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新媒體產品策劃抓住“年輕態”這一關鍵詞,在創意的年輕態、表達的年輕態、形式的年輕態、場景的年輕態等方面發力,將面向青年受眾的新媒體產品與全國兩會報道打通,吸引年輕網友的關注,加強與年輕網友的交流,推出一系列深受年輕網友喜愛、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融媒體產品。
全國兩會議程多、議題重,對其報道如何獲得年輕網友的持續關注?經過多年摸索和實踐,人民日報新媒體在重大主題融媒體報道中,從小切口入手、靠輕量化傳播,打造創意的年輕態,激發年輕受眾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參與度,讓主旨宏大的內容引發關注和共鳴。
無創意不傳播。圍繞重大主題,人民日報新媒體在新媒體產品策劃過程中,注意創新創意,吸引年輕網友點進來、贊起來。圍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人民日報新媒體第一時間推出提綱式稿件《政府工作報告極簡版來了!只有700字》,該產品是人民日報新媒體歷經數年積淀的一個輕量化IP類產品,一經推出就獲得廣泛認可。如今,“政府工作報告極簡版”這個概念已成為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新媒體標志性的創意,因其概念簡潔、內容簡約,閱讀轉發量持續保持高位。數據海報《數讀政府工作報告里的KPI,“拼”出一個美好未來!》,巧妙運用年輕人喜歡的“拼圖”創意,疊加“美好生活是拼出來”的高遠立意,呈現經濟、民生、三農、生態等重點領域主要任務目標,唱響中國經濟光明前景。創意海報《2024將這樣作答!這10個字與你我有關》運用考試答題卡的創意,將2024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納入進去,打造“等你答題”的氛圍感,吸引廣大年輕網友的關注。
無互動不傳播。在重大主題報道中,要注重讓年輕人多參與進來,尋找“與青年在一起”的新做法。在社交媒體上,許多網友習慣在早晨發“早安”開啟一天的“儀式感”。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早安,我的中國”融媒體報道,以“人勤春來早、奮斗正當時”為主題,致敬每一位奮斗者。主題短片《早安,我的中國》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強調的“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讓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為策劃主線,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各行業奮斗者出鏡,呈現神州大地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生機活力。活動期間,邀請張伯禮、任子威等全國人大代表,費俊龍、葉聰等全國政協委員,手寫留言寄語,在每天早上發出問候。眾多年輕網友積極參與互動征集,曬美景、寫目標、留祝福,為全國兩會勝利召開營造了良好氛圍。據統計,互動討論量超1.5億次,活動相關話題閱讀量超10.2億次。
重大主題報道常常涉及國家發展、社會民生等話題,在媒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需要將“硬話題”實現“軟傳播”。主流媒體應在表達上力求面向年輕受眾精心策劃產品、設置話題,讓權威內容、主流價值入腦入心。
用人格化表達,打造產品的國際范兒。今年全國兩會,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中華文明國際形象網宣片《CHN》,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你問/我是誰(You might be wondering who I really am)”,一句英文的設問,開啟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自我介紹。很多網友看了說,這支宣傳片“很國際范兒”“超燃”。網宣片以習近平總書記相關論述為主線,用國際化表達、人格化視角,結合“三維CG+實景合成”,巧妙融合從古至今的中華文明符號,展現了博大精深、海納百川的中華文明形象。《CHN》發布后,迅速登上多平臺熱搜榜,視頻瀏覽播放總量超2億次,相關報道覆蓋海內外受眾超5億人次。
用親和生動的語態,提升產品的可讀性、可看性。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為代表委員熱議和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話題。什么是新質生產力?該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微視頻《新質生產力,是個什么力?》,以通俗易懂的類比手法、CG建模的炫酷手段、科普紀錄的平實語態,在三分鐘的時間里引導網友從實體穿越到虛擬,從地表穿行到空中,從宏觀探索到微觀,領略新質生產力帶來的全新動能,解碼新質生產力未來的潛能。視頻上線后,相關話題登上熱搜榜。
用創意設計、趣味呈現,增強產品的感染力。“一個個甲骨文字在2024年動起來了,有聲有色,栩栩如生!”每年主流媒體針對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方式有很多,但用“甲骨文穿越”的形式還是讓人眼前一亮。今年全國兩會,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的動畫微視頻《當甲骨文穿越到2024年的中國》,運用手繪動畫讓“人”“車”“家”等甲骨文字動起來,并“穿越”融入“出行”“農業”“教育”等現代生活場景,視頻在呈現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同時,突出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技術推動媒介形態改變,深刻影響信息傳播方式、輿論生成方式。實踐表明,要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必須高度重視技術的強大力量。近兩年,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影響著新媒體發展格局。從文本到圖像再到視頻,先進技術為內容生產提供了創新的驅動力。
