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寶安區海樂實驗學校 滑 震 廖明慧
在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的道路上,如何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立德樹人,德育為首”的人才培養理念已成為各個學校德育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問題。因此,積極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課程,也是新時代德育教育的要求。
德育教育工作需要體現在學生學校生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現在大多數學校德育課程的設置,限制于學生的校園生活中,缺少家庭與社會的關注與配合,從而出現德育教育成果無法指導學生形成現實生活價值觀的問題,德育工作缺少全程性與現實性。
有生活、有生命、有價值,是德育課程的必備要素。當前多數學校德育工作者普遍存在被動接受德育工作任務、脫節性生硬性進行德育發展規劃、零散式無序化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等應付事務型的德育工作模式,德育課程呈現枯燥化、形式化的特點,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導致出現學生參與德育課程興趣銳減,德育教育工作者教學積極性不高的現實情況。因此,樂行德育課程體系的創新性構建,尤為必要。
第一,研究相關文獻和政策文件。了解國家和地方相關的德育教育政策文件和指導意見是構建樂行德育課程體系的首要條件,理解《關于深化新時代深圳市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關于德育教育的目標和要求。
第二,組織專家討論和教師座談會。組織教育專家、心理學家、教育行政人員、學校管理層和教師參與討論,共同研討和確定德育教育的目標和重點。
第三,調研學生需求和家長意見。通過問卷調查、小組討論或個別面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和家長對于德育教育目標的期望和需求,以便制定符合實際的目標。
第四,與教師共同制定教學目標。與教師共同制定教學目標,確保教師對于德育教育目標的理解和認同,并能夠在教學實踐中貫徹執行。
構建樂行德育課程體系,應該以德育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方向,通過團隊合作與領導力培養、社會實踐與公益活動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明確德育教育的核心價值觀。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通過核心價值觀的明確,指導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的學習和行為。
開展德育課程的課程建設。如道德與法律課程,通過教授道德與法律知識,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判斷能力,教材選擇《道德與法治》《公民與法律》等;公民教育課程,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教授公民權利與義務、民主與參與等內容,教材可以選擇《公民與社會》《公民與道德》等;心理健康課程,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授情緒管理、人際關系、自我認知等內容,教材可以選擇《心理健康與教育》《心理與人生》等。
樂行德育課程體系應該以積極心理學為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幸福感,通過積極的心理引導和激勵,喚醒學生內在的動力和潛能。
學生活動的開展可以系統化設計,結合每年重要時間節點的分布,進行全年統籌,比如一二月份寒假是中國農歷傳統節日新年,可以通過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如貼春聯、幫助父母準備年夜飯等培養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感和感受家庭和諧氛圍帶來的快樂。
家庭應該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情緒管理和積極心態,通過親子互動、家庭講座、親子活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家庭中感受積極心理學的力量。
親子互動,鼓勵家長與孩子進行積極的互動,包括交流、玩耍和合作等。通過與孩子的親密接觸,家長可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緒,并幫助他們學會自我控制和情緒管理。組織家庭講座,邀請專家或教育者分享有關自我控制、情緒管理和積極心態的知識和技巧。還有安排一些親子活動,如戶外郊游、家庭手工活動、團隊競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