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曹國強
【摘要】 隨著學前融合教育的開展,幼兒園比較常見的發育遲緩幼兒,包括智力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運動發育遲緩等廣泛性發育遲緩,他們的個別化教育康復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與支持。文章以一名廣泛性發育遲緩幼兒為個案研究對象,圍繞幼兒的核心癥狀,以其語言發展與動作發展為突破口,堅持教康結合,積極發揮幼兒園一日活動育人功能,同時深化家園協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充分發展,使他們更好地融入普通學前教育。
【關鍵詞】 發育遲緩;觀察;干預;學前融合
【中圖分類號】 G764
【作者簡介】 王麗君、曹國強,中小學高級教師,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啟智學校(常州,213200)。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的“幼兒園的教育是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的,要為每一個兒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積極的支持和幫助”要求,各地幼兒園對特需幼兒的個別化教育康復高度重視,與區域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密切聯系,為特需幼兒提供更多幫助與支持。在一次學前融合教育巡回指導中,筆者關注到一名廣泛性發育遲緩的小班小朋友玉寶(化名)。在玉寶剛入園時,幼兒園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重點聚焦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對他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隨班就讀觀察,初步記錄了玉寶入園時的發展水平:一是體格、運動發育遲緩。與同齡幼兒相比,身高與體重的數值偏低。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育明顯落后。二是語言發展遲緩。玉寶的傾聽能力、語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三是在社會領域,玉寶缺乏社會規則意識,同伴交往能力發展遲緩。主要表現為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喜歡自己玩自己的。在集體活動中,不知道遵守規則。四是對科學探究有一定的興趣,但不愿動手操作。五是藝術領域能力較弱。例如,玉寶畫畫不能畫出大體輪廓,涂色會隨意亂涂、亂畫等。針對以上觀察與記錄,遵循特需幼兒成長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筆者所在的區域特殊教育指導中心與幼兒園聯合開展了教育干預個案研究。
一、圍繞核心障礙,確定以語言發展和動作發展為突破口
有研究表明,幼兒語言、動作的發展與認知、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密切關聯并相互促進,特需幼兒也不例外。幼兒園從語言發展和運動發展對幼兒全面發展的意義出發,在主治醫生的指導下,教師分析玉寶語言發育遲緩和動作發育遲緩的根本原因。原來玉寶語言發育遲緩既不是由于本身存在聽力障礙造成的,也不是因為其口腔發音器官病變而影響的,而是智力發育遲緩造成的語言學習緩慢;同時運動發育遲緩也與平時不注意鍛煉、參與戶外活動少有關。筆者認識到,玉寶的語言發育遲緩和動作發育遲緩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必須抓住黃金康復期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康復干預。
為此,針對玉寶的教育康復需求以及生理、心理發育特征,確定以促進他的語言發展和動作發展作為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重要突破口,通過培養他的語言能力和運動能力,促進其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生活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為他生活、學習和社交打下更好的基礎,使他能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所以玉寶的廣泛性發育遲緩教育康復干預以語言康復和動作康復為核心展開,并讓其他的教育康復干預滲透其中,同步進行。
二、堅持教康結合,發揮幼兒園一日活動教育康復功能
如何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為玉寶提供個別化教育康復支持,對幼兒園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幼兒園以適宜融合為目標,基于前期的日常觀察和家長提供的醫學診斷報告,邀請醫療、康復、特殊教育等各領域的專家從言語、感知覺、運動、認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對玉寶進行更全面、更科學的評估,并設定他在語言領域、運動領域中漸進式干預目標以及如何精準實施,制訂了個別化教育計劃。
幼兒園積極開發語言領域和運動領域的教育資源,在園本課程基礎上,精心設計與實施教育、康復、保健等相結合的學習、游戲、運動、生活四類活動,將玉寶的語言與運動干預目標融入其中,充分利用集體活動、小組活動與個別活動,注重室內活動與戶外活動相結合。活動主題分為幸福生活、快樂天地、我行我秀三個維度。教師根據玉寶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合理、靈活、有針對性地安排活動內容和形式。例如,“幸福生活”系列中的“開心過家家”角色游戲,教師讓玉寶從用玩具電話假裝打電話開始,在模擬情境中引導玉寶主動表達,并將認知、社會交往、生活適應等各領域的訓練內容有機滲透,從根本上杜絕枯燥、單一的技能訓練。由此玉寶對參與幼兒園各類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理解能力以及動作的規范性、協調能力都有了明顯進步,促進了他和小伙伴的互動并建立了友誼,從而更好地融入幼兒園一日活動。
三、注重家長參與,提升家園齊心育人合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也指出:“重視有特殊需要的幼兒,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班級的各項活動,同時給予必要的照料.根據需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幫助幼兒獲得專業的康復指導與治療。”家長是特需幼兒學前融合教育的重要參與者和主導者,家園合作能為特需幼兒健康成長提供更多的資源、更好的環境、更多的支持,對提高學前融合教育的質量,促進特需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幼兒園通過多種形式幫助玉寶家長了解并重視幼兒期這一兒童發展的關鍵期,確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理念,在此基礎上指導家長與幼兒園采取協調一致的教育康復措施,使玉寶能更好地成長。
玉寶家長在注意改善孩子營養的同時,一改過去對玉寶照顧過度形成的包辦代替,開始重視玉寶自理能力的訓練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穿衣、吃飯、午睡等,使玉寶在家中與在幼兒園中的自理行為和生活習慣保持一致。原來家長下班回來很少與玉寶有語言溝通,習慣讓他獨自玩耍。現在家長引導玉寶和自己一起洗菜做飯、打掃衛生。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家長還邀請玉寶的朋友與家人一起進行戶外親子活動。在這樣的氛圍中,玉寶的生活、學習逐漸步入正軌。
不到一年的時間,玉寶的語言理解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已明顯提高,他會主動與教師、小朋友展開對話,詞匯量增加了,還能準確地表達復雜的句式。玉寶的動作能力也有了明顯的進步,現在可以獨自上、下樓梯了,也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和各項活動,班上小伙伴都喜歡和他玩。由此筆者堅信,只要方向和方法正確,用專業和愛給予特需幼兒支持與幫助,特需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就有無限可能!
(見習編輯:張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