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軍

楊令茀在故宮武英殿作畫。
癸卯初春,游無錫黿頭渚,一路花樹夾道,抬眼即見中犢、小箕、大箕諸峰橫抹水云之上。走近“太湖佳絕處”,無意間瞄見山巖間有塊等邊三角形的白石,湊近幾步觀之,鏤大、小字各三,大者“翠微嶂”也;小者“楊令茀”也。
早知楊令茀系20世紀早期一出類拔萃的才女畫家,清光緒十三年(1887)生于無錫官宦門第。父親楊宗濟為溧陽縣訓導。其兄楊味云曾任黎元洪時期財政次長,后成為大實業家。優渥的家庭環境,使楊令茀打小就接觸到許多中外名著,萌生了對繪畫、詩詞的濃厚興趣。她5歲時即有畫作入選當地展覽;8歲師從吳觀岱學畫,稍長就讀于上海啟明女塾和務本女中。
宣統三年(1911),楊令茀隨長兄楊味云到北京,得拜文壇耄宿、官員樊增祥為師,同時結識了陳師曾、林琴南等學者名士。曾與齊白石連袂辦展,圈內紛紛給予佳評,謂“楊家小妹才氣高”。不久經溥儀帝師陳寶琛引薦,進入故宮古物陳列所當畫師,如魚得水,開闊了眼界。同時楊令茀還致力于臨摹傳世之作。她還獲得一項特權,即可自由享用宮廷內藏上等紙絹、顏料和金箔等。她廣泛涉獵,極大提高了自己的繪畫水平和鑒賞水平。除了畫名大噪,楊令茀詩亦出眾,曾匯編為《山遠水長詩集》兩冊。在京城社交圈,她時與貴胄相往來,尤其與婉容過從甚密,曾獲邀參加其與溥儀的婚禮。她是那樣的宏通,除書畫詩詞方面的造詣外,還精通英、法、日語等。經其設計的許多園林模型,曾在國外的一系列展覽中廣受揄揚。
楊令茀一生之行狀,堪以“櫛風沐雨、勇毅大氣、熱愛故土”來形容。她曾赴朝鮮半島舉辦個人畫展,又曾于1925年去美國費城參加博覽會。1927年回國后,受邀至沈陽故宮博物館任職,同時兼任東北特區美術學校校長。這期間所發生的幾件事,可窺見楊令茀的精神風骨,試舉幾例:楊令茀出嫁當晚即悔婚,在取得男方諒解后,好似脫離樊籠,從此周游各國,且終生未嫁。她還曾鬧出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1934年楊令茀旅居德國期間,適逢柏林有場重要的畫展,楊令茀便以一幅《翠竹花鳥圖》參展。希特勒觀展后,對這幅以鵪鶉怒目相爭為題材的畫作大加贊賞,當即按標價開支票讓手下購藏,唯一的請求是楊令茀能否在畫上題首詩。楊令茀當即應允。幾日后,不諳中文的希特勒通過翻譯了解到詩的內容“西方屠戮尚未息,東方戰魔惡正殛。國破家亡海外游,恨無利劍斬強敵”(《致戰魔》),不由大發雷霆,下令將楊令茀驅逐出境。當然題詩后的楊令茀,不會坐等希特勒來報復,已提早一步離開德國。
日本侵占東三省時,曾以重金籠絡楊令茀為日本服務,她慨然寫下“關東輕棄千鐘祿,義不降日氣節堅”的詩句,心志操守,溢于字里行間。后經巧妙周旋,終于擺脫日軍控制,遠走歐洲,再到美國。但為支援抗日,楊令茀不僅售賣無錫的祖業,還在海外鬻畫籌資,所得款項悉數捐出。她定居加州長達40年,先后擔任多所名校教職,傳授中國傳統繪畫及文化。
楊令茀1978年病逝于美國,她生前多次表示,希望葉落歸根,兩大遺愿,一是將生前所藏文物全數捐贈故宮博物院;二是回葬故鄉無錫。晚輩們為了實現其愿望,七年四次往返中美接洽落實,終于在楊令茀去世5年后,從美國遷葬至無錫管社山下。劉海粟題寫了碑文“旅美半生,愛國女儔。博收文物,盡獻神州。壽享期頤,詩畫清流。天風萬里,遺范千秋”,大體勾勒出楊令茀跌宕傳奇、思鄉戀土的一生。
近日,“黛安·達爾-普拉:褶裥之間”在余德耀美術館舉辦。本次展覽是法國藝術家黛安·達爾-普拉(Diane Dal-Pra)在亞洲的首次個展,展出藝術家于2021至2023年創作的十余幅繪畫作品,呈現達爾-普拉對日常生活的細微體察以及對個人生命體驗的內觀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