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3月下旬開始,日本若干媒體密切追蹤第45屆曼谷國際汽車展。其中這些媒體尤其重視中國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縮寫EV)的最新動態。3月27日,日本新聞網(TBS NEWS DIG Powered by JNN)播放了這次車展節目,標題為“日系車約占九成的泰國掀起‘中國EV旋風’”,副標題則是“市民贊中國車‘價廉物美’”。節目拍攝了曼谷市內公路行駛的中國EV,指出泰國政府新能源車補貼政策促進了泰國消費者EV購買。
在節目中,短暫出現一處漂亮的汽車展廳,主持人不無感傷地說,這里原為日本車展廳,但現在成為中國車展廳。4月1日上午9時許,該視頻報道有2.6萬人觀看,411條評論中有191條好評。從評論看絕大多數是日本網民。評論內容不乏醋意乃至尖刻,總體來看評論者并不服氣,“時間將檢驗中國EV是否優秀”這種意見占據多數。
疫情后中國EV在東南亞市場銷售額顯著增加,這引起日本媒體矚目,也讓日本車企擔心其在東南亞的市場份額遭到中國車企侵蝕。除泰國外,印尼也是日本車的傳統市場。同泰國一樣,日系車也占據印尼90%市場份額。日本媒體說中國EV正在大舉進軍印尼,還說中國企業試圖說服印尼政府采用中國EV充電插座標準。
日本試圖聯合歐盟,在EV新材料開發領域共同應對中國。
日本市場上EV銷量也在迅速增加,其中外國品牌牢牢占據一席之地。2023年日本市場外國EV新車進口銷量為22890輛,比前一年增長59.6%。EV在外國品牌進口車中占比為9.2%。2024年1月,日本進口的EV同比增長11%,其中比亞迪份額占兩成。
另一方面,截至2024年2月底,日本國內EV充電站數達21561個,與1月底站點相比增加了93個。日本政府提出目標,在2035年將轎車新車銷售中EV比例提高至100%,并到2030年將充電基礎設施數量增至30萬個。
今后外國EV對日出口可能遇到某種保護措施。2024年日本經濟產業省調整了新能源車補貼標準。與前一年比較,2024年日本政府對EV補貼更向豐田、日產等本土汽車品牌傾斜,而國外品牌如比亞迪、現代等補貼減少。新補貼標準重視車企對充電設施普及、制造過程中減排、網絡攻擊應對等。有人指出,該新標準旨在提升日本在全球EV領域競爭力。
面對中國EV電池研發制造優勢,日本試圖聯合歐盟,在EV新材料開發領域共同應對中國。據3月31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準備與歐盟構建“尖端材料”對話框架,其目的是促進減少對中國稀有金屬等材料的依賴。據悉該框架將于2024年4月啟動。
日本學者正在反思為何日本汽車制造業喪失EV技術優勢乃至制造優勢。以前日本媒體將原因歸結為中國政府的產業保護政策,但最近學者認為,日本大型車企的戰略失誤也是造成日本EV競爭落伍的重要原因。例如,盡管某些日本車企傾力EV研發制造,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豐田公司堅持對EV不予重視,而把精力投入混合動力車(HV)的研發普及,結果貽誤了EV開發的大好時機。
中國EV優勢在哪里?日前讀某學者論文印象深刻,該文指出中國EV車企有兩大優勢,即中國本土企業全面覆蓋各種價位的EV市場,其次是中國擁有完整的EV制造產業鏈。該學者強調說,在中國有一群基于旺盛的企業家精神投身EV電池領域的民營企業群,正是他們“支配著全球EV電池的生產和供應,同時也是中國EV競爭優勢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