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西區初級中學 韋奮勇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學德育工作中出現的因社會認知偏差而造成重智育輕德育、因辦學目標功利而造成重成績輕育人、因德育評價欠缺而造成重形式輕落實等問題,我們要在德育工作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使德育工作達到一個新的水平。面對黨和國家對德育工作提出的更新和更高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審視自己并深化改革,始終與時俱進,注重開拓創新,積極推進德育內容、德育方式、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等方面的改革,不斷注入源頭活水,保持德育工作的時代性、科學性和規范性。
德育工作者應加強對德育理論的學習,提高認識水平,堅持“五育”并重、全面發展的理念,確立以德育為先的觀念。
系統學習德育理論。通過深入學習德育理論,了解德育的定義和基本流程,為順利開展德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德育的目標是通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教育,培養學生對道德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符合新時代中國的要求。德育工作者應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衡、導之以行”的方式,引導學生培養良好品德并糾正不良習慣。
全面學習教育理論。了解教育理論,將德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教學不僅能夠傳授和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而且各學科的教材中都包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將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起來,可以在傳授和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受到科學精神和社會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深入學習教育政策。學校的德育工作要注意克服德育與智育分離的現象,避免片面的德育觀念,不將德育與智育割裂開來。要將德育工作貫穿到各部門、各學科、各環節中,進行有效的道德滲透,形成共同努力的德育新格局。
德育工作者需要盡力創造條件,設計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德育活動的方式,以及提供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德育內容。
在德育工作上要改變過去“填鴨式”“灌輸式”的教育方法,采用“說理式”“滲透式”的教育方法。在學生的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引入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德育工作者還應常常接近學生,了解他們的情況,相信他們的潛力,并幫助他們解決在思想、學習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在教育過程中,要以情感打動學生,以理論說服學生,以真誠待人,使教師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這樣做會讓德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建立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關愛學生的成長,構建文明、平等的和諧校園,為學校德育創造良好的人文生態。
德育應建立在教師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新時代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友愛、互助的關系,是師生之間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碰撞的互動關系。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是在知識和智力上,更重要的是在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上。這種潛移默化的德育在精神和社會道德層面的影響并非僅靠說教就能產生。
德育工作者應該研究學生身心發展的變化規律,并做到耐心體貼、循循善誘、不厭其煩地教導學生,這樣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喜愛。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德育目標,充滿熱情地投入學習中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對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工作者需要建立起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之間緊密聯系的德育工作橋梁,以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形成多方合作的德育工作力量。
學校要與家庭進行雙向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情況,并向家庭提供學生在校的表現信息,以家校合作的方式進行教育,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學校還要與社會進行溝通,定期邀請相關專門專家進行專題教育講座,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辨別是非能力,幫助他們成為品質高尚的人。
青少年是我們的未來,我們應當注重全面發展他們的身心健康,為他們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和良好的德育氛圍。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幫助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