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加速演進,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也已駛入快車道,并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784億元,增速13.9%。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同樣也將深刻影響出版傳媒業的發展。深入推動人工智能與出版傳媒業的深度融合,是促進出版傳媒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是積極擁抱技術變革,加快調整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從出版業發展歷程來看,出版與科技始終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出版運用新技術得以發展,科技通過出版得以傳播。從期刊發展來說,期刊源于科技進步、興于科技創新,而又通過匯聚、傳播創新知識反作用于科技的發展,成為人類科技發展的重要推手。所以,包括期刊在內的出版傳媒業,要積極適應技術變革、數字變革的大趨勢,加快調整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發展布局。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明確提出,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要以廣泛深刻的數字變革,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如何加快“人工智能+”發展、賦能產業升級,成為各界、各業熱議的話題。人工智能技術在出版傳媒業的應用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它正在對傳統的出版模式產生深遠影響。作為與科技和數字產業緊密相連的出版傳媒業,應該深刻領會這一創新性表述背后所蘊含的戰略意義,積極擁抱技術變革和數字變革,促進人工智能與出版傳媒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動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的轉變。
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通過海量數據的訓練,能夠理解和處理多種類型的信息,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從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生成內容。包括出版傳媒在內的各個行業領域的數字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需求,為大模型的落地應用提供了場景支撐,從而不斷推動國產AI大模型的產業化、專業化發展。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人工智能技術與出版傳媒業的融合創新,不斷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方向。
二是充分運用新技術,加快形成出版傳媒業新質生產力。技術是出版傳媒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人工智能技術及其應用,都在不斷探索之中。我們一方面要研究和解決新技術帶來的各種新問題,積極面對諸如AI幻覺、文化傳承、版權合規、學術不端等方面的風險和挑戰;另一方面要因勢利導,充分運用新技術,加快形成出版傳媒業的新質生產力,促進出版傳媒業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在提升內容生產效率、豐富讀者體驗以及優化出版流程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人工智能在出版傳媒業內容生產,如AI精準檢索、選題策劃、輔助創作、智能排版、智能審校、精準推送等方面,與原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利用AI工具輔助選題策劃、內容創作和排版審校,能夠提高內容生產的速度和規模。人工智能可以處理大量的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和分析,有助于出版傳媒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和讀者需求,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必須強調,正確把握內容與技術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確保人工智能在出版傳媒業中有效應用的關鍵。要堅持以內容為根本,以技術為驅動,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出版傳媒業的創新發展。
三是抓住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加快推動出版傳媒業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推動了數據要素產業的形成,使數據資源成為數據資產,為出版傳媒數字化轉型帶來了新機遇和可行性。在我國出版產業中,期刊業具有數量多、體量大、品類多樣、供給豐富、產業體系比較完備等特點。長期以來,我國期刊業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推動理論創新和學術進步、促進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刊載了一大批有思想價值、學術價值、文化價值和閱讀價值的高質量文章,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知識資源、學術資源和數據資源。這是期刊獨特的內容優勢,更是推動期刊融合發展最具價值的資源優勢。期刊業是如此,出版傳媒業同樣如此,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資源。如何做好知識服務,推進數字產業化,將這些長期以來沉淀的知識資源、數據資源轉化成數據資產,轉變為數據產業發展的資源優勢,這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人工智能為我們提供了新機遇。出版傳媒業需要抓住人工智能發展機遇,整合數據資源,盤活數據資產,發揮資源優勢,加快內容創新、技術創新、傳播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推動出版傳媒業數字產業化轉型升級。
作者系中國期刊協會會長