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娜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角色,即廣播電視媒體中直接面向受眾以有聲語言(含體態語)進行傳播的專業工作者[1]。電視節目主持人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直接關系到節目效果。融媒體時代,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已經難以適應人們的新需求。新媒體因時效性高、便捷性高的優勢,不斷增強觀眾的體驗感和參與感,開辟出了一條與傳統媒體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傳統電視節目式微,電視節目主持人面臨轉型難題。融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深入了解融媒體的優劣勢,轉變固有觀念,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開拓新的業務,才能在融媒體環境中實現更好的提升與發展。
融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媒體運營模式,正在逐步改變傳媒產業的面貌。它的核心理念是通過整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打破彼此之間的界限,實現各種媒體形式的互補和融合。這種融合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還涉及資源、內容、宣傳和利益等多個方面。首先,融媒體強調資源通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具有各自的優勢,如傳統媒體的品牌影響力、內容制作能力,以及新媒體的傳播速度、互動性等。融媒體通過整合這些特點,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媒體傳播的整體效果。其次,融媒體注重內容兼融。在融媒體時代,內容的形式和傳播渠道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融媒體強調內容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既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傳統形式,也包括H5、直播等新興形式。這種兼融使得內容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受眾的需求,提高傳播效果。再次,融媒體追求宣傳互融。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宣傳往往是單向的,受眾更多被動地接收信息。而在融媒體時代,信息宣傳變得更加互動和多元。融媒體工作人員能夠通過社交媒體、論壇等與受眾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受眾的需求和反饋,從而調整宣傳策略,提高宣傳效果。最后,融媒體關注利益共融。在融媒體時代,傳媒行業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融媒體通過整合各種媒體資源,創新商業模式,實現多方共贏。例如,通過與電商、線下活動等結合,打造完整的媒體生態鏈,實現媒體與商業的深度融合。
在融媒體時代,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面臨著“泛主持人化”的挑戰。“泛主持人化”就是原本非主持人身份或角色的人,因為其獨特的內容創作和表達能力,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獲得了大量觀眾,甚至具備了主持人的某些特質。這種趨勢的出現,使得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面臨巨大的壓力。“泛主持人化”趨勢的出現主要源于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在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快、范圍廣,而且形式多樣,這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舞臺,使得更多的人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同時,社交媒體的普及也為這些內容創作者提供了便捷的傳播渠道,其通過自己的見解和表達方式吸引觀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影響力[2]。對于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來說,這種“泛主持人化”趨勢的出現帶來了新的挑戰。首先,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面對更多的競爭者。社交媒體平臺上的內容創作者數量龐大,電視節目主持人中的許多人擁有獨特的觀點和表達方式,吸引了大量的觀眾,這使得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更加難以脫穎而出。其次,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應對能力。在融媒體時代,觀眾對主持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主持人不僅需要提供準確、有深度的內容,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現場應變能力[3]。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普及,新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新媒體平臺具有不同的傳播特點,使得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在吸引觀眾方面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壓力。為了在不同的平臺上獲得更多的關注和認可,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靈活調整自己的主持風格和內容,以適應不同平臺的傳播特點和受眾需求。首先,隨著網絡媒體的普及和新媒體的發展,觀眾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傳統電視節目的觀眾可能會被分流到各種新媒體平臺,這對傳統電視節目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其次,隨著新媒體平臺的崛起,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面對來自新媒體平臺的競爭。新媒體平臺具有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點,這對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適應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方式和特點,更好地與觀眾互動和溝通[4]。再次,新媒體平臺上的語言風格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對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媒體傳播的知識和技能,如網絡語言的運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運營特點和技巧、新媒體技術等,以適應融媒體時代的需求。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普及,受眾的注意力被分散到了更多的平臺上,如社交媒體、視頻流媒體服務、短視頻平臺等,這導致傳統電視節目的觀眾數量下降,受眾流失。而隨著觀眾轉移至新媒體平臺,廣告商也開始將資金投入到數字廣告和在線營銷上,傳統電視廣告的市場份額受到了擠壓。融媒體時代,受眾可以輕松地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內容,他們對節目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高。傳統電視節目的內容形式和播出時間可能無法滿足這些多樣化的需求,導致受眾流失。另外,傳統電視節目通常以單向傳播為主,觀眾參與度較低,而新媒體平臺提供了更多的互動機會,如評論、分享、投票等,使得觀眾能夠更加積極參與到內容的創作和討論中。融媒體時代,信息的獲取速度非常快,新聞和娛樂內容可以實時更新,傳統電視節目的制作和播出周期可能較長,與新媒體平臺快速響應和更新內容之間存在一定差距,這也可能導致受眾流失。此外,新技術的發展給傳統電視節目帶來了沖擊,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應用,為觀眾提供了更豐富、更具沉浸感的觀看體驗,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適應這些新技術,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和創新意識[5]。
加強雙向互動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不僅可以提高節目的互動性和趣味性,還能幫助主持人更準確地把握受眾需求,從而制作出更受歡迎的節目內容。
