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紅丹 蘇寧 楊月波

走進位于西疇縣三光片區的興街鎮文山浩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獼猴桃種植基地,在人工壘起的臺地上,5000 畝連片的獼猴桃映入眼簾,藤蔓爬滿鐵絲支架,一片翠綠,郁郁蔥蔥。
三光片區因“樹木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而得名。涉及三光、拉孩、戈木、興街、老街、安樂6 個行政村54 個自然村, 居住著漢、壯、苗、彝等民族。轄區面積50 平方公里,其中裸露、半裸露巖溶面積占86%。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勤勞實干的三光片區人民沒有悲觀妥協、怨天尤人,而是以一往無前、義無反顧的勇氣, 向石漠宣戰、向石頭開戰,探索形成“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模式,砸碎了貧困的枷鎖,讓昔日的“三光”村搖身變成“干部清明、群眾精明、前途光明”的“三明”村。
曾經的三光片區是生態良好的高原喀斯特綠洲,石頭山上樹木郁郁蔥蔥,清脆悅耳的鳥語花香回蕩山間,連山腳下的村莊也被綠色包圍。但由于人口劇增、亂砍濫伐等種種原因,造成生態植被銳減、石漠化蔓延、生存環境惡化。“山大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春種一大片,秋收一小籮”,就是三光片區生存環境惡劣的真實寫照。
20 世紀90 年代,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三光片區各族群眾緊緊圍繞“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目標,將三光片區逐步從不宜人居的地方變成了宜居、宜游、宜業的生態綠洲和美麗家園,創造了享譽全國的“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

2013 年三光片區貧困人口達60%以上,危房戶達70%以上,農民人均有糧330 公斤,人均可支配收入4030 元,遠遠低于全縣的平均水平。經過西疇人民的拼搏與建設,如今的三光片區一片片石漠化荒山披上“綠色衣”,一戶戶農民掙脫貧困,一條條小康路徐徐鋪開。曾經困苦的各族群眾已實現“人均有1 畝以上高穩產農田地、戶均有1 畝以上經濟林果、有1項以上增收產業、有1 門以上致富技術、有標準抗震安居房、有安全衛生飲用水、有衛生廄舍、有衛生廁所、有太陽能洗澡室、有就近就業崗位”的“十有”目標。
近年來,三光片區各族群眾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堅持生態與經濟并重的發展思路,引進浩弘農業,建成以種植有機獼猴桃為主的5000 余畝高原特色水果綜合基地。
從一窮二白的石漠化地區,到引進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的背后,是三光片區各族群眾勇于創新,探索形成了“山頂戴帽子、山腰系帶子、山腳搭臺子、平地鋪毯子、入戶建池子、村莊移位子”的“六子登科”模式,向石漠化宣戰的生動實踐。截至目前,累計投入資金3.1億元,其中整合各類資金1.45 億元,省政府專項補助0.25 億元,融資1.4 億元,重點實施“生態建設、水利設施、土地整治、道路建設、村莊建設、產業發展、扶貧開發、機制建設”八大工程,讓三光片區舊貌換新顏,展現出發展新活力。
“三光片區高原氣候明顯、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發展綠色有機獼猴桃產業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文山浩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登樹說道。2018 年,西疇縣將獼猴桃產業列為全縣主導產業之一,先后引進浩弘農業、興牧牧業、凱明等龍頭企業,帶動企業、群眾投資1.1 億元。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林業、山地牧業和鄉村旅游業。
“我家有17 畝土地租給公司了,每年有2萬多的收入。”在獼猴桃產業園里務工的老黑箐村群眾楊家菊,一邊在地里做農活一邊介紹著家里的情況。把土地流轉給公司后,50 多歲的她被公司招到獼猴桃產業園里務工,一年務工收入有2 萬多元。其丈夫到周邊做臨工,兒子和兒媳又在省外廠里務工,一家人每年有10多萬元的收入,家里建蓋了兩層半的磚瓦房,還買了一輛小汽車。黨委、政府還把老黑箐村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麗村莊,建了斗牛場,每年舉辦花山節。
在獼猴桃產業園,和楊家菊一樣常年務工的群眾還有很多。公司每年需要用工1.2 萬余人次,用工高峰期每天有100 多人在園區務工,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據陳登樹介紹,種植獼猴桃一年四季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對于帶動當地百姓就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有著強有力的重要作用。浩弘農業每年通過地租、務工、入股分紅、帶動自主創業等方式為農民增收和推動鄉村振興,每年支付的土地租金和勞務費超過1300 萬元,支持村集體項目建設、支付農戶入股分紅超過 200 萬元,帶動自主創業戶年綜合收入超過300 萬元,共幫扶和帶動24 個村社2173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其中三光村 1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8000 元以上。
在三光片區美麗蛻變的過程中,不得不提及云南省村(社區)百名好支書、西疇縣興街鎮拉孩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劉丕榮。
2010 年,劉丕榮放棄在外打工的高收入,毅然回鄉帶領村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的動力源泉,實現了黨建強、人心齊、管理好、民和睦、產業興的發展目標。如今,拉孩村積極發展種植、養殖,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做,村民人均收入從原來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現在的20000 余元,村集體經濟實現從零到10 萬元的突破。
2016 年,浩弘農業還在觀光農業上做起了文章,帶動當地發展鄉村旅游,把石漠化治理帶來的效益無限放大。
多依坪村民小組地處三光片區石漠化核心區,石漠化程度高達99.9%。為開發鄉村旅游,2016 年,多依坪村啟動村莊規劃,建特色民居,擴寬進村道路。如今,村子美了,條件好了,游客多了,全村幾乎家家有產業,戶戶有增收,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幸福。
2021 年,西疇國家石漠公園(三光景區)被認定為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10 萬余人,綜合收入超過2000 萬元,成功吸引新企業投資建設素質拓展訓練基地、高空熱氣球、軌道飛行影院等項目,這里變成了產業發展的集聚地,同時也是當地實施鄉村振興和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臺。
如今的三光片區,已然成為一個集采摘、觀光、民族文化展示、教育學習實踐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依托國家石漠公園(三光景區)和獼猴桃產業發展,全力打造吃、住、行、游、購等多個業態載體,讓游客進得來、留得下、玩得好,生動展現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