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德荃
國有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和主導。作為國有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及其中堅力量,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意義自不待言。現階段,從宏觀層面來看,我省國有經濟尚存在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不夠高、產業布局不夠合理等問題;從微觀層面來看,我省國有企業尚存在公司治理不夠完善、經營效率較低、財務績效不佳、主營業務不夠突出、企業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因此,如何盡快促成省屬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擺在我省各級黨組織和地方政府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關于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標志,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就是國有資本的運作效率較高,產業布局較為合理,引領經濟增長的能力較為強勁,現代化強省的經濟支撐作用越來越夯實;從微觀企業層面來看,就是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普遍較為完善,經營效率較高,創新能力較強,主營業務趨向做優、做強和做大,財務效益向好,企業價值穩步增長。由此,關于如何促成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路及其具體方法,也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思考、論證和歸納,并分別在兩個層面著手落實。本文站在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及其所出資企業這一微觀層面談幾點相對底層的思路,以作為后續相對表層且具體的思路或辦法的邏輯基礎。
現代企業經營涉及股東、管理層、普通員工、債權人等諸多利益相關者。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協調處理好相關各方之間既共生又相克的利益糾葛關系。而能否有效持久地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成為評價公司治理是否完善的基本依據。
縱觀企業制度演化史,一方面,分工精細化與生產社會化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企業經營存在規模經濟效應,任何企業都存在一個最佳的資產規模。這兩個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終使得企業資產的最佳規模越來越龐大,以至于任何單一私人資本都難以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況且,私人獨資經營企業既不經濟,投資風險又過高,絕非最佳的企業制度。由此,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他社會公眾公司逐漸成為現代企業制度的標配。
不過,相較于獨資企業,公司制企業存在委托-代理問題,這使得其經營決策與股東利益之間的吻合度較低。此外,為確保其經營符合股東的利益,公司制企業實行“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權分立、相互監督與牽制的企業制度,這就大大降低了決策效率。由此,以國有企業與民營獨資企業相比較其經營決策的合理性與效率性,科學性有待論證。民營公司制企業經營決策的合理性與效率同樣低于民營獨資企業。而與民營公司制企業相比較,國有企業并不存在影響其經營決策合理性和效率的基因性缺憾。國有企業幾乎所有的毛病在民營公司制企業那里都有可能找到。換句話說,國有企業完全可能像民營公司制企業那樣“理性且高效地”經營決策。認清這一點有助于我們堅定國企改革成功的信心。
完善公司治理是緩解公司制企業制度痼疾的唯一途徑。而且可以預期,公司治理的完善絕對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完善公司治理將是貫穿公司制企業整個壽命周期的基礎性工作。因此,無論站在股東的立場,還是站在公司管理層的立場,都應持之以恒地高度重視完善公司治理問題,定期審視,常抓不懈。
具體到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的完善,關鍵是解決好如下三個問題:一是如何確保企業的經營決策始終符合國家(國有股股東)的利益;二是如何確保企業管理層足夠專業稱職;三是如何激發全體員工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的能動性。至于解決之道,關鍵有三條:一是完善經營決策機制和權力制衡機制;二是完善崗位責任制,做到權責利相匹配,賞罰分明;三是完善干部選拔與員工崗位聘用制度,做到各級干部的選拔和各個工作崗位的聘任都基于業績、才能和資歷,相關規章制度透明公正可預期。歸結為一句話,就是應建立健全企業制度(議事與決策機制、行為規范、賞罰規則)企業上下無一例外地要遵循。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應有之義。黨的全面領導既是中國特色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的重要特征,同時也是國有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的獨有優勢。
在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實踐中,黨的全面領導首先主要體現在黨性和黨紀對黨員的全面約束以及企業內部各級黨組織對黨員言行的日常有效監督之中。恪守黨的宗旨和理念、自覺遵守黨性和黨紀全面約束的意識以及各級黨組織的日常有效監督,有助于企業在協調處理內外錯綜復雜利益關系的過程中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交匯或平衡點。黨的全面領導既是對“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相互監督制衡企業制度的有益補充,相當于在股東會和監事會之外對董事會運作的進一步監督,同時也能分別監督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各自內部的運作,相當于對“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公司治理架構的維護、協調或潤滑,有助于避免部門功能失效或部門間競爭。
此外,黨的全面領導還應體現在人心的凝聚和優秀企業文化的生成上。企業黨組織必須有效督促和協助企業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激發全體員工的企業主人翁意識。為此,企業黨組織不僅應充分發揮好監督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運作的功能,而且還要協助企業工會傾聽員工的心聲,凝聚員工的意志,使得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成為企業員工表達訴求的有效渠道。企業黨組織要建立健全內部運作機制,及時將員工的合理訴求反映給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工會中的黨員成員,并敦促其依法依規落實黨的決議或回應員工的訴求。
由此可見,基于黨的全面領導,相較于民營公司制企業,國有企業更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理念、架構與機制。關于如何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關鍵要解決好如下三個問題。一是厘清企業內部各級黨組織與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之間的權責邊界。總的說來,相較于民營公司制企業,國有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所享有的權力及其應承擔的責任應無顯著差異,但其濫用權力的機會應該更少,承擔責任的壓力應該更大。二是要盡可能降低企業內部黨組織領導成員與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成員之間的重疊度,避免出現自我監管的問題,以確保企業內部黨組織對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運作的有效監督。三是要完善企業各級黨組織的議事機制,建立健全黨組織議事記錄和決議的存檔保管制度,建立健全黨組織決議的落實機制與追責機制,強化企業內部上下級黨組織間的相互監督。
除了完善的公司治理以外,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另外兩個基本構成要素。企業在本質上是一個創造市場價值的組織,因此一個虧損的企業無善可陳,而一個不能賺取超額利潤的企業也談不上具有核心競爭力。基于完善的公司治理,企業應打造卓越的產品和卓著的企業品牌,著力增強開拓市場的能力。與此同時,還應建立健全創新機制,經由產品創新、營銷模式創新、工藝技術創新,為市場開拓能力的增強提供支撐。
實際上,培育強勁可持續的市場開拓能力和創新能力,正是完善公司治理的終極目的之一。因此,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激發全體員工愛崗敬業的工作積極性、培育創新能力、增強市場開拓能力,將是促成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四個關鍵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