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秋蘭
(作者單位:畢節市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媒體融合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界限逐漸模糊,多種媒體形式相互交融,為信息傳播帶來了全新的格局。在這一背景下,播音主持作為引導輿論和傳遞信息的重要環節,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播音主持如何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如何在實際發展中抓住機遇和應對挑戰,已成為擺在播音主持從業人員面前的首要難題。
與傳統媒體時代相比,融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具有諸多特性:其一,多樣性。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線性傳播,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時間,選擇合適的方式獲取信息。用戶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獲取實時信息,也可以通過新聞應用獲取深度報道,還可以通過在線視頻獲取多媒體內容。這種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性,可以較好地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其二,互動性。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不再是單向的,用戶可以隨時參與到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用戶可以與其他媒體平臺進行互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這種高參與度可以增強用戶的歸屬感和參與感。其三,實時性。在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極快,借助互聯網、移動設備等先進技術與設備,信息可以在瞬間傳遍全球,這種高速的信息傳播方式使人們能夠及時獲取各類新聞資訊[1]。其四,個性化。在融媒體時代,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不同的信息來源和內容。新媒體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根據用戶的瀏覽歷史、興趣愛好和行為習慣,推送符合其需求和喜好的信息,這種個性化推送能夠提高用戶對信息的接受度和滿意度,從而不斷提高信息傳播的效果。
一方面,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的就業范圍得到了擴大,除了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機構,新媒體平臺、自媒體平臺等也成為播音主持的就業領域。這些新的就業領域為播音主持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也使得播音主持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另一方面,在融媒體時代,跨界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播音主持開始嘗試跨領域發展,如從播音主持轉型為網絡紅人等。這種跨界融合不僅為播音主持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還能夠幫助他們不斷拓展自己的職業發展空間。
首先,在傳統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的信息來源和信息獲取渠道相對有限,而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可以通過各種新興的信息渠道獲取更多的信息。例如,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獲取最新的社會熱點,也可以通過移動應用獲取用戶分享的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內容,這些多元化的信息渠道為播音主持提供了更豐富的新聞素材。其次,在融媒體時代,除了傳統媒體平臺,播音主持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搜索引擎、新聞聚合器、博客、論壇等渠道獲取信息。這些渠道可以提供豐富的新聞素材,使播音主持能夠更加及時地了解輿論熱點與民眾反饋。
傳統的播音主持往往受到節目形式和內容的影響,播音主持的風格相對單一。而如今,隨著各類新媒體平臺的涌現,播音主持的風格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色和節目的需求,打造出與眾不同的播音主持風格,使節目更具影響力和辨識度。與此同時,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可以更加自由地展現個人的才華和特點,通過個人風格的展現更好地吸引受眾的關注,他們在節目中可以加入個人特色元素,營造獨特的節目氛圍,使自身在眾多播音主持中脫穎而出[2]。
在融媒體時代,受眾流失嚴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大加快,大量的信息涌入市場,而在這個過程中,部分播音主持為了追求更高的節目收視率或點擊量,往往會過度追求新聞的娛樂性或時效性,導致新聞報道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甚至難以保證新聞真實性,難以滿足受眾的新聞獲取需求,進而導致受眾的流失。其次,在傳統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與受眾之間的互動相對較少,而在融媒體時代,這種互動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一些播音主持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思維方式,缺乏與受眾的互動和溝通,受眾無法有效參與新聞傳播的討論,只能被動接收信息,這會降低他們的參與感和滿足感,進而導致受眾流失。再次,一些播音主持的語言表達和內容呈現缺乏個性化和創新性,這也使得他們難以吸引和留住新的受眾群體。最后,部分播音主持自身素質不足也是導致受眾流失的原因之一。一些播音主持缺乏專業的培訓和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難以滿足要求,容易出現緊張、口誤等問題,這不僅會影響節目的質量和效果,也會影響受眾對節目的信任度和關注度。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播音主持行業也在不斷地發展。然而,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的個性化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當前播音主持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如何在眾多的播音主持中脫穎而出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在此過程中,個性化發展是提高播音主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當前很多播音主持缺乏對自身特點和優勢的深入挖掘,難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其次,在傳統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的風格往往比較單一,缺乏個性化和差異化,這種單一的風格往往難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也難以滿足受眾對于播音主持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這一問題依然存在,很多播音主持難以擺脫傳統的思維定式和語言表達習慣,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播音主持的個性化發展。再次,在傳統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的形象往往是嚴肅、莊重的,這種形象在受眾心目中影響很深。然而,在融媒體時代,人們對于播音主持的形象和風格有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更加個性化和貼近受眾,一些播音主持可能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難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導致在工作中個性化表現不足。
