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蘇寧
石榴花開紅似火,籽籽同心映文山。
文山州地處云南省東南部,在這里,漢、壯、苗、彝、瑤、回、傣、白、布依、蒙古、仡佬等民族親如一家、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謀發展,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交相輝映。
近年來,文山州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舉全州之力、匯全州之智,在平遠片區創造性啟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示范區、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標志區“三區”建設,充分展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山川秀美”的新時代平遠形象,為美美的平遠寫下生動注腳。
2022 年3 月11 日,硯山縣伊斯蘭教協會負責人來到州委民族團結工作隊在平遠鎮的駐地,向工作隊贈送了一面“民族團結之福”錦旗,感謝他們對平遠片區民族團結進步所作的貢獻。
平遠片區是文山州的西大門,以硯山縣平遠鎮為中心,包括文山市紅甸回族鄉和硯山縣阿舍彝族鄉、稼依鎮共4 個鄉鎮,區域面積1185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0 萬,一直以來,各族群眾在此交往交流交融。
平遠片區是全省民族宗教工作重點片區之一,曾經多種社會治理問題交織,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滯后。 “做好黨的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建設、發展好平遠意義重大,事關長遠。”文山州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2021 年,文山州以重點工作一線推、難點工作專班抓的方式,從全州抽調熟悉民族宗教政策、熟悉平遠片區情況的78 名干部,組建州委民族團結工作隊,于當年進駐平遠片區。
進駐后,工作隊設立綜合協調辦和9 個專項工作組,由處級領導干部和熟悉平遠片區的干部擔任組長、副組長,實行每日派單反饋、每周計劃總結、每月評比考核的機制,踐行包括群眾工作是基礎、整體聯動是保障、各級書記帶頭為核心等內容的“七步工作法”,讓所有成員明確要干什么、干了什么、還要怎么干。
工作隊員全身心投入工作,當好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傳聲筒”“宣傳員”,通過召開座談會、懇談會、洽談會,與群眾面對面講政策、交朋友、做思想工作,讓當地群眾從緊閉大門、拒之門外,到主動開門迎客、沏茶座談、交心交友,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送入基層、送達群眾,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45 天時間,工作隊走訪群眾超過2500 人(次)。
2022 年3 月,文山州謀勢而動、順勢而為,將民族團結進步、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有機結合、一體推進,啟動平遠片區“三區”建設,州委、州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定期研究調度,靠前指揮推動。州人大常委會、州政協分別以人大代表活動陣地規范化建設、“院壩協商”等工作為著力點,圍繞黨政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實事、社會治理的難事,積極為“三區”建設建言獻策。
工作過程中,各級黨員干部與宗教界代表人士和管委會班子交朋友,成為家人、親人和身邊人,讓其切身感受到黨委、政府是最堅強的后盾。田心清真寺管委會主任馬禮輝深有感觸:“我們要一直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建設中的云南綠色鋁創新產業園 王國禮 攝

貼心的“民族團結貸”服務
2022 年9 月9 日,首屆“民族團結杯”暨平遠片區第二屆“石榴紅杯”籃球賽在硯山縣平遠鎮新平廣場舉行。活動中,各族群眾共聚一堂,共享體育賽事,增進了友誼,促進了交流。
此次活動只是文山州深入推進“三區”建設中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一個縮影。
在“三區”建設中,文山州積極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臺,策劃開展“石榴紅”氣排球賽、籃球賽、金秋晚會、“盆景作稼依·民族共團結”盆景展、“人大增彩石榴紅·三區示范平遠美”全民健身各民族千人共練太極拳等系列活動。圍繞“一縣一特色”“一月一活動”工作思路,舉辦系列中國傳統節日、民族節慶和文化旅游促消費以及民族團結大舞臺、美食大賽、全民健身、義診義捐等活動,促進各民族思想情感交流,增強中華文化認同。
如今,平遠片區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時時處處上演著民族團結進步好故事。
為讓平遠片區各族群眾能融入、同發展,文山州制定出臺《平遠片區“三區”建設發展總體規劃(2023—2030 年)》和《平遠片區“3815”戰略行動方案》,實施德厚水庫調水入平工程、農村供水保障3 年專項行動等水利項目,解決了平遠片區歷史性存在的缺水問題。重大基礎設施優先考慮覆蓋平遠片區,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創新推出了“民族團結貸”“民族團結保”等系列創新金融產品,為招商營商、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和環境。
同時,打好產業牌,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以打造全產業鏈特色農業為突破口,以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和高標準基地為重要載體,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引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藍莓、蔬菜、辣椒、烤煙、奶牛等高原特色農業,促進各族群眾持續增收,平遠片區建成高標準農田21 萬畝,發展烤煙、辣椒、馬鈴薯等特色農業36 萬畝,片區人均可支配收入2.34 萬元,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民族團結幸福路開街
2024 年春節前,平遠鎮田心社區迎豐街人氣旺、年味濃。隨著打造的“民族團結幸福路”在這里熱鬧開街,慕名而來的游人從四面八方涌來,嘗美食、賞盆景、看賽事、品文化。
望著自家庭院前熙熙攘攘的人流,燦爛的微笑掛在家住迎豐路旁的居民馬云慶臉上。他的家沒有圍墻,與迎豐路的盆景大賽展區“無縫銜接”。“這是從沙特帶回的椰棗,這是我們本地橘子,歡迎品嘗。”馬云慶和家人熱情好客,溫暖著大家的心。
“社區人氣旺,生意更好做。”在廣州從事外貿生意二十多個年頭,在馬云慶眼中,家鄉從“面子”到“里子”都在變。“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家鄉的變化遠遠超乎想象。”馬云慶感慨不已。
他的鄰居、平遠鎮人大代表馬汝學也有同樣的感受。“去年起,大家陸續拆除過去大宅院的高墻,家家戶戶建設綠美庭院,鄰里之間的交流也多了起來。”馬汝學對家鄉“拆墻透綠,打開‘心墻’”的轉變,看在眼里,喜上心頭。“社區的廣場和街道煥然一新,通過微改造和微更新,一戶一景,社區環境綠起來、美起來,大家的安全感、幸福感滿滿。”馬汝學說。
以家庭小美,聚社區大美,田心正美麗蝶變。從過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鄰里一周難說上一句話”,到如今“山朝水朝不如人來朝”的中華民族一家親,離不開文山州持續推進平遠片區“三區”建設的持續發力。
“民族團結幸福路”開街當日,文山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故事館在平遠鎮田心社區開館。故事館的內展以圖文、多媒體等形式,精心遴選了文山州歷史上的28 個民族團結故事,館外設置了民族團結大講壇,鼓勵各族干部群眾上臺宣講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建設綠美家園事跡。
一街一館的建設,不斷提升了各族群眾的幸福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是有形有感有效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具體實踐。下一步,文山州將切實發揮故事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陣地的作用,開展好系列宣講活動,廣泛深入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積極構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讓各民族更好地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