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前后NIHSS﹑ADL﹑SAS﹑SDS評分比較(,分)

表1 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前后NIHSS﹑ADL﹑SAS﹑SDS評分比較(,分)
組別例數(n)NIHSS ADL SAS SDS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干預組3414.35±3.588.96±2.2454.14±8.23 82.61±6.30 51.49±7.41 36.15±5.17 57.29±8.62 41.48±6.32對比組3414.31±3.52 11.37±2.84 54.10±8.19 73.16±7.24 51.57±7.22 44.17±6.27 57.06±8.45 50.37±7.84 t值0.046 43.885 00.020 05.741 40.045 05.754 40.111 15.147 6 P值0.963 00.000 20.984 00.000 00.964 10.000 00.911 80.000 0
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P>0.05,無差異。干預組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后生理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評分高于對比組患者,P<0.05,有差異。見表2。
表2 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前后生理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評分比較(,分)

表2 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前后生理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評分比較(,分)
組別例數(n)生理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干預組3451.59±7.15 80.56±5.22 54.26±7.41 82.02±5.30 50.03±7.58 80.02±5.31 52.31±7.49 81.54±5.28對比組3451.51±7.24 73.23±6.2954.7±7.2575.16±6.22 49.68±7.52 73.29±6.47 52.19±7.42 74.18±6.63 t值0.045 85.228 90.247 44.894 90.191 14.688 40.066 35.063 4 P值0.963 50.000 00.805 30.000 00.849 00.000 00.947 20.000 0
干預組(94.12%)的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依從性高于對比組(73.53%)的患者,P<0.05,有差異。見表3。

表3 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依從性情況比較[n(%)]
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是一種由于腦部血液供應障礙而導致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主要表現為一側肢體無力或癱瘓,缺血性腦卒中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種,由于腦部供血動脈閉塞或堵塞,導致腦部急性血液循環障礙和腦功能障礙,偏癱是缺血性腦卒中常見的后遺癥之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8]。缺血性腦卒中偏癱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由于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腦外傷﹑腦腫瘤﹑腦發育不全等導致,在臨床上,偏癱患者可能會出現言語障礙﹑肢體無力﹑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癥狀,輕度偏癱患者可能僅表現為肢體活動不靈活,而重度偏癱患者則可能完全喪失活動能力。本研究針對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對其采取強化康復護理,結果顯示,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前臨床評分無差異,干預組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后NIHSS﹑SAS﹑SDS評分較低﹑ADL評分高于對比組患者,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干預組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后生理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評分高于對比組患者,干預組的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依從性高于對比組的患者。
康復護理是通過采用多種方法和技術來幫助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恢復功能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綜合性護理,其目標是通過協助患者重新建立身體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交參與,以實現獨立生活,強化康復護理具體方法包括物理療法﹑功能性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心理支持等手段,強化康復護理通常包括物理療法和功能性訓練,可幫助患者恢復肌肉力量﹑協調性和運動功能。通過鍛煉受損的肌肉和神經,這些康復方法可以減輕患者的癱瘓癥狀,改善運動能力,從而降低NIHSS評分。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往往伴隨著焦慮和抑郁情緒,強化康復護理通過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咨詢和社交參與等措施,可以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降低SAS和SDS評分[9]。強化康復護理注重日常生活技能的訓練,包括自我照顧﹑手部功能和言語吞咽能力的恢復,通過針對這些方面的訓練,患者可以提高ADL評分,增強自理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ADL評分是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指標,通過采取強化康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和改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其自理能力,從而提升ADL評分。強化康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和改善身體和心理狀況,提高其生理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和一般健康水平,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通過采取個性化治療計劃﹑物理療法﹑功能性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心理支持和社交參與等措施,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和心理功能,提高其自我感受和生活質量,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
綜合以上結果,強化康復護理于缺血性腦卒中偏癱干預中具備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