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種媒體形式層出不窮,新的技術和新的應用也在不斷涌現。然而,部分播音主持對新技術和新應用的學習與掌握程度并不高,導致他們在工作中難以發揮創新作用。與此同時,融媒體時代是一個不斷創新的時代,需要播音主持不斷探索新的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但是,一些播音主持在創新意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難以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仍然沿用傳統的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缺乏對新媒體平臺的了解和運用,難以吸引更多的受眾。另一方面,許多播音主持仍然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單純地播報新聞,而對其他的媒體形式和內容缺乏足夠的了解與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難以適應融媒體時代的變化,缺乏創新意識。此外,部分播音主持所在的工作單位對員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或者缺乏相應的支持和激勵措施,使他們未能學習和探索新的播報形式和技巧[3]。
為了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播音主持需要明確角色定位,樹立互聯網思維,以確保他們能夠在新的環境下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在明確角色定位方面,其一,播音主持要做好新聞信息的傳播者。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仍然需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良好的表達能力,用準確、清晰、流暢的語言將新聞傳遞給受眾,確保新聞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同時,播音主持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儲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讀信息,從而更好地傳遞給受眾。其二,播音主持還需要扮演好社會輿論引導者的角色。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和網絡輿情的復雜化,社會輿論的引導和管理越來越重要,播音主持作為主流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和敏銳的洞察力,積極引導社會輿論的方向和走向,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作出貢獻。同時,播音主持還需要密切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及時發聲、主動發聲,把引導社會輿情健康發展貫穿到日常宣傳報道中[4]。在樹立互聯網思維方面,播音主持要把握互聯網時代的傳播規律,更新自身專業知識,這不僅包括語言表達技巧和理論知識,還包括媒體傳播的最新動態和趨勢。在新的傳播形勢下,播音主持要更加注重互聯網思維的運用,要積極展現自身的語言藝術、思維邏輯、表達技巧等優勢,同時要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基礎。與此同時,播音主持還需要從傳統的線性思維轉變為開放、多元化的思維方式,要準確把握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特點,重視用戶需求和反饋,增強數據分析能力,積極學習和掌握互聯網技能,在節目中取得更好的播報效果,獲取更高的受眾關注度和社會效益。
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的個人品牌打造與影響力增強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首先,播音主持需要塑造自身形象,其中包括外在形象和內在修養。外在形象可以在著裝、妝容、發型等方面進行塑造,展現出自信、大方、得體的形象;內在修養則需要播音主持通過不斷學習、思考、實踐提升自己的內涵和修養水平。在建立個人形象的過程中,播音主持要注意維護好個人品牌,樹立積極向上的形象。其次,社交媒體是打造個人品牌的重要工具之一,通過運營社交媒體平臺賬號,播音主持可以與受眾互動、分享觀點、推廣內容、宣傳活動等,播音主持要善于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品牌推廣和營銷,增加自身曝光度。同時,播音主持還要注意維護自身在社交媒體賬號的聲譽和形象,及時回應受眾的關注和反饋,保持互動的積極性,從而不斷增強自身的影響力。再次,播音主持需要形成自己的個性化風格,這是打造個人品牌的基礎。在形成個性化風格的過程中,播音主持需要不斷嘗試和探索,發掘自己的潛力和優勢,可以通過個人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向受眾展示自己的獨特魅力,進而不斷積累口碑。例如,湖南衛視的播音主持汪涵和何炅,他們的機智、幽默、親和力和控場能力贏得了受眾的喜愛和信任,這成為他們的個人品牌標簽[5]。此外,在融媒體時代,影響力是播音主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播音主持不僅需要增強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還需要關注受眾的需求和興趣點,更要有針對性地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和觀點,從而增強自己在受眾心目中的影響力。與此同時,播音主持還應時刻關注受眾的需求和反饋,了解他們的喜好和特征,并以此為基礎調整節目內容和形式,通過與受眾的互動和溝通,增強與受眾之間的聯系和信任,不斷提高自身的影響力。
播音主持的理念創新至關重要,播音主持需要尋求新的方式來吸引受眾,提高節目的影響力。首先,播音主持應敢于突破舊有的思維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播音主持方式和方法,以滿足融媒體時代發展的實際需求。與此同時,播音主持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能夠及時發現和捕捉新的職業發展機會,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與能力。其次,播音主持需要明確,創新并不意味著完全拋棄傳統,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提升,這包括但不限于播音形式、語言表達、互動方式等方面的創新。例如:在語言表達上,播音主持可以嘗試使用更自然、更貼近生活的語言,使播報內容更易于被受眾接受和理解;在互動方式上,播音主持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平臺,與受眾進行實時互動,增強節目的互動性和觀眾參與感。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為播音主持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臺和傳播渠道,同時也對播音主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可以利用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平臺,拓寬傳播渠道,擴大自身影響力。通過這些平臺,播音主持可以與受眾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反饋,從而調整自己的播報內容和風格。除此之外,新媒體技術為播音主持提供了更多的播報手段和表現形式,如運用虛擬演播室、3D動畫、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VR)技術等,讓播音主持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傳達信息,有效運用這些技術,播音主持可以更好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提高播報的質量[6]。以某廣播電視臺播出的一次環保主題特別節目為例,播音主持首先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搭建了一個充滿綠色生態的演播室,接著通過3D動畫解釋了環境污染的成因、生態修復的過程以及環??萍嫉陌l展,在節目的最后,播音主持利用VR技術帶領受眾了解生態保護區的生活,受眾可以通過VR設備看到自己身處郁郁蔥蔥的森林中,感受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這種體驗式的節目播報方式極大地增強了節目的互動性和吸引力。
融媒體時代為播音主持帶來了廣闊的舞臺,同時也需要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突破。通過明確角色定位、樹立互聯網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增強影響力,堅持創新理念、充分利用新媒體等發展策略,播音主持可以更好地聯系受眾,向受眾傳遞更有價值和深度的信息。在未來,播音主持只有不斷保持前瞻性,才能在變革的浪潮中傲然立足,從而為傳媒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