以技術手段為抓手,利用AI賦能實現“破圈”傳播。今年全國兩會,人民日報新媒體聚焦前沿技術,策劃制作推出《AI共創大片〡江山如此多嬌》《與你有關!AI微縮景觀看2024民生舉措》《AI繪畫版燈火里的中國》等一系列AI輔助內容生產的融媒體產品。新媒體內容與技術的融合產生了“化學反應”,截至3月31日,這三款融媒體產品全網閱讀量超過6.5億次。在技術加持下,宏大的時政話題與網友喜聞樂見的形式相互配合、相得益彰。AI賦能不僅讓新媒體內容提質增效有了更多可能性,還讓新聞形態呈現出年輕態、多元化、多層次,讓更多年輕網友愿意觀看、點贊和轉發。
新聞+人工智能技術,是提升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傳播力的一種嘗試和探索。今年全國兩會閉幕當天上午,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創意微視頻《AI共創大片〡江山如此多嬌》。該片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為核心立意,邀請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征進行旁白,講述“我們從春天再次出發”的決心,清新簡潔又充滿力量的話語,激勵廣大網友“新的春天,新的起點,一起奔赴下一場山海”。該片一個突出亮點,就是引入國內研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共同參與視頻部分畫面的生成制作,以頗具視覺沖擊力的國潮風格畫面,生動展現“江山多嬌”的一幕幕場景。此次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綜合采用文生視頻、圖生視頻、AI特效等多種技術路徑,堅持合理化想象和藝術化處理的原則,由主創人員對AI生成畫面素材進行嚴格挑選和審核,作為片段添加到視頻當中。在AIGC技術大熱的當下,該片力戒“唯技術論”和“炫技感”,而是突出主創人員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共創性”,實現了主創人員對前沿技術的有效駕馭,讓最終生成的畫面圍繞核心立意服務:展現大美中國場景,講述中國人奮斗故事。該片上線后引發廣泛關注,全網閱讀量超過4.6億次,新聞傳播學界及科技領域等業內外人士以此為話題展開討論。網友觀看后留言:“江山如此多嬌,我們決定再拼一次”“大片很有科技范兒”“AI共創有創意、有特色”。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把握今年總基調的基礎上,人民日報新媒體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等主題作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媒體產品創新方向,堅持青年視角,不斷感知年輕用戶的情緒態勢變化和表達習慣、文化偏好等,以場景的年輕態打造出多款精品短視頻。
打造年輕態、沉浸感場景,與年輕網友展開真誠對話,凝聚向前力量。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新媒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的工作要求,將滿足青年受眾需求與全國兩會報道結合起來,推出視頻《獻給春天的演講·向前》。該視頻邀請資深演員、“濟公”“爺叔”的扮演者、現年90歲的游本昌作為講述人。在場景搭建上,從游本昌話劇演員的身份特點出發,選擇劇場舞臺作為主要拍攝場地,擺放具有年代特色的老式電視、書架、沙發,運用特寫鏡頭拍攝,營造出網友身臨其境、與一位親切的長輩在家中對話交流的溫情氛圍。有網友留言表示,“好像家里的長輩在給小輩兒講人生道理!好溫暖”。在內容安排上,游本昌從個人故事出發,自稱“90后”,稱呼年輕一代“親愛的娃娃們”,闡釋“照著月亮瞄準總比照著樹梢瞄準打得高”,不僅語言清新、貼近年輕網友,而且符合“爺叔”角色和老人身份。講述人自身敬業、奮斗的人生故事,風雨無阻、砥礪前行的“正能量”,既具親和力,更有感染力,達到與青年群體的高度共情、共鳴。該視頻上線后迅速刷屏,人民日報微信、視頻號發布12小時達到6個“10萬+”,全網閱讀量超過6億次。
將重大主題與輕靈的場景設計相結合,賦予廣大網友滿滿的正能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新媒體推出的主題宣傳片《中國步伐》,以“步伐”作為敘事場景,配合輕快的剪輯手法和清新的旁白文案,從蹣跚嘗試的第一步、經歷風雨的每一步,到“在路上的人,相信路就在腳下”,激勵每一個努力向前的人,拉近與網友的距離。視頻《2024特別版〈一路生花〉》則改編年輕網友喜愛的正能量勵志歌曲《一路生花》,賦予歌詞全新立意,配合接續奮斗的畫面場景,直觀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和成就,在激揚向上的音樂旋律中,鼓舞人們勇敢追夢、追光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從人民日報新媒體全國兩會報道實踐來看,要想獲得有效傳播甚至破圈傳播,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需要圍繞“年輕態”下功夫。要深刻把握年輕網友的使用偏好,以創意、表達、技術、場景等的年輕態貫穿到新媒體產品策劃制作全過程,將重大主題報道與年輕網友的需求相結合,以“年輕態”的新媒體產品,獲得他們的關注和認同。
作者梁昌杰系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客戶端運營一室主編
張世懸系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社交媒體運營一室副主編
楊麗娟、尚丹系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客戶端運營一室編輯
【編輯:左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