首先,利用社交媒體平臺與受眾互動。除發布節目預告和征集觀眾意見外,電視節目主持人還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與受眾進行實時互動,回答他們的問題,了解他們的反饋。這種互動方式可以迅速拉近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增強受眾對主持人的認同感。除了觀眾連線,電視節目主持人還可以在節目中設置多樣的互動環節,如觀眾投票、現場問答、嘉賓互動等。這些環節可以讓受眾更直接地參與到節目中,提高他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6]。
其次,提升親和力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來說同樣重要,因為這可以讓受眾更愿意接近和信任主持人,從而增強節目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一方面,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應該避免使用過于正式或生硬的語言風格,應該采用親切自然的語言與受眾交流。這可以讓受眾感受到主持人的友好和親切,從而更容易產生好感。另一方面,電視節目主持人可以在節目中適當展現自己的真實個性和生活經歷,與受眾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不僅可以拉近與受眾之間的心理距離,還能讓受眾更加信任和喜愛主持人。
在融媒體時代,隨著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的不斷擴大,電視節目的內容日益豐富多樣,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這就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出色的應變能力,以便在節目中能夠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情況和挑戰。首先,豐富知識是主持人提升專業素養的基礎。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科技等領域,電視節目主持人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這樣,在主持節目時,才能夠準確把握話題的核心,引導嘉賓進行深入討論,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觀點。同時,主持人需要保持持續學習的態度,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其次,應變能力是主持人應對突發情況的關鍵。在節目錄制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預料之外的情況,如嘉賓突然離場、技術問題等。這時,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迅速作出反應,靈活調整節目流程,確保節目能夠順利進行[7]。并且,在與受眾進行互動時,電視節目主持人也需要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及時回應受眾的反饋和問題,保持節目的活躍度和吸引力。為了豐富知識和強化應變能力,電視節目主持人可以定期參加專業培訓和學習課程,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和專業知識。另外,要多閱讀、多了解不同領域的資訊,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思路。在日常生活中,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注重觀察和思考,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感悟。最后,通過模擬演練和實戰訓練,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總之,在融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必須注重豐富知識和強化應變能力[8]。通過不斷學習和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才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媒體環境和受眾需求,為受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節目內容。
在融媒體時代的電視節目競爭中,主持人的角色和影響力愈發重要。擁有獨特主持風格和個人品牌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往往能夠更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贏得他們的喜愛和信任。這種獨特性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電視節目主持人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地探索、創新和實踐。
創新主持風格,首先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對自己有深入的了解。他們需要明白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及專業特長,并從中找到與眾不同的個人標簽。這種個人標簽可能是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也可能是別具一格的節目流程設計,甚至是一種特殊的互動方式[9]。無論哪種形式,都應該能夠迅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使他們在眾多的節目中記住這位主持人。其次,打造個人品牌也是電視節目主持人在融媒體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項任務。個人品牌不僅僅是主持人形象的象征,更是他們價值觀、專業能力和人格魅力的綜合體現。一個清晰、有吸引力的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主持人在眾多的同行中脫穎而出,贏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為了打造這樣的個人品牌,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在個人形象、節目宣傳等方面進行精心的策劃和包裝,確保自己的品牌形象能夠深入人心。當然,無論是創新主持風格,還是打造個人品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電視節目主持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持續的學習與實踐態度,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10]。只有這樣,電視節目主持人才能夠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為觀眾提供更加優質、更有特色的節目內容。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所面臨的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其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一方面,“泛主持人化”趨勢、傳播平臺數量的激增以及受眾的分化,都對主持人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這些變化也為那些能夠適應新媒體環境、不斷創新發展的主持人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融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積極調整自己的發展策略,以適應新的媒體生態;要加強雙向互動,提升親和力,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增強節目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還要豐富知識,強化應變能力,這樣才有助于主持人在節目中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復雜情況。同時,創新主持風格,打造個人品牌,是主持人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展望未來,隨著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受眾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和職能還將繼續演變[11]。因此,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保持持續學習和創新的精神,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為觀眾帶來更多優質、有深度的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