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云

涵涵性格內向,語言能力較弱,已經上中班了,還不能完整地說一句話。因為語言障礙,涵涵內向、孤僻、膽小,不愿與同伴交往。家長曾帶她到多家醫院醫治,但效果不佳。所以,在日常活動中,我對涵涵格外留意。
觀察一
一次數學游戲中,我提了一個問題,其他孩子都舉起了手,涵涵左看看,右看看,悄悄把手舉起一下又放下了。于是,我用鼓勵的眼神看向她,示意她舉手,涵涵的小臉漲得通紅,再次舉起了手,只不過舉得很低很低,我請她起來回答問題,她低著頭,眼睛看著自己的手,結結巴巴地冒出一句話,但只聽得清一兩個字。小朋友們都小聲嘀咕起來,月月更是雙手一攤,一臉鄙夷地說:“說的什么呀?我沒聽到。”涵涵的小臉漲得更紅了,頭低得更低了。我立刻制止了孩子們,親切地摸了摸涵涵的頭,溫柔地說:“你們沒有聽懂,說明你們還不夠認真,老師都聽懂了。”我將涵涵說的幾個詞聯系起來加上自己的理解復述出來,并問涵涵:“老師說得對嗎?”涵涵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笑容。小朋友們向我投來敬佩的目光。
觀察二
戶外游戲玩跳馬,大家都積極參與其中,只有涵涵一個人靜靜地待在一邊。我走過去,蹲下身子,親切地問:“涵涵,你為什么不跳呀?你看小朋友們跳得多開心,你也去跳吧,老師相信你一定跳得很好。”涵涵不自信地往后退了退,搖搖頭。我鼓勵她:“跳不好沒關系,老師在旁邊保護你。”涵涵在我的鼓勵下,鼓足勇氣跳起來。沒想到她跳得很好,運動中的涵涵像變了一個人,一點都看不出不自信的樣子。我為她鼓掌,其他小朋友也跟著鼓掌,涵涵露出了難得一見的笑容。
我把涵涵叫過來,用商量的語氣對她說:“涵涵跳馬跳得真好,你的幾個小伙伴還不會跳,你可不可以教教他們?”涵涵聽了有點不好意思,又想要拒絕。我趕緊鼓勵她:“涵涵一定行,老師相信你。”涵涵聽了我的鼓勵,變得自信起來,便點點頭。我把場地留給了涵涵和幾個不會跳馬的孩子。別看涵涵平時羞澀得像含羞草,當起小老師還真像那么回事。
根據涵涵的綜合表現,我對涵涵的家庭環境以及她在家中的表現進行了了解。涵涵是一個留守兒童,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忙于農活,很少和她交流,在家的大部分時間,涵涵都是一個人玩,久而久之,她變得內向、膽小,平常與爺爺奶奶交流都是搖頭、點頭,反正就是不說話。因為缺少同伴,更缺乏與同齡人溝通,涵涵不善交往、不善言談、缺乏自信。但是,內向膽小的涵涵也有優點:運動能力較強。
通過對涵涵的跟蹤觀察,我決定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積極的師幼關系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經常和他一起游戲或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與成人交往的快樂,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我和搭班老師從細微處入手讓涵涵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一日活動中多鼓勵她講話,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她逐漸和老師產生親近感,喜歡和老師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求她不要用點頭和搖頭來表達。當涵涵有一點進步的時候,我們及時鼓勵和表揚她,使她有存在感和成就感,從而逐漸喜歡講話。
利用同伴資源干預
同伴的作用非常大。同伴交往為幼兒提供了學習機會。在幼兒園生活中引導涵涵和小朋友接觸,鼓勵她與同伴交往。在體育游戲中,我鼓勵涵涵與同伴交往,激發她參與集體活動的興趣,提高她適應集體生活的能力。開展一些適合小組合作的體育活動,讓涵涵感受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在同伴的影響下,涵涵慢慢敞開心扉,逐漸嘗試與同學溝通、互動。
以體育之長補語言之短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的一面,老師應該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以其之長促其之短,激發孩子的自信心。涵涵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但她在體育方面較好,我抓住她這個優點,給她提供展示的機會。我讓涵涵參與制訂體育游戲規則,在這一過程中,涵涵與其他小朋友相互討論和交流合作,交往能力有所提升。我還讓涵涵做規則監督員,監督幼兒在體育游戲活動中是否遵守游戲規則,增強涵涵的參與感,使她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獲得自我發展的信心和動力。
家園一致,促其改變
首先,教師要關注孩子,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涵涵因語言障礙而膽怯,害怕別人笑話自己,不習慣在人多的場合表現自己。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滿足她合理的需求,不要強迫她表現。《指南》指出,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例如:多開展小組合作活動,為孩子合作創造機會。另外,我還在班上開展放學前“拉拉手、抱一抱”活動,營造溫馨、友愛的班級氛圍,同時也增加同伴之間的情感聯系,為涵涵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
其次,教師和家長多溝通,保持家園教育一致。讓家長多為涵涵提供與家人及外界接觸、交流的機會,激發涵涵說話的興趣,做她的忠實聽眾,使她有表達意愿的機會和傾訴的對象。請家長利用走親訪友、外出游玩等機會擴大涵涵的眼界和交往范圍,激發涵涵與人交往的欲望,使涵 涵在交流活動中體驗到快樂并逐步喜歡交往,變被動交往為主動交往。
從對涵涵的觀察記錄與后期指導干預中,我們看到涵涵從內向逐步變得開朗起來。從不愿意與同伴交往到開始愿意與同伴交往;從不愿意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到變得自信;從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到基本能表達清楚……正是教師對涵涵的關注和支持,運用科學可行的引導方法,逐漸改變了她的性格。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安宜鎮中港幼兒